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阅读考点 专题九 说明类文章阅读指导 课件+专练卷(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阅读考点 专题九 说明类文章阅读指导 课件+专练卷(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2 16:37: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语文阅读考点
专题九 说明类文章阅读指导
基础知识: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一般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
一、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
文章一般在标题、开头就交代说明对象,然后分点阐述说明对象的特征。阅读说明文,要关注:标题、篇首句、段首句和中心句。
二、理清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表示时间的词语。
2.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对事物作介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三、常见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资料等。
四、说明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有生动和平实两种风格。但是“准确、严密”都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要求。
热点题型
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文章介绍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3.文章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4.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实战演练】
极光形成之谜
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悬在天边的巨伞……她轻盈地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她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物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的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后,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氨、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到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地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到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2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和第⑤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出下列有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
A.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粒子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
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二)人的潜力
(1)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2)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3)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 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4)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__________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__________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5)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6)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7)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500多个突触。而人的每个元与10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大脑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8)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9)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成就绝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概述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总计不超过50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7)段运用了列数字、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___________。
4.对(6)(7)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列宁的大脑中有1015个神经元
D.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
5.(6)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描写了地球北极神奇而绚丽的极光现象,引出说明的对象“极光”,语言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下定义。
科学准确严密地揭示了极光的本质特征。
(3)第④段写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及极光形成的原因,第⑤段写极光多出现在南北两极的原因,第④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③段内容一一照应,结构严谨,所以不能调换。
(4)“据史料记载”表明下文的内容有科学依据,起到限制的作用,说明离地面1.2-3.0米出现过极光的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主观臆造的,“据史料记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特点。(5)C.
(二)1、(1)人脑有超量的神经元;(2)人脑的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3)人脑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有很大的可塑性。2、人的大脑
3、举例子 作比较 人脑有丰富的神经突触 4、D
5、”一般认为”表示通常的看法,即还未取得共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小升初语文阅读考点
专题九·说明类文章阅读指导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基础知识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一般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
一、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
文章一般在标题、开头就交代说明对象,然后分点阐述说明对象的特征。阅读说明文,要关注:标题、篇首句、段首句和中心句。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例:《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二、理清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表示时间的词语。
例如:按从早到晚、古到今的顺序介绍事物;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演变过程为序介绍事物。
2.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对事物作介绍。
一般对古建筑、名胜古迹等的结构或布局性的介绍,多以此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南西北”等方位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见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原因到结果、特点到用途、整体到部分、概括到具体、主要到次要。
三、常见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资料等。
《故宫博物院》中:“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中: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这一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
四、说明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有生动和平实两种风格。但是“准确、严密”都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要求。
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文章介绍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3.文章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4.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热点题型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解答这类题可以用标题扩展法和找文章的总起句、段首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关键句进行概括解答。
2.理清说明顺序和结构。抓住文章中标志性语言分析,如文中有无表示时间或方位词语的出现,各段是否存在明显逻辑关系等。
分析文章结构,要关注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此外等词语。常见的结构还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3.辨别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掌握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及判断方法,熟记各种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4.赏析说明文的语言。对于能否删除或更换词语的题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回答。
类型1、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2、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