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3 08: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虐待 禁锢 忍俊不禁 迫不及待 B.蜷伏 煞白 通霄达旦 眈眈相向
C.闲瑕 怅然 妄下断语 怪诞不经 D.怂恿 蹒跚 神采弈弈 恋恋不舍
2.(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缀(zhuì)行 毙(bì)命 少(shào)时 积薪(xīn)
B.弛(chí)担 眈眈(dān) 苫(zhān)蔽 暝(míng)目
C.隧(suì)入 劈(pī)斩 尻(jiǔ)尾 假寐(mèi)
D.狡黠(xiá) 闲暇(xiá) 禽(qín)兽 大窘(jiǒng)
3.(本题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省政府要求各地重视防火安全工作,切实做到早处置、早预警、早排查,确保群众安全。
B.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学生熟悉并适应了“网课”这种居家学习的全新模式。
C.成都凭借自身良好的硬件条件和丰富的赛事经验,成功获得了2021世界大运会举办权。
D.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4.(本题3分)熊健同学制作了一段精美的校园春景视频,字幕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就是我们盼着的春天,再坚持一下,不会远了。
②农历二月的春风,握在自然的巧手中,剪出了一城细细密密的柔绿柳叶。
③我相信,今年,我们一定会有个料峭过后,最美、最好的春天。
④再过不了多久,该是一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时日了吧?
⑤该是细柳如烟的日子了吧?“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⑥让我们静静等待,等待这个漫长的蛰伏过去,静待花的洪流冲走所有的阴霾。
A.③①②⑤④⑥ B.⑤④②⑥①③ C.③①⑤②④⑥ D.⑤②④①⑥③
5.(本题3分)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明不仅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素质的养成无法 ,也不可能 ,需要“化”、更要管。 说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根”和“魂”, 法治和规则就是它的“骨架”,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就好比在松散的沙子当中,将道德的水分与制度的水泥、规则的石子混合,才能产出比花岗岩还坚硬的文明基石。
A.落地生根 立竿见影 只要 那么 B.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 如果 那么
C.一蹴而就 落地生根 假如 那 D.立竿见影 一劳永逸 不仅 而且
6.(本题5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卡。
【摘抄1】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摘抄2】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摘抄3】
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其中大部分书信都是_______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_________(人名)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儿子果然不负父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钢琴大师。
(2)俗话说,“父子如朋友”。《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的信中多次说过这一点。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7.(本题8分)综合性学习活动。
家乡兴化,是一个河网编织的水乡,也是一个舟船穿梭的天地。为了弘扬家乡船文化,增强同学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学校准备举办“船文化进校园”宣传周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新闻发布】
①据了解,兴化茅山会船的习俗起源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在2014年,茅山会船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②2021年4月5日清明节,江苏兴化举行了茅山会船盛会。③如今的会船,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仪式,同时也是农民精神面貌的一次集中展示。④四乡八村的几百条船只汇集于茅山镇的西大河,农民们用独特的方式为无名英烈举行水上祭祀。一声锣响,西大河上顿时百舸争流,农民们服装整齐,气势如虹,激情高昂,竹篙齐舞,直搅得河面无风三尺浪,里下河上空,回荡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交响乐章。
(1)按照消息的“金字塔”结构编辑以上这段文字,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资料概括】
(2)学校准备在宣传栏内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泓木船”,请你根据材料概括竹泓木船的三个特点,填在横线上。
据地方史志记载,早在明朝,竹泓就有了木船制造手工作坊。竹泓木船大体分为农船、渔船和渡船三种,细分还有老鸦船、张卡船、开泥船、披风船等。传统的竹泓木船制造工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07年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竹泓木船制造工艺榜上有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创作】
(3)结合以上对“茅山会船”“竹泓木船”的介绍,加上自己对本地船只的了解,请你为宣传家乡的船文化拟写一则广告词,并说明创意。
示例:“水绕田燥,舟行诗画”,说明:对仗工整,朗朗上口,表现出了兴化独特的地理风貌,颇有诗情画意,吸引了游客。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课文《壶口瀑布》,完成下列小题。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⑤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有删改)
8.(3分)第②写作者第一次看壶口瀑布,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部分从全文来看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9.(3分)请在第③段中找到合适的内容填到横线上,表明作者观察地点及角度的转换。
下到沟底→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10.(3分)第③段中“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一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1.(3分)具体解说第④段“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一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12.(3分)文末“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一句中“这伟大”具体指什么?作者仅仅是赞美黄河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①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②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怨。
③她对母亲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④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然后用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了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母亲的爱,更加细致和妥帖起来。
⑤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地:“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⑥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⑦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⑧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⑨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
(原文有改动)
【链接材料】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3.(3分)阅读《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全文,从“她”的角度,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心理/表现
外婆去世的时候 ① 暗暗生母亲的气
那天晚上 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 ②
高三最后几个月的一个晚上 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 ③
