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3 07:4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莫顿
·
亨特
1.继续练习默读,圈点勾画关键词句,理清文章思路并复述故事。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闷热 训诫 峭壁
颤抖 啜泣 纳罕
瘦骨嶙峋 屡次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mēn
jiè
qiào
chàn
chuò
nà hǎn
lín xún

xuàn





灼(zhuó):烧、烫。
恍惚(huǎng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抽噎(yē):一吸一顿地哭泣。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含贬义)。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参差不齐:形容不一致,有差别。
默读课文,快速回想课文内容,然后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温馨提示:以下知识点会对你有帮助噢!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叙述了“我”在悬崖上遇险、脱险的经历,并由此悟出了道理。




1.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变的语句,理清写作顺序。
2.画出描摹人物心理的语句,体会其真实、细腻的特点。
3.重点阅读父亲引导“我”脱险的片段和最后一段的议论。抓住关键句,体会文章主旨。




1.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变的语句,理清写作顺序。
时间的变化:“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然后他们出发了”“几分钟后”“时间在慢慢地过去”“暮色中”。
空间的转换(实际上也是时间的变化):“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等。
课文运用这些标志时间发展和空间转换的语句,将事情串在一起,叙事清晰,不蔓不枝。
课文是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叙事的。
一开头,“那是……”的句式,表明是对往事的回忆。
之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人险境,并最终在爸爸的策略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
2.画出描摹人物心理的语句,体会其真实、细腻的特点。
最初:犹豫不决,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勇敢和活泼。
然后:爬上悬崖后的胆怯、恐惧。
继而:孩子离开后的孤立无援。
随后:要爬下悬崖时的恐惧、毫无信心。
接着:在爸爸引导下迈一小步的渐趋平静,建立信心。
最后:最终收获成就感和人生经验。
课文的主体事件是“我”从悬崖脱险的过程,这其实也是“我”心理成长的过程: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勇敢和活泼,从爬上悬崖后的胆怯、恐惧,到孩子们离开后的孤立无援、麻木恍惚,再到在爸爸引导下,一步步建立自信,最终收获成就感和人生经验。
直接心理描写
“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
“但是我不能……我……”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
……
间接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环境描写
言为心声
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
听我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看到了吗?
看到了。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模拟对话,再探心路
你读出了“我”怎样的心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如何理解“父亲”在“我”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父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从容镇定,给孩子鼓励和信心,教育孩子很有智慧。
这是一个善于从心理上帮助孩子成长的父亲。他有意引导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并以鼓励的口吻,从心理上给孩子以支持,引导孩子大胆尝试,教给孩子恰当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使孩子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增强了勇气和信心。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人生向导的作用。
“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趴在岩石上”……
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
动作是紧张心理的外在表现。
间接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环境描写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这段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的变化,带有推动叙事的功能;同时,这一段并非纯粹客观的描写,而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我”的情感心理的外化。时间本来是匀速地走过,因为“我”的焦急,似乎慢下了脚步,显得在“慢慢地”过去,太阳的光影也是“慢慢”拉长,更突出了等待的漫长和“我”心理上的无助感。
环境描写
间接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环境描写
言为心声,行是心生。
环境烘托,心理照映。
3.重点阅读父亲引导“我”脱险的片段和最后一段的议论。抓住关键句,体会文章主旨。
人难免会因前路漫长、目标远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把可能但不必然发生的风险扩大化,以致畏缩不前甚至逃避。这时,把事情化整为零,不去想最远的目标,而是先从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关注近期目标,一步步做来,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就能达成远大的目标。
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在人生道路上,一个人在旅途中,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遭受挫折,都是正常的。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冒险
脱险
启示:化整为零给人以战胜艰险的信心
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写作特色:议论结尾,以小见大,以事喻理。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谈自己画蛋的体会,他说:“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苏轼也谈过类似的体会,他仔细观察过庐山,然后作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景物的不同特点,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景,才能观出新意。对于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




多角度阅读关键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也可拟一个中心话题。举个例子说,从杰利这个角度来读,中心话题可以是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由这个中心话题帮助阅读。可以用“杰利是一位 的朋友”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人物):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2.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3.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父亲角度:
这是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山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父亲角度:
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父亲完全可以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子一步步战胜自己。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困难的勇气。这是父爱的一种多么明智的体现。在父亲的眼里,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为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也是经不起考验的。
母亲角度:
慈母多败儿。这位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经兮兮的叫来一大帮人。之后母亲再也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利玩。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废物,少了一个作家。
杰利角度:
如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利帮“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利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四个孩子的角度:
我感觉四个孩子的人品有问题。当自己的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拉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也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简直可恶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