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8课《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眩晕(xuàn) 骤然(zhòu) 蜷卧(juán) 晶莹连绵(yíng)
B.蠕动(rú) 皱褶(zhě) 腈纶(qíng) 大煞风景(shā)
C.演绎(yì) 棱角(líng) 熠熠(yì) 接踵而至(zhǒng)
D.黧黑(lí) 虔诚(qián) 酝酿(yùn niàng) 气喘吁吁(chuǎ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裸露 腈纶 雕塑 气喘吁吁 B.恭顺 懈怠 衰竭 穿流不息
C.磅礴 黧黑 蜷卧 大煞风景 D.蠕动 诅咒 虔诚 漫不经心
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时的所见所感。
B.到长江源头探险是十分困难的,作者就曾摔倒在冰河上,摔断了尾椎骨。
C.文中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D.在冰塔林的砾石滩上,作者找到了贝壳、植物的化石。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读书好比探险,不能全靠别人指导,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自己。
B.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吃饭问题;如今,人们更多的要解决的是精神世界的问题。
C.居民们谈起社区的变化如数家珍:道路宽了,停车位多了,电动车充电桩多了,乒乓球、篮球等场地建成了。
D.关于读书,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
5.【病句诊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麓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拥有强健体魄的关键。
B.今年长沙市“3 15”行动集中销毁了大约3000件左右的伪劣产品。
C.《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创新表达,用电视语言彰显了中国典籍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D.春天的湖南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6.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唯有智慧从学问中产生出来,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也唯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
A.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B.但有智慧的人必须有学问
C.但是智慧却需要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D.但有智慧的人需要有学问
二、综合性学习
7.【家国情怀】综合性学习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关心国家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山河,为之描画为之讴歌;热爱祖国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明德中学举行“爱国主义活动周”,请你帮助小麓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活动示例再写两个有关爱国的活动板块。
示例:激发心志,讲爱国人物故事
活动一:
活动二:
(2)平时你一定积累过不少爱国诗词,请写出连续两句爱国诗词。
(3)小麓负责宣传标语,找到了下面一则材料,并从中提炼了宣传标语的下句,请你仿照下句,从画线部分提炼上句。
材料:天下国家,情系中华。我们是华夏儿女,我们是龙的传人,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牢固树立报效祖国、复兴民族之志,争当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用我们的满腔热情实践热爱祖国、奉献民族之行。
______________,践爱国之行。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节选),回答问题。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马丽华
①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②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腰椎也错了位。
③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
④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面上推。
⑤“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⑥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⑦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⑧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⑨见我再也没有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⑩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
8.选文中景物的特点随立足点变化而变化,阅读选文填写下面表格。
立足点 景象
在砾石堆上 ①
② 发现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难以名状的图案
③ 看到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褶皱
第二天去冰河中的砾石堆 听到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流水声
9.请赏析“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中,一列小小身影。”一句中“蠕动”的表达效果。
10.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11.请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二)阅读《那一星游走于乡野的光》,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星游走于乡野的光
①48年前,我在一所乡村小学当班主任。学校离家不远,只要在一条俗称“牛车路”的大路上走十多分钟,路两旁是田啊。晚上,在教导处改完作业,信步回家,一路有呱呱的蛙声、唧唧的蟋蟀声。
②一个夜晚,阴天,星星隐藏在云里,竹林黑压压地嵌在黑灰色的天幕上。建在大路旁的医疗站,平日窗子总映出长方形的黄色光晕,今晚却没有,停电了。没有外物掺杂的黑足够纯粹。幸亏路走惯了,哪里拐弯,哪里靠近小溪,心中有数。不久前,也是漆黑的夜,我从学校走出,本该左拐,但忙于和同事说话,多走了两步,栽进池塘里去了,就因为那是新路。
③忽然,远处浮动起一星钴蓝色的光,小而灼亮。揣测方位,该在拱桥上,我顿住脚。离拱桥一里的坡下,住着两户仵工,仵工门后摆着很多用过的棺木。人们说鬼火会从那里飘起,我却从来没见过。蓝色的光向我游来,曳着一条小尾巴。它时快时慢,快起来变为光弧,有如后来的歌星演唱会上观众手里的光棒。
④钴蓝色的光伴着人声,我又惊又喜,快步迎上,两个嘻嘻哈哈的男孩子和我相遇了。从嗓音听出,是我的学生——阿松和阿汗,班里的一对同桌。他们把蓝光举起,照着我,一起叫了一声“老师”。我盯着蓝光,问:“这是什么?”
