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中考诗词赏析专题复习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中考常见题型:
3.理解意境:
例:陕西中考题:诗题诗《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1.寻找意象:
2.描写画面:
例:请把该句所呈现的画面
描绘出来?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 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4.赏析词句:
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
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5.体会情感: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读一首诗词,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大致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方法、步骤鉴赏诗词:
一、写什么?
二、怎样写?
三、为什么这样写?
一、写什么?
——把握诗词形象,整体感知诗词的内容。
1、把握意象
2、体会意境
3、描绘的画面
1、把握意象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
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
2、体会意境
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
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细小的单位,是具体的、可找到的;
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是抽象的,需概括的。如“萧瑟凄凉”“清新自然”“雄浑壮阔”等。
示例解析
把握诗歌意境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试分析。
(提示:借助知识经验,找出意象;理解诗歌大意;分析意境。)
3. 描绘画面
题目形式及答题技巧
【题目形式】
诗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答题要点】
1、找出诗句的主要景物。
2、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把景物组成画面。
3、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绘画面,力求语言优美。
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练 一 练
(中考真题)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问题: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答案:(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练 一 练
(中考真题)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问题: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二、怎样写?
——品析诗词语言、表达特点。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
议论、 抒情。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3、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象征、对比、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题目形式答题技巧——“炼字”
【题目形式】 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
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
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题要点】 1、修辞或表现手法。
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
3、传达的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词炼字的主要内容。如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
关注动词
一个“争”字形象写出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描绘出初春独有风貌。
关注修饰词面对面97页
一个“最”字,写出了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最美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关注特殊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
强调作用。
关注特殊词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关注特殊词
应是绿肥红瘦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颜色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面对面106)
“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绿肥红瘦”用拟人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消逝的感伤。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练 一 练
(中考真题)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答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起到什么作用。
题目形式答题技巧——“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诗词常用修辞及表现手法 见《试题研究》p229——230
【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起到了——作用。
练 一 练
(中考真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问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的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练 一 练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分析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知作者,明主题
二、看题目,定基调
方法提示
三、品语言,悟感情
三、为什么这样写?
——总体把握古诗词的主旨,感知思想感情。
题目形式答题技巧——“表达情感”
【题目形式】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心情)。
【答题技巧】
1、注意从 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注释以及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答题格式】诗歌通过——的内容,或者 诗歌描绘了——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起到了——作用。
(1)诗词中的意象:
1.月——思乡,怀人。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4.松——孤直傲岸 。
5.莲——爱的象征 。 6.梧桐——凄凉悲伤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8.秋蝉——高洁,悲凉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10. 柳——离情依依
11.芳草——离恨 12.芭蕉——孤独与忧愁
13.羌笛——凄切之声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15. 红豆 —— 象征爱情或相思。
(2)诗词中的情感: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登飞来峰
王安石(101)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示例: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表现了他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泊秦淮 (99页)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亡国恨”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自选一首九年级下册的古诗,
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说明你
所采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