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6 19:4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 能力目标
?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的确。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精彩论述。
??? 投影:
???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别的联系了。”
???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便是纯粹的金钱。金钱能使冰炭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形同陌路。法国优秀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以他卓有成就的小说对此作了准确犀利的阐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去体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链接
? ??作者简介:
???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整体感知
???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
??? 投影:
拮据(jie2 ju1):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 ???????阔绰(chuo4):排场大,生活奢侈。
? ???????煞白(sha4):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 ???????诧异(cha4):觉得十分奇怪。
褴褛(1an2 lu3):(衣服)破烂。
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栈桥(zhan4)? ????????????????牡蛎(1i4)
??? 2、学生听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 ???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
??? ???教师明确:
??? ?????贫:坏蛋、流氓、无赖。
??? ?????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
???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 ?????菲利普夫妇: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 3、学生讨论:
??? 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人胜,关键在于设置了悬念,构思巧妙,请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 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
??? 4、学生精读全文,思考:
??? (1)文中的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拢于勒的“简历”。
??? (2)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FI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
??? (4)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 原因一结果(逻辑)
??? 期待一破灭(心理)
??? 开端一发展一高潮(情节发展)
??? 悬念一结局(技巧)
???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归结:
??? (1)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
??? (2)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了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而且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定了婚。
??? (3)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分析:①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行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③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④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利己意识造成的。⑦是社会文化造成的。?
教师引导: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 (4)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课堂小结
???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观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
布置作业
? ??1、写一篇反映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小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 ??2、有人说,势利是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衍生的生活现象,它是超越时代和地域的,“菲利普”永远不会绝迹。你是否也这样看呢?请以短文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