⑤“刚刚逮的。”阿松把一个墨水瓶递给我。我拿过来一看,里面爬着上百只尾巴发光的昆虫,光晶莹如水晶,近于雪白,集结起来,却是敞亮的蓝。“哪里逮的?”我的兴致来了。
⑥他们说,在莲塘村后山的林子里,问我要不要去看看。我说好。
⑦他们领着我,离开大路,绕过村边的池塘,站在林子旁。这儿,萤火虫飞来飞去,有如从一炉钢水里溅起来的火星儿。太可爱了!小不点的提灯者瞎忙着,飞过来飞过去。我和他们坐在草地上,聊了一会儿闲话。露水滴在额头,我说:“你们该回家了。”他们说:“好的。”阿松把墨水瓶递给我,我说:“你们留下,大人不玩。”“路上做手电筒嘛!”阿汗说。我犹豫了一下,问:“总不能老关在里面吧?会死掉呢。”这问题难倒了他们。我想到办法:回到家就放它们飞走。
⑧和两个孩子分手,回到大路。手里捧着钴蓝色的光源,想着两个孩子。他们是全班最调皮的,就在上星期,我在校门外建在鱼塘上的厕所前,撞到阿汗,他神情紧张地拦截每一个想进去的同学,高叫:“满座满座。”我知道必有蹊跷,走进去一看,厕所下垂着一根线。我推开门,把牵线的阿松揪出来。两个捣蛋鬼一个在偷鱼,一个在望风。校长对他们提出警告。可是,刚才他们被钴蓝色的光照着的脸,只有天真。
⑨送我萤火虫的阿松,四年前曾在聚会中见到,快六十岁了,老成持重的泥水匠。我问起当年的事情,他全忘了。我却一直没有忘记黑暗中捧着钴蓝色的光嘻嘻哈哈地朝我走来的两个孩童,以及平生第一次捧着萤火虫走路时心里充满的纯净的诗意。记得走到家门口,在草地上倒空了墨水瓶,刹那间,头顶布满了繁星。
12.文章以“那一星游走于乡野的光”为标题,有何妙处?
1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4.文章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15.文末画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三)阅读下面散文,完成问题。
父子快递里的深情
①自从故乡的小镇上有了快递网点后,我隔三差五就会给老家的父亲邮寄一些物品回去。起初的时候,父亲闻听需要凭借手机取件码才能取出快递,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思想保守的他,最怕接触“新鲜事物”。父亲平日里从不“捣鼓”手机,他生怕一不小心,就把银行卡里的养老钱“捣鼓”没了,所以给他买的智能手机,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②父亲的忧惧丝毫阻挡不了我往家里邮寄东西的频率,每次收到取件短信通知后,他都不得不硬着头皮骑上电动三轮车,去距家8里路之遥的集镇上取件。一段时间过后,取的快递多了,父亲便不再惧怕其中的“深奥”与“繁琐”,以至于再收到取件短信通知时,都会喜不自胜地直奔集镇。而快递,也成了我们父子之间紧密联系的温情纽带。
③一个平淡如水的周末,我打电话告诉父亲说,我准备再给家里邮寄一点东西回去。父亲忙不迭地一口回绝:“家里什么都有,千万别乱花钱!”我说东西都已打包,明早就能发出。父亲一听“木已成舟”,也就不再作无谓的争辩了,他放低声音问我这回又寄了什么?我说有给奶奶的保健品,给你的茶叶,给小侄女小侄子的烧鸡,还有一些山野干货。我还想特意告诉父亲,包裹里面还有一个信封,信封里装了2000块钱,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我怕父亲会再度冲我发火,但凡提到钱的话题,他总是极其敏感多疑。
④两天之后,收到包裹的父亲来电将我训斥一番:“东西买了寄回来也就算了,为啥还寄那么多钱?家里又不缺钱!”我说我一年到头很少回家,这钱就当是我孝敬你和奶奶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你们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用完了我再给你寄。父亲在电话那端又噼里啪啦地“教训”了我几句后,便“嗯”了一声挂了电话。其实我给父亲寄钱实属无奈,因为对年近七旬的他而言,银行转账和手机汇款都是“不太靠谱”的做法,邮寄现金才是最为放心安全、妥帖直观的方式。我最怕父亲收到钱后,会将其直接存到银行卡里——他是一位花钱比挣钱还难百倍的倔老头。
⑤后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出其不意地给家里寄东西,父亲每次收到快递后,都会打电话将我训斥一番,且每次训斥的时长都在一刻钟以上。父亲的训斥蕴含一个规律——先是将我“骂”得狗血喷头,后又对我关怀备至。不管父亲多么怒火中烧,我的心里都会灿如春花,因为从他那声情并茂的训斥里,我能够感受到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寄来的“孝心包裹”的自豪感,即便他怕我为此胡乱花钱,以致给生活带来负担。父亲只想成为我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助推器,不想沦为通往幸福之路的绊脚石。但对我来说,能够时常在电话里聆听到父亲“声嘶力竭”的“训斥”亦是十分开心的事,至少可以说明,声如洪钟的父亲,身体依然康健,精气神依旧十足。
⑥一个春日的下午,我突然收到一份发自老家的快递,拆开一看顿时泪目,里面是一双父亲做的布鞋,这也是他老人家给我寄的第一份快递。我依稀记得曾在无意间和他说过,我特别喜欢穿他做的布鞋,没想到随口说的一句话,父亲竟然记在了心里,并重拾起搁置了多年的手艺给我做了这双布鞋。父亲的视力虽大不如前,体力也每况愈下,但针线活的功夫依旧不减当年。那一针一线犹如他那鬓角的白发,洗尽了平凡岁月的铅华,凝结着血浓于水的真爱。捧着那双布鞋,我再度潸然泪下。
⑦渐渐地感受到了快递带给生活的便利后,父亲也开始频繁地给我邮寄东西,只是他寄的物品大都非常经济实惠。比如,春天他会给我寄香椿和野菜,夏天寄瓜果和蔬菜,秋天寄玉米和黄豆,冬天寄冬瓜和红薯,自家地里一年四季产的粮菜果蔬,他都会第一时间给我寄来让我尝鲜,以致后来他每次给我打电话的结束语,都变成了“缺啥少啥和我说,我给你快递寄过去”。
⑧快递,让相隔两地的父子,忘却了地理和时空上的距离。我们频繁地给彼此邮寄的东西,并非都是对方真正所需之物,我们邮寄的,其实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盼、祝福和牵念。我在多少个无眠的夜晚,看着父亲寄来的包裹泣不成声已不自知,但我希望父亲不要像我这样伤感。我期盼自己寄出去的每一份快递,都是一剂疏解思念之苦的灵丹妙药,更祈愿这一份份蕴含在快递里的绵绵真情,会馨香衡远、历久弥坚。