初夏的时候 ④ 心如刀割
14.(3分)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5.(3分)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16.(4分)标题“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有何含义和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晚游六桥待月记
(明)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7.(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杭人游湖 康肃忿然曰
B.多于堤畔之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与杏桃相次开发 惠子相梁
D.石篑数为余言 扶苏以数谏故
18.(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9.(4分)本文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20.(2分)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写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1.(2分)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五、作文(共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要总以为远方才有风景,其实风景无处不在。我们往往在行色匆匆中错过许多动人的风景,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观察,用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去欣赏,用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感悟,就会发现最美的风景就在我们身边。
请以“风景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B项,霄——宵;C项,瑕——暇;D项,弈弈——奕奕。
故答案为:A
2.D
A.“少”应读“shǎo”;
B.“苫”应读“shàn”;
C.“尻”应读“kāo”。
故选D。
3.C
A.语序不当,将“早处置、早预警、早排查”改为“早预警、早排查、早处置”;
B.缺主语,删去“由于”或“让”;
D.搭配不当,将“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改为“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故选C。
4.D
⑤句中的“细柳如烟的日子”点明了语段的描写对象:春天。应为首句。
②句中的“柔绿柳叶”紧承⑤句中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应为次句。
④句中的“再过不久”紧承②句中的“农历二月”。应为第三句。
①句中的“我们盼着的春天”指的是④句中的“一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时日”。应为第四句。
⑥句中的“让我们静静等待”紧承①句中的“盼着”。应为第五句。
③句为末句,表达自己对于美好春天的期望之意。
故排序为:⑤②④①⑥③。
故选D。
5.B
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立竿见影:指喻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
一劳永逸: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第一、二空,第②句要说明的内容是素质的养成并不简单,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慢慢培养。从语义上看,应先填“一蹴而就”,再填“一劳永逸”。
第三、四空,“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根’和‘魂’”为分句提出的一种假设情况,“法治和规则就是它的‘骨架’”表示根据假设推论的结果,故应填入一组能使句子构成假设关系的关联词,选用“如果……那么……”。
故选B。
6.(1) 《傅雷家书》 傅雷 傅聪
(2)提示:答出书信的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示例:“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傅雷说:“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针对傅聪精神消沉进行劝慰,鼓励儿子有了烦恼要向父母说,要正确面对情感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7.(1)C
(2) 历史悠久 品种多样(名目繁多) 知名度高(遐迩闻名)
(3)示例1:“千舟似鲫竞渡,万篙如林齐发”,说明:对仗工整,比喻生动,突显了茅山会船百舸争流的气势。
示例2:“船与水的激荡——水乡最动听的音乐”,说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角度体现水乡悠然安宁的生活,令人神往。
8.不多余。第一次看瀑布初步写出了壶口瀑布壮阔的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为后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做了铺垫,也留下了悬念。(意思对即可)
9. 走到河心 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
10.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水的气势壮阔,奔腾激越,表达了作者的震撼之情。(意思对即可)
11.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既是对上文所描写的壶口瀑布所显示出来的磅礴、雄壮的力量的赞美,也巧妙地完成了由写水到写人的过程。
12.“这伟大”具体指:“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作者不仅仅是赞美黄河,也是赞美像黄河一样伟大的中华民族。
13.①因为母亲对她的担心胜过外婆去世的难过而生气;②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③与母亲重归于好,变得快乐明媚;④参加“心路历程”活动,在最后舍弃了母亲;
14.①开篇点题引出“辜负”的话题;②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15.(1)“再也”表现内心汹涌的感情再无法自持,终于理解了母亲,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也为自己少不更事而难过,自己在无形之中也伤害了辜负了母亲,内心百感交集都化作泪水。(2)“再也”写出了母亲逝去的突然和猝不及防,表达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
16.含义:每个女人做了母亲,便会将自己的全部交给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哪怕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自己为子女时不能及时回报母亲,而自己为母亲时一腔感情更多地倾注在孩子身上,一代又一代,一直如此,不停地重复,辜负母亲的同时,也在被自己的孩子辜负,却又是心甘情愿的。作用:①“辜负”含有对不住的意思,奠定了全文伤感的感情基调。②点明文章主旨,表现了“她”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理解和层层深入的认识,最终理解了母亲的伟大。
17.D
18.(1)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2)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沉溺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19.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盛,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20.B
21.C
22.范文:
风景就在身边
人生如同一条长长的道路,当你匆忙地在这条道路上行走时,你可曾注意到身边迷人的风景?而当你静下心来,静静地欣赏人生中的风景时,你会发现生活中的风景无处不在。风景就在我们的身边。
善良之景
公共汽车上,乘客满座,我静静地站在车窗边,欣赏着玻璃窗外飞逝的景色。到站了,公共汽车“吱”的一声停了下来,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奶奶颤巍巍地走了上来,抓着扶手喘气歇息。我很想帮助她,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老奶奶,您坐我这里吧。”我循声望去,一个留着长长的辫子、眼睛清澈如水的女孩子正小心翼翼地扶着老奶奶往座位走去。
这一刻,我看到了善良之景。
守信之景
我站在书店的书架旁,静静地阅读。突然,大雨毫无预兆地倾盆而至,在地上、玻璃上、屋顶上演奏着一曲欢快的交响乐。这么大的雨,让街道上喧哗的人群瞬间散去。不经意间,眼睛扫过一直在门口等待的女孩。我想,她等的人应该不会来了吧?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个眼睛亮如夜中星辰的女孩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连声道歉:“对不起,我迟到了”“没关系,你来就好了。”“约好的就不会失约的!”两个女孩子会心地笑了,笑容是那么灿烂。
这一刻,我看到了守信之景。
勇敢之景
我在菜市场里买菜。突然,一个声音从前方传了过来:“抓住他,他是小偷!”我循声望去,一个青年正追赶着一个逃跑的小偷。青年身手敏捷,很快追上了小偷,循声赶来的人群很快就将小偷制伏。青年将被偷的钱包还给失主,人们纷纷把赞扬的目光投向了青年。
这一刻,我看见了勇敢之景。
美的风景无处不在。美的风景就在我们的身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