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物联网》教学设计
科目 信息技术 章节名称 第5课 初识物联网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理解物联网的特征。 掌握物联网的架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课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身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通过交流讨论,了解物联网的概念,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阅读教材,学习物联网的特征、架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物联网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物联网领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物联网的积极性。
教学 重点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理解物联网的特征。 掌握物联网的架构。
教学 难点 理解物联网的特征。 掌握物联网的架构。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环境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PPT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激趣导入:5min 播放《未来家居》、《未来已来》视频。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应用研究领域,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今天我们就将正式走进第二单元物联网的学习。 观看视频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到课堂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讲授 物联网的概念 6min 请学生们自主阅读教材内容、观看微课视频,回答物联网的概念,进一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物联网被看作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把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 阅读教材,观看微课,聆听讲解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微课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物联网的特征 8min 物联网作为通信、信息、传感、自动化等技术的融合,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的特征。 通过一个智慧教室的例子来讲解物联网的特征。 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各种可用的感知手段,实现随时采集物体动态信息。 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信息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感知的信息实时准确、可靠地传递出去。 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 聆听讲解,思考理解 通过典型智慧教室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的架构 8min 通过一个智慧教室的例子来讲解物联网的架构。 物联网一般由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层组成。 一是感知层,即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二是网络层,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三是平台层,主要由网络管理系统、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大脑,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 四是应用层,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实际应用。 聆听讲解,思考理解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物联网的架构。
巩固 提升 完成课堂练习 5min 设计一个课堂练习的在线问卷 完成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课堂 小结 思维导图小结本课内容 2min 归纳总结,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