摘自《中国青年》2020年第19期
16.根据选文内容,在横线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时间 起初 平淡如水的周末 ②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父亲对待快递的态度或情感 ①_________________ 接受 享受 ④___________
17.请赏析第⑥投划线句。
那一针一线犹如他那鬓角的白发,洗尽了平凡岁月的铅华,凝结着血浓于水的真爱
18.通读全文,“快递”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19.第④段中父亲训斥我时有个规律——“先是将我骂得狗血喷头,后又对我关怀备至”,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A项,蜷卧:quán wò;
B项,腈纶:jīnglún;
C项,棱角:léng jiǎo。
故选D。
2.B
B.项中“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故选B。
3.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理解分析错误,在冰塔林的砾石滩上,作者并没有找到了贝壳、植物的化石。
4.D
D.“关于读书,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强调“不能博就不能约”的观点,故第三个逗号改为句号。“这是”指代前面的“先博学而后守约”,两个分句联系紧密,故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
故选D。
5.C
A.两面对一面,改为“是能否拥有强健体魄的关键”,或者去掉前半句的“能否”;
B.重复赘余,删去“大约”或“左右”;
D.搭配不当,应该为“湖南的春天是美丽的季节”;
故选C。
6.A
根据前句中的“虽然”可知,空白处句子应以“但是”开始,与前句构成语义上的转折。联系后文中的“无学问的智慧”,“唯有智慧从学问中产生出来”,“也唯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可知,后文强调的是学问是智慧的基础,才“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故应补写为: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需要”的语气弱,“必须”体现必要性,语气强,更符合学问是智慧基础的必要性,故选A。
7.(1)活动一:探究历史,抒爱国主义情怀
活动二:广泛涉猎,读爱国经典作品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
(3)立报国之志
8.①看到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②接近冰山;③进入冰塔林,置身于冰窟。
9.蠕动,缓慢挪动,既写出人们在冰谷中行走得艰难缓慢,也对比写出冰塔林的辽阔、雄伟。
1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窟内冰体的形状千姿百态。表达了作者对奇特美景的喜爱和对大自然伟大、神秘的赞叹。
11.结构上,总结全文、收束全文。内容上,既写出格拉丹东环境险恶,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表现出人类探索与发现的勇气与意义。
12.运用拟人修辞,新颖别致,吸引读者;交代行文线索;点明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中心:对原生态乡村生活的怀恋。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飞来飞去的萤火虫”比作“溅起来的火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萤火虫飞舞的情状,表达了“我”对萤火虫的喜爱之情。
14.插叙。叙述两个孩子偷鱼的事儿,丰富了文章内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情节更完整;突出两个孩子的天真、可爱,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结构紧凑,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15.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题目,照应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16. 后来的日子里 一个春日的下午 忧惧 感受便利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父亲给我做的鞋虽然和普通,却蕴含着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18.①“快递”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一线串珠的作用;②“快递”把相隔两地的父子联系起来;③快递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孝顺,也蕴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和牵挂。
19.“先是将我骂得狗血喷头”是担心我又花钱,"又对我关怀备至”是对我的牵挂,因此都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并不矛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