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件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件3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2 21: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愿追随夜雪再泊瓜洲渡
让日月同辉悬天幕
秋风喑哑执笔人的记叙
时光在落笔时凝固
还有谁期待后人的解读
洗不掉层层怨和妒
只把信念写进心的深处
怎管那是非成败的评注
夕阳下还是那舟船如故
载满了熟悉的社鼓
身后的蝴蝶也厌倦春草木
趁西风执著一次江湖
问英雄还能否跃出史书
驾一帆无畏浪中逐
任金戈胡马在胶片里起舞
交织成那些老去画幅
千万卷迢迢不知独行的无助
风景的颜色正褪去
荒原灯火可是与我对视
透映那诗句的面目
悲欢抛弃在隔夜的风雨
吹裂了冰河梦醒处
开窗依旧寻不到星和月
都沦入书中作一抹愁绪
书愤
夕阳下还是那舟船如故
载满了熟悉的社鼓
身后的蝴蝶也厌倦春草木
趁西风执著一次江湖
问英雄还能否跃出史书
驾一帆无畏浪中逐
任金戈胡马在胶片里起舞
交织成那些老去画幅
千万卷迢迢不知独行的无助
风景的颜色正褪去
荒原灯火可是与我对视
透映那诗句的面目
悲欢抛弃在隔夜的风雨
吹裂了冰河梦醒处
开窗依旧寻不到星和月
都沦入书中作一抹愁绪
愿追随夜雪再泊瓜洲渡
让日月同辉悬天幕
秋风喑哑执笔人的记叙
时光在落笔时凝固
还有谁期待后人的解读
洗不掉层层怨和妒
只把信念写进心的深处
怎管那是非成败的评注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固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街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年青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中原北望,幻想着收复失地,豪气如山。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曾记得,瓜洲古渡,飞雪洒满大宋的楼船;大散关头,铁甲骑兵在秋风中飒爽酣战。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可惜啊,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壮志未酬,衰鬓先斑。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表》真足以万古流传,试问千载之下,谁能和诸葛亮并立比肩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最给力的是哪一句?
当然是“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为什么?
 1161年冬秋,南宋军队分别在瓜洲和大散关打败了北方的入侵金兵。两句诗写的就是这两件事。
  瓜洲是古渡口,军队渡江必经之地。大散关是关隘屯兵之处。见“渡”见“关”,立刻会产生战争的联想。诗的特点还在于,并没具体描写战争,只是写出了两地的场景:雄关秋风立战马,雪夜渡口列战船。营造了一种浓重的战争氛围,没写战争场面而战争确实存在。楼船、铁马、雪夜、秋风给人以战争的悲壮苍凉感。
主题探究
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
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写作特色
1.感情复杂,起伏跌宕。
全诗紧扣一个“愤”字,抒写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感情,首联在激愤中又满怀豪情,颔联沉痛感伤,尾联在悲怆中又抱着期望。
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
这首诗对比手法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3.用典明志,抒发情怀。
这首诗在颔联、尾联中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说明了诗人的志向,表现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
4.叙议结合,内容丰富。
全诗以自己的经历为线索,以愤慨为基调,以典型材料做高度的艺术概括,或叙或议,内容丰富,形象鲜明,感情充沛。
陆游的
爱情
唐琬,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详。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琬结合。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琬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四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唐琬
沈园怀旧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梦游沈园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夜闻姑恶
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一生
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 创作,一生写诗六十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报国抗金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你是大丈夫
你是小男人
你是陆游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