临夏回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棉花栽培过程中要摘去顶芽,使侧芽的生长素含量
A.增加,抑制侧芽的生长B.增加,促进侧芽的生长
C.减少,抑制侧芽的生长D.减少,促进侧芽的生长
2.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
A.营养组织 B.保护组织 C.分生组织 D.机械组织
3.植物体内存在多种植物激素。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幼芽既能合成赤霉素也能合成生长素
B.秋天落叶中脱落酸合成量增加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
C.单侧光既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也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D.伸长区细胞既受生长素调节也受乙烯调节
4.将一幼小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后发现茎弯曲向上生长如图1,并测得B侧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b,则A侧生长素浓度为
图1 图2
A.小于a B.大于a,小于b
C.大于b,小于c D.大于c
5.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单侧光下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
A. B.
C. D.
6.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人口约5.4亿,到2005年人口超过13亿,造成我国人口种群密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性别比例男多于女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年龄组成不恰当 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7.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花园里全部的毛毛虫B.一个桔子上的青霉菌
C.一个菜市场里全部的鲤鱼D.一片草场上全部的菊花
8.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如图所示,对此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是一个增长型的种群
B.种群的死亡率较小
C.此种群的增长率一定大于1
D.种群的出生率较大
9.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种群数量可以长时间大于K值
10.据最新报道,入侵性环颈长尾小鹦鹉已经导致以色列本地戴胜鸟数量锐减,主要原因是长尾小鹦鹉繁育季节比戴胜鸟更早,它们会在戴胜鸟之前占尽巢穴,使后者没有地方可去。据此判断本地戴胜鸟数量锐减原因不合理的是
A.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B.直接原因是出生率降低
C.可能会影响当地其他生物种群密度的变化
D.会导致环颈长尾小鹦鹉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1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草履虫,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12.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多
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C.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都是由光照强度决定的
13.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14.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胡泊在演替过程中经历了从湖泊到沼泽、湿地、草原、森林几个阶段
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1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6.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a=b+c B.a>b+c C.a17.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假如一条1 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 )
A.45 kg B.22.5 kg
C.90 kg D.20 kg
18.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
C.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的特点
D.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催化作用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A.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B.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C.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D.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20.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C.全球气候变暖可使农业生产能力提高
D.酸雨中所含有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崭新的高度,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的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B.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22.夏季既是鱼类摄食与生长的旺季,又是昆虫大量滋生的季节。有些养鱼专业户发明了一种夜间在鱼塘水面上方安装黑光灯诱集昆虫喂鱼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利用了昆虫的什么特性,给昆虫传递的是何种信息( )
A.趋光性 物理信息 B.向光性 物理信息
C.趋光性 行为信息 D.向光性 化学信息
23.仿生学是目前飞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扫描等就借鉴了某些生物的回声定位系统的特点,这是利用了生物的( )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生态功能
24.下列关于保护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保护自然环境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
C.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促进碳循环
D.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非选择题(共50分)
26.(每空2分,共10分)图一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二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玉米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三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请回答。
(1) 图一,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将 生长。
(2) 图二,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根向地生长,原因是 (填数字)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生长受抑制。像这样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称之为生长素的 。
(3) 图三,若此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根生长的关系,则在同一植株中用此图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的关系时, 点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
(4) 若图二中茎 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三中的 点,则茎 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三的浓度范围是 。
27.(每空2分,共12分)如图1是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草原上甲、乙、丙三个种群在不同繁殖期的个体数量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表示________,制约某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_(填数字)、迁入率、迁出率。
(2)根据图2分析,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越来越大的是________。
(3)某地引入了24只新动物,若该动物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则第10年,种群数量将会达到________只,很可能导致当地______________锐减。
(4)持续数年调查该地田鼠的种群数量,发现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每空1分,共7分)2020年年初爆发的沙漠蝗虫灾害持续数月,席卷了从西非、东非、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这轮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沙漠蝗虫迁徙到新环境后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蝗虫种群的____________。
(3)群居型成熟的沙漠蝗雄成虫会释放出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驱避同种其他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该化合物属于一种______信息,上述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
(4)可以利用创造不利于蝗虫生活的生态条件控制蝗灾,例如修筑堤坝、疏浚河道、挖排水沟等方法,这是从根本上降低其种群的______________。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蝗灾,和前者相比,生物防治的优势是 。
29.(每空2分,共14分)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________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_________。
(2)若上图1中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_______。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上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则A种群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___。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
(4)由上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图2中A、C、E种群能量多少的关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属于 (1分)生态系统。
(2)红树林的 (1分)稳定性较强,原因是红树林 (1分 )
(3)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
都是有限的。(1分)
(4)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里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分)
高二生物答案
1-5DCCAC 6-10BBCBD
11-15DCAAD 16-20BADBC
21-25DAAAB
(每空2分,共10分)
(1) 向右弯曲(背光生长)
(2) ;两重性
(3) 右
(4) 小于 点浓度
(每空2分,共12分)
(1)种群密度 ②、③
(2)甲
(3)24·(a+1)9 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
(4)不同季节食物的多少不同
(每空1分,共7分)
(1)样方法
(2)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年龄组成
(3)化学 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4)环境容纳量 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
29.(每空2分,共14分)
(1) CO2 有机物
(2) 高 3.0×107 kJ
(3) 群落
(4) 具有全球性 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0.(1)湿地(1分)
(2)抵抗力(1分)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1分)
(3)自我调节能力(1分)
(4)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