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2 16:5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语境写词语。(10分)
(1)魏格纳阅读了大量的相关wén xiàn( ),同时sōu jí( )古生物学方面的zhènɡ jù( )。他xì tǒnɡ( )zhěnɡ lǐ( )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chū bǎn( )了《海陆的起源》一书。
(2)父亲打开蒙着bō li( )的表盖,zhènɡ shí( )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chǒu è( )而kǒnɡ bù( )的蝎子。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蜇人(zhē zhé) 蝎子(xiē xēi) 干脆(chuì cuì)
鄙夷(běi bǐ) 钵子(bō běn) 琼斯(qónɡ qiónɡ)
3.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作者是是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叶永烈。 ( )
(2)《学弈》《两小儿辩日》都选自《孟子 告子上》,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 ( )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的。 ( )
(4)《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 ( )
(5)《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英国的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一篇科幻小说,以一本古老的纸质书作为线索串联全文。 ( )
4.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犹不及(及:达到。)
B. 赴汤蹈火(汤:热水。)
C. 声泪俱下(俱:都。)
D. 不以为然(然:这样。)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常常从一些 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B.李明这次考得很好,无独有偶,成绩很好的张强这次依然考得不错。
C.小明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又哭又闹,对于这爸爸早已司空见惯。
D.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3)下列对“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这句话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C.这句话说明学习是无止境的。
D.这句话说明孔子知识不渊博,不能解决孩子的提问。
(4)我知道下面表达语气不同的一句是( )。
A.往事桩桩件件,那是我们记忆仓库里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真主啊!
B.我就以我学习的进步向您表示感谢吧!
C.请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日日夜夜,让友谊天长地久!
D.它已印在我的脑海深处,让我永远记住我们这个快乐的小队!
(5)下列对辩论前,要作充分的准备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不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B. 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
C. 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
D. 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在卡片上。
5.给下列不是同类的词语画上横线。(4分)
(1)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 自相矛盾 三顾茅庐
(2)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神清气爽 聚精会神
(3)司空见惯 鲜为人知 不足为奇 熟视无睹
(4)见微知著 管中窥豹 因小见大 一叶知秋 ( https: / / hanyu. / zici / s wd=%E4%B8%80%E5%8F%B6%E7%9F%A5%E7%A7%8B&query=%E8%A7%81%E5%BE%AE%E7%9F%A5%E8%91%97%E7%9A%84%E8%BF%91%E4%B9%89%E8%AF%8D&srcid=28236&from=kg0" \o "一叶知秋" \t "http: / / www. / _blank )
( https: / / hanyu. / zici / s wd=%E5%9B%A0%E5%B0%8F%E8%A7%81%E5%A4%A7&query=%E8%A7%81%E5%BE%AE%E7%9F%A5%E8%91%97%E7%9A%84%E8%BF%91%E4%B9%89%E8%AF%8D&srcid=28236&from=kg0" \o "因小见大" \t "http: / / www. / _blank )6.选词填空。(2分)
灵感 灵敏 灵巧 灵活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 ),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2)他睡觉的时候,哪怕我们出一点动静,也逃不过它那( )的耳朵。
(3)妈妈有一双( )的手,剪出的动物栩栩如生。
(4)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 ),行动敏捷。
7.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干脆别读这本书。(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
(2)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
(4)同学们要运用和理解学习过的知识。 (修改病句)
.
8.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他们的依据是一儿认为 ;一儿认为 。(4分)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我们懂得了真理的诞生源于敏锐地 ,坚持不懈地 ,深入地 ;《表里的生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 的孩子的形象;《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让我们感受到了 小说的魅力。(5分)
二、阅读与欣赏。(19分)
1.课内阅读。(8分)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选段中画“______”的句子一连用了三个 (设问 疑问 反问)句,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 )”来概括(填序号)。(2分)
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道理论证
(3)从选段可以看出,“找到真理”需要的条件是: 。(2分)
(4)为什么文中的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真理呢?(2分)
.
2.课外阅读。(11分)
詹天佑
①詹天估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②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两百千来,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无法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③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估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语。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④詹天估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对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制图。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估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⑤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估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估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八达岭隧道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大的竖井和一口小的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⑥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估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之后,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⑦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1)文章重点写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第一件事: ;
第二件事: ;
第三件事: 。
(2)这篇文章基本的机构特点,下面哪个描述正确?( )。(2分)
A.提挈整体→具体分述→总结呼应
B.先说原因→后讲过程→再说结果
C.先说人物→再说事件→后说意义
D.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后说过程
(3)对第4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詹天佑对工作较认真,不对工程人员说“大概”这类话。
B.说明詹天佑只喜欢干实事,不喜欢听多余的话语。
C.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
(4)读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的言外之意是: 。联系下文,与画线句子呼应的一句是: 。(2分)
(5)选文第②段如果删去,直接写第①段和第③段,可以吗 (2分)
.
.
.
三、表达与习作。(30分)
1.口语交际。(5分)
六(5)班正在举行“电脑时代需要还是不需要认真练字”的辩论会,下面给出了正方观点,请你写出反方观点。
正方观点:电脑时代需要认真练字
正方理由:常常在电脑前打字,对眼睛有很大的伤害,而写字,只要把握好正确的姿势,就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而且电脑体积大,需要用电,不方便。
反方观点: .
反方理由: .
