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选修班)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题2分,共76分)
1.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我统治了这个帝国。”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流士以严刑酷法治国 B.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C.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3.下面是某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公元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 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罗马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人入侵有关 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4.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A.忠君思想在西欧传播 B.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
C.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D.基督教在西欧的特殊地位
5.《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 皇帝的权威来自于法律 B. 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
C. 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6.《一千零一夜》的第12个故事记述道:一位巴格达女郎来到市场,她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这说明阿拉伯人
A.在对外扩张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以融合东西文明为目标
C.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注重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7.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提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为此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B.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C.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使日本走上了奴隶制社会的道路
8.就非洲文化而言,有学者认为“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则说“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现象反映了
A.历史观点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B.文献资料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C.非洲文明曾经遭到外界破坏 D.西方殖民统治造就非洲文化
9.……那一幕幕惊险离奇的故事。那里有爬满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参天的城市废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艺术,有无数让人难以解释的谜团……奥尔梅克、玛雅、托尔特克、阿兹特克、印加……数不清的故事在密林中悄然上演,难以计数的黄金在无人知晓的洞穴、深井中沉睡,直到欧洲人背着火枪的身影在密林外闪现……这是某部著作中的一段描述,可能出自
A.《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研究》 B.《亚历山大远征记》
C.《探寻古罗马文明》 D.《黄金帝国的落日:追踪美洲古代文明》
10.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时,欧洲人迫切地寻求黄金根本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关键因素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影响很大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11.有学者描述某位航海家:“这要感谢他,因为他至死都坚持自己的错觉,认为到达了马六甲附近,找到日本和中国是指日可待。错觉造成的重大效益是鼓舞人们继续勘探,寻找向往中的黄金、香料和财富。”这位航海家最可能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2.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这种“三角贸易”
A.为非洲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 B.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导致了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有利于三大洲的共同发展
13.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下列史实和结论表述一致的是
史实 结论
A 欧洲人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改变了欧洲的人文地理格局
B 玉米、甘薯等从美洲流向世界各地 推动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 天花、麻疹等疾病的病原体被带到美洲 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D 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生丝转运到欧洲各国贸易 拉开了欧洲对外扩张的序幕
14.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说:“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都是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它方面来看,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材料中“文艺复兴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是指
A.对近古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B.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C.古希腊罗马人文主义的复活 D.描绘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蓝图
15.“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统治
C.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D.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16.下列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B事件实际上是对A事件的
A B
批判对象 天主教会神学观 整个“黑暗中世纪”
涉及领域 文学、艺术 哲学、宗教、经济、科学等
批判形式 借助宗教外衣 理性思考与判断
思想武器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肯定与再现 B.继承与发展
C.实践与检验 D.否定与纠正
17.美国1787年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政府的体制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两个方面。其中“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指
A.司法独立原则 B.共和制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联邦制原则
18.下表中国家代号(字母)与言论对应德意志的是:
国家 言论
A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
B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C “当前的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人的表决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能依靠铁和血。”
D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9.阅读下图,造成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与掠夺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工业革命的开展
20.1855年7月7日,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他在信中写道:“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这时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石油化工业的兴起 B.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
C.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D.电力的广泛使用
21.《大国崛起》中说到:瓦特驯服了地下之火,使之转化为机械能……爱迪生则以天上之火的形式,用于照明和动力……”材料主要想表达的是
A.两次工业革命领先的国家分别是英国和美国 B.工业革命的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C.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D.两次工业革命都出现了新能源
22.“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资本论》 D.《火星报》
