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
第一课时
引子(引自《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
【写寄语】
8.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2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有的澎湃激昂 。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灿烂盛开。
复习目标
阅读古代诗歌,能做初步的赏析。
(考试范围:古诗文阅读的命题材料选自课外浅易的古诗文)
——《2016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语文》
考题示例(引自《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辑古诗】
6.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2分)
《次北固山下》……………………………………王 湾
《春望》……………………………………………杜 甫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诗集名称:《 》
《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考题示例(引自《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
【品诗句】
7.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C
知识梳理
(南京市中考试题)
6.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1分)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2分)
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
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知识梳理
(南京市中考试题)
6.阅读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1分)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知识梳理
(2008年南京市中考试题)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文略)
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3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知识梳理
(南京市中考试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诗 文 语 句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
《小石潭记》 心乐之 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 ▲ 依依不舍
思乡之情
中考链接
(南京市中考试题)
减字木兰花 琴
[宋] 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这里指曲调。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⑴ ”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⑵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⑶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⑴用词中的字填空;⑵用词中句子填空;⑶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静
未动宫商意已传
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
中考链接
(南京市中考试题)
遣兴
[清]袁枚
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这里的“阿婆”喻指自己的诗作,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也可喻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当成写作的新手,因为写作水平不够高,所以不愿展示自己的作品。)
当堂训练
(南京市中考试题)
8.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②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卖酒的女子。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 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1分)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 , ”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2分)
酒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当堂训练
(南京市中考试题)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阙 题①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幽
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课后巩固
1.完成2018年南京中考试题古诗文部分《金山寺(并序)》
(《中考指导书》页)
2.总结归纳自己在古诗词赏析中解决练字与表达方面问题的方法或技巧,与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