. 。
2.习作展示。
题目:未来的____________(学校,我,一天……)
要求:1.畅想未来,把题目补充完整。
2.大胆想象,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写一个有趣的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3.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语境写词语。(10分)
(1)魏格纳阅读了大量的相关wén xiàn(文献),同时sōu jí(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zhènɡ jù(证据)。他xì tǒnɡ(系统)zhěnɡ lǐ(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chū bǎn(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
(2)父亲打开蒙着bō li(玻璃)的表盖,zhènɡ shí(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chǒu è(丑恶)而kǒnɡ bù(恐怖)的蝎子。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蜇人(zhē√ zhé) 蝎子(xiē√ xēi) 干脆(chuì cuì√)
鄙夷(běi bǐ√) 钵子(bō√ běn) 琼斯(qónɡ qiónɡ√)
3.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作者是是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叶永烈。 (√)
(2)《学弈》《两小儿辩日》都选自《孟子 告子上》,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 (×)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的。 (√)
(4)《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 (√)
(5)《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英国的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一篇科幻小说,以一本古老的纸质书作为线索串联全文。 (×)
4.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过犹不及(及:达到。)
B. 赴汤蹈火(汤:热水。)
C. 声泪俱下(俱:都。)
D. 不以为然(然:这样。)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我们常常从一些 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B.李明这次考得很好,无独有偶,成绩很好的张强这次依然考得不错。
C.小明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又哭又闹,对于这爸爸早已司空见惯。
D.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3)下列对“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句话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这句话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C.这句话说明学习是无止境的。
D.这句话说明孔子知识不渊博,不能解决孩子的提问。
(4)我知道下面表达语气不同的一句是( A )。
A.往事桩桩件件,那是我们记忆仓库里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真主啊!
B.我就以我学习的进步向您表示感谢吧!
C.请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日日夜夜,让友谊天长地久!
D.它已印在我的脑海深处,让我永远记住我们这个快乐的小队!
(5)下列对辩论前,要作充分的准备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不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B. 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
C. 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
D. 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在卡片上。
5.给下列不是同类的词语画上横线。(4分)
(1)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 自相矛盾 三顾茅庐
(2)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神清气爽 聚精会神
(3)司空见惯 鲜为人知 不足为奇 熟视无睹
(4)见微知著 管中窥豹 因小见大 一叶知秋 ( https: / / hanyu. / zici / s wd=%E4%B8%80%E5%8F%B6%E7%9F%A5%E7%A7%8B&query=%E8%A7%81%E5%BE%AE%E7%9F%A5%E8%91%97%E7%9A%84%E8%BF%91%E4%B9%89%E8%AF%8D&srcid=28236&from=kg0" \o "一叶知秋" \t "http: / / www. / _blank )
( https: / / hanyu. / zici / s wd=%E5%9B%A0%E5%B0%8F%E8%A7%81%E5%A4%A7&query=%E8%A7%81%E5%BE%AE%E7%9F%A5%E8%91%97%E7%9A%84%E8%BF%91%E4%B9%89%E8%AF%8D&srcid=28236&from=kg0" \o "因小见大" \t "http: / / www. / _blank )6.选词填空。(2分)
灵感 灵敏 灵巧 灵活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2)他睡觉的时候,哪怕我们出一点动静,也逃不过它那(灵敏)的耳朵。
(3)妈妈有一双(灵巧)的手,剪出的动物栩栩如生。
(4)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
7.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干脆别读这本书。(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你如果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就干脆别读这本书。
(2)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他对我笑着说,我来,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4)同学们要运用和理解学习过的知识。 (修改病句)
同学们要理解和运用学习过的知识。
8.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他们的依据是一儿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4分)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我们懂得了真理的诞生源于敏锐地观察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问题,深入地解决问题_;《表里的生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的形象;《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幻小说的魅力。(5分)
二、阅读与欣赏。(19分)
1.课内阅读。(8分)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选段中画“______”的句子一连用了三个疑问(设问 疑问 反问)句,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 B )”来概括(填序号)。(2分)
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 )。(2分)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道理论证
(3)从选段可以看出,“找到真理”需要的条件是: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2分)
(4)为什么文中的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真理呢?(2分)
因为他有敏锐的观察力,他紧紧抓住问号不放,反复进行实验和研究。
2.课外阅读。(11分)
詹天佑
①詹天估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②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两百千来,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无法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③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估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语。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④詹天估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对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制图。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估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⑤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估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估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八达岭隧道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大的竖井和一口小的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⑥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估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之后,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⑦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1)文章重点写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第一件事:勘测线路;
第二件事:开凿隧道;
第三件事:让火车上山。
(2)这篇文章基本的机构特点,下面哪个描述正确?( A )
A.提挈整体→具体分述→总结呼应
B.先说原因→后讲过程→再说结果
C.先说人物→再说事件→后说意义
D.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后说过程
(3)对第4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说明詹天佑对工作较认真,不对工程人员说“大概”这类话。
B.说明詹天佑只喜欢干实事,不喜欢听多余的话语。
C.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
(4)读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中国没有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工程师。联系下文,与画线句子呼应的一句是: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5)选文第②段如果删去,直接写第①段和第③段,可以吗
这一段虽没直接写詹天佑,但写出了当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黑暗现实。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就是在当时帝国主义者阻挠、要挟、嘲笑我们的情况下,在击败帝国主义对我国修筑铁路的干涉和破坏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删去这一段,就不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表达与习作。(30分)
1.口语交际。(5分)
六(5)班正在举行“电脑时代需要还是不需要认真练字”的辩论会,下面给出了正方观点,请你写出反方观点。
正方观点:电脑时代需要认真练字
正方理由:常常在电脑前打字,对眼睛有很大的伤害,而写字,只要把握好正确的姿势,就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而且电脑体积大,需要用电,不方便。
反方观点:电脑时代不需要认真练字
反方理由:有了电脑,不需要花时间练习写字,因为科技在迅速发展,有了先进的工具,落后的就要摒弃。
2.习作展示。
题目:未来的____________(学校,我,一天……)
要求:1.畅想未来,把题目补充完整。
2.大胆想象,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写一个有趣的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3.不少于50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