23.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这一主题应是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B.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C.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壮大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4.“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掠夺和文化融合 B.经济融合和文化侵略
C.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 D.经济掠夺和文化冲突
25.如图描绘的场景表明,拉美人民
A.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B.完全冲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藩篱
C.共同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开展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斗争
26.以下为近代某一时段欧洲国际关系大事记,据此可知,当时
A.德国成为国家矛盾的焦点 B.军事同盟关系可靠性降低
C.各国间利益冲突尖锐复杂 D.欧洲陷入两大阵营的对峙
27.列宁评价某国际体系时说;“靠它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产物。“它”指的是
A.雅尔塔体系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C.杜鲁门主义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8.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情况:“从制造火车头到开公众浴室、从供应面包到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律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下列关于该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属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B.该政策是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
C.该政策恢复和发展了苏联的经济 D.该情况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29.当时许多苏俄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下列哪一项政策说明列宁等人“向私人买卖的原则让了步”
A.举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以租让制形式引入外国资本 D.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30.阅读《1913-1937年的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1913 1928 1932 1937
项目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钢 5 5 5 4 3 2
A. 1928年工业生产未恢复到1913年水平
B. 1932年工业成就突出是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1937年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 工业发展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31.下表所示为某同学搜集到的20世纪20年代的一些历史资料。下列国别与历史事件相对应正确的是
时间 国别 事件
1922年 ① 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1926年 ② 桑地诺领导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的武装斗争
1926~1927年 ③ 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1927年 ④ 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A.①埃及②尼加拉瓜③印度尼西亚④中国 B.①中国②尼加拉瓜③埃及④印度尼西亚
C.①尼加拉瓜②印度尼西亚③埃及4中国 D.①印度尼西亚②埃及3中国④尼加拉瓜
32.“甘地精选了二千五百名志愿者,早晨做完祈祷,发誓在遭到攻击时决不反抗,然后列队向一座盐场进军,突然一队警察向队伍冲来,抡起带有铁箍的警棍向群众猛击……而后面的人没有一个伸手招架的,保持原来的队形镇静自若地走上来,直到被打倒为止。”这反映了
A.开展武装暴力斗争 B.实行非暴力不合作
C.独立意识开始觉醒 D.推行民主改革运动
33.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的民族解放运动领导者是
A. 卡德纳斯 B. 桑地诺 C. 甘地 D.玻利瓦尔
34.二战爆发前,英法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了不干涉政策;1938年9月同德意共同签定《慕尼黑协定》宰割捷克;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但出现“奇怪战争”;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对上述历史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战后至二战前德日两国成为世界的中心
B.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两国实施绥靖政策的结束
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新的国际组织的建立
D.英法等国的做法都是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
35.“美国队长”是美国漫威漫画公司于1941年3月塑造的超级英雄,二战期间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形象而广受欢迎。下图是1954年《美国队长》杂志第76期封面,标题为“美国队长重击共产主义”,画面中的美国队长打败了共产主义后民众欢呼雀跃。可见“美国队长”这一形象
A.受到了美国民众的普遍欢迎 B.长期服务于美苏冷战
C.展现了卡通人物的艺术魅力 D.努力传递美国价值观
36.下面是20世纪40年代一幅有关国际关系的漫画。漫画中:代表美元的美国人正在挤压趴伏在马歇尔计划上的西欧各国。下列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B.马歇尔计划导致了西欧各国经济走向了衰退
C.美国借马歇尔计划加紧向西欧进行资本渗透
D.马歇尔计划意图是帮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
37.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材料中“安全网”指
A.国家干预经济 B.第三产业兴起
C.福利国家制度 D.混合经济体制
38.如表1950年和1974年美国不同职业就业人数(单位:万人),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职业 1950年 1974年 1974年与1950年相比的增减百分数
白领工人 2237.3 4159.0 +86
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449.0 1244.6 +148
蓝领工人 2333.6 2918.2 +25
技工 1214.6 1374.9 +14
劳工 352.0 407.2 +16
服务人员 653.5 1135.3 +74
农业人员 740.8 306.6 ﹣59
A.工农业生产的衰退 B.公共福利得到保障
C.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产业结构逐渐失衡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39.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
材料一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一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二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カ,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 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4分)
4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其他先进国家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摘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材料三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在这一阶段,垄断资本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为了追逐最大限度利润,大大推动了资本的输出,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摘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该事件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列举其中两位著名的航海家。(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及其开始的标志。(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并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6分)
盱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选修班)
1-5BBDBD 6-10CACDD 11-15CBCBD 16-20BDCDB
21-25DADAA 26-30CDBCD 31-35ABBDD 36-38CCC
39.(1)主张:信仰得救;人人可以阅读《圣经》;人人可以与上帝对话。(6分)
(2)办法:三权分立(2分)
(3)内容:从人性(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从反宗教束缚到反君主专制。(4分)
40.(1)新航路开辟;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迪亚士、达 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任答两个两分)4分
(2)英国;珍妮纺纱机;2分
(3)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完全形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