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6. 水果大聚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6. 水果大聚会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4-23 12: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果大聚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岭南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六课《水果大聚会》第17页。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岭南美术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水果大聚会》是“甜美的果实,快乐的人”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范畴。教材对“甜美的果实,快乐的人”进行设计编排,主要让学生感悟物象形态,掌握美感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体验。加强对生活中水果的认识与表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快乐做人。强调学生通过造型·表现歌颂生活,传播美感,创造佳作,具有积极的生活价值观导向作用。本课对整个美术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美术技巧,初步了解美术的要求,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本课的造型表现与综合创作有一定的基础,但本课也有探究创作环节,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构图表现,物象取舍有要求,需要老师有效引导,示范与拓展。
3.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绘画水果画的技巧,并运用综合材料与工具表现丰富的水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感知水果创造的能力,有效加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创作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审美素养和科技素养,初步了解生活里的事物的美和事物的价值、培养环保意识。通过感受水果的形状、色彩、味道特点,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导入点,调动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情感体验,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和分享创造的成就感,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科技素养。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画出各种水果的形状、色彩与表面的特征,并运用各种材料表现水果。
难点:在构图时,正确处理前后、大小对比、聚散(疏密)的空间关系。
5.教具、学具
水果大聚会展示纸、剪刀、蜡画笔、双面胶、色彩笔、水彩、水粉材料等。
三、设计思路
通过对生活中日常见到的水果进行重新认识,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表现与观察,让学生发现水果除开可以吃以外的功能,结合美术手法创作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意识。
四、资源利用和开发
本课借助实物、自制纸型百果树、水果、水果精灵素材若干,让学生对水果观察与创造,感受游戏教学的乐趣,借助多媒体网络播放水果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水果象形的生活用具,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猜谜语),激发情趣(5分钟)
首先,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有意识地将画面定格在文字上,进行“我问你猜”小游戏。
师:“你能猜出它是什么水果”?老师说谜语学生猜,然后出图。若学生很难猜出准确的答案,此时出示一张图片,学生通过直观对比和思考,强化对水果的认知。
师:想一想,咱们梅州家乡有什么水果?再让学生举手回答。
生:举手抢答。例如:梅州的柚子、梅州的龙眼等。从而引出课题《水果大聚会》。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除了引出课题外,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同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日常所见的水果有更清晰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课堂发展,探究延伸(8分钟)
1.观赏对比,抢答探究,知晓水果的特点。
(1)老师展示1595年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油画作品《果篮》,引导学生从单个到整体进行赏析,以小组为单位,谈谈画中的形状、色彩、表面的特点。
师:引出问题“说说各种水果的形状,色彩、味道、花纹、表皮有什么的特点”。
生:抢答表述。
【设计意图:在欣赏作品后,学生举手抢答问题,总结水果的特点,感受不同类型的艺术风格,这样做可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鼓励、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奠定基础。】
老师展示现代人王肇民水彩画《静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师:“这一幅画与《果篮》有什么异同,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双手示范一前一后)让学生观察体会, 引导学生发现作品构图的前后关系、大小对比、疏密空间和绘画的不同表现手法。
生: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老师用生活里的常识、事例解释给学生听,让学生进行比较和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大胆创作。本环节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充分的理解和感受绘画的知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突破本课的难点。】
2.了解水果的作用,强化学生对水果的功能性认识体验。
师:“人们为什么喜欢水果”?“水果都有哪些营养价值”?“水果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怎样的变化”?“水果的色彩为什么会如此鲜艳呢”
生:谈自己的思考认识。
引导学生抓住水果的特征,普及生活的常识。如苹果:每天吃少量的苹果就能预防多种疾病,还让人有饱腹感。番茄:番茄具有茄红素的超级食物,可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防止细胞病变。柠檬:柠檬含有“黄酮类”,可杀灭多种病原菌,并且富含柠檬酸及柠檬油精。
【设计意图: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去理解水果色彩鲜艳的自然原理,水果成长过程、色彩变化、味道变化或季节,水果生产地等,有效师生互动,增加学生的求知欲。】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菠萝的画法和构图范例,然后选择一种水果为学生示范绘画。教师讲授,并绘画水果画的步骤与方法,并提醒学生动手实践时注意的问题,处理好前后、疏密空间关系。通过示范,让学生观察与想象,观看示范,掌握水果的特征。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想象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个体局部针对演练,有助于学生掌握绘画技巧,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问题。】
(三)学生实践探究,教师巡回指导(18分钟)
通过欣赏优秀的大师的作品和示范绘画与学生演练,小朋友定会有创作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水果,用各种表现手法来绘画。最后,把自己画的作品剪裁下来贴在白板上,组成百果树!
师:同学们可以独立创作,也可小组合作,进行创意表达。例如:水果精灵、水果型器具等。
生:动手实践。
学生将本课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水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绘画的乐趣,可以把水果创造成心目中的精灵——水果精灵,或者其它图形设计,拓展思维和视野。】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创意表达!老师巡回指导,发现有困难和疑惑的学生进行针对辅导,引导学生全员创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践,老师针对辅导,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并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困惑。】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的创作作品很精彩,现在有请画完的同学把自己作品展示出来,供大家观赏。
生:有序展示。
老师引导学生举手示意,讲出所创作品的想法。然后老师在四个小组中各选一位代表到前台演练。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帮助修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展示自信心、增强合作意识,强化学生创作后的成就体验。】
师:现在请同学们谈谈以上作品好在哪里?有何改进之处?从造型、颜色、构图、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生:谈读画感。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说出代表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畅谈改进措施,最后老师进行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他评能力,指导学生建立怎样的作品是佳作的评价体系,有效指导学习。】
(五)实践总结与课堂延伸(4分钟)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有何启迪?
生: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了哪些知识,会了什么,有何感悟。
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作品和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畅谈感受与心得体会,从而“跳出课堂”。
【设计意图:通常都是老师进行课堂总结,笔者让学生先进行总结,老师最后指导性评价。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老师根据学生学习反馈灵活处理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与重难点。】
六、板书设计
《水果大聚会》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总结归纳。】
七、教学反思
在《水果大聚会》美术课堂中,将大量的作品欣赏、教学示范等都浓缩在多媒体课件上,通过课件直观、形象且动态的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与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愉快的、轻松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启迪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节《水果大聚会》结合美术核心素养与美术新课标的理念,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合作探究。
(一)强化学生的趣味学习,培养学生的美术求知欲和表现欲
本课通过猜谜语导入课程内容,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趣味学习特点,通过学生水果猜谜语互动加强对水果形状特征的了解,为引入课题和下一环节做积淀。紧接着让学生思考自己所认知的水果,谈谈印象中水果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家乡梅州本地水果特产,让学生进行展开描述,如对沙田柚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绘画表现欲。
(二)加强学生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团队凝聚力的理解与践行。然后引入水果精灵,水果形状的物品创造等知识,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创造了很多水果状的图形设计,并剪下来组成百果树,凸显学生集体合作实践的成效。
(三)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标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水果大聚会》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表现出与日常及老师讲解不一样的作品,可以超越现实。促使学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掘自身潜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实践时间有点不充分,刻画的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在制作作品时受习惯性思维影响设计的图案偏小,需要老师在后期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指引!
本节课有效解决了重难点知识、学生能够生动表现出水果创意表达,强化了动手与动脑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