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京的春节 导学案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指导教师:
组 名: 学习主人: 学习时间:
一、自我检测:
任务一:听写词语
任务二: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请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并进行朗读。
详细写了:
好处是:
评价: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句话用了 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
任务二: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第一句话你体会到了
2. “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
任务三: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一个“又”字有什么作用:
任务四: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1.这是个 句子,在文中起 作用。
2.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有什么联系?
任务五:在元宵这部分里,哪些词句可以体会灯的数量多和灯的种类多,请用笔在文中标注出来,并写出老舍这样写的目的。
目的:
任务六:阅读“阅读链接”,说一说斯妤笔下的春节和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们的疑问:
评价:
三、课堂达标
1. 用“√”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蜜饯(zhàn jiàn) 毛驴(lú lǘ) 榛子(zhēn zēn)
掺和 (huó huo) 间断(jiàn jiān) 的确(de dí dì)
2.阅读短,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shǎo shào)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jiàn jiān)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3)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改成拟人句)
(3)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些活动
人们的活动:
从活动中,你体会到了 。
(5)本段作者是从 、 、 和人们的活动这几方面来写出除夕的红火热闹的。
教师综合评价:
参考答案
自我检测
任务一:
答案略
任务二:
详细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
好处是: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
比喻 粥的材料丰富
任务二:
除夕夜非常的热闹
2.人们对团年饭的重视
任务三:
一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任务四: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1.过渡句 承上启下
2.相呼应
任务五:
处处张灯结彩 几百盏
目的是: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任务六:
答案:1.表达的感情不同
老舍《北京的春节》表现出整个北京城所有人的热闹、忙碌和喜庆。
斯妤《除夕》透露出自家中的除夕团圆、充实、喜庆。
2.描写细节不同
老舍《北京的春节》写的是春节的整个过程,除夕之夜只是其中的一个比较详细的部分。
斯妤《除夕》以除夕之夜写出自己对春节的感受,对除夕之夜写得更为详尽。
3.描写的角度不同
老舍《北京的春节》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作者以全知全能的视角,详略得当地描述了北京春节的一幕幕场景与春节期间重大节日的特点。
斯妤《除夕》是以第一人称亲历亲为地感受着春节带给他们的感觉,让人感同身受。
三、课堂达标
1. 用“√”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àn lǘ zhēn huo jiān dí
2.阅读短,回答问题。
(1)shào jiān
(2)除夕真热闹
(3)意思对即可
(4)贴对联、贴年画、吃团圆饭……
(4)颜色、声音、味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