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期中复习训练题
选择题
1.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2.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
①苏轼 ②关汉卿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⑤赵孟頫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3.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
A.西晋和东晋的关系
B.隋和唐的关系
C.曹魏和北魏的关系
D.武周和北周的关系
4.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5.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6.光明网北京2011年7月31日电 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青釉葵瓣口盘人为失误受损。假如有一位文物商人向你推销一件冰裂纹瓷器,你推测一下这件冰裂纹瓷器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
A.唐朝的邢窑 B.宋代的哥窑
C.唐代的越窑 D.北宋的景德镇
7.对宋代经济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宋朝时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B.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C.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非洲东海岸
D.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
A.春节 B.端午节 C.元宵节 D.植树节
9.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 )。
①经常吃鱼 ②骑骡子出门旅行,住邸店 ③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 ④与朋友一起踢足球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今天的山东省在元朝时应属于( )
A.中书省辖地 B.宣政院辖地 C.江浙行省 D.辽阳行省
11.《东华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C.唐朝经济繁荣,饮茶成风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12.契丹等族在中国历史上消失是在( )。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 )
①北宋 ②辽 ③金 ④西夏 ⑤元朝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4.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 )
A.铁木真 B.元昊 C.完颜阿骨打 D.阿保机
1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但文化上并不繁荣
B.科技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
C.军事强大但科技上并不先进
D.政治强大但经济上并不发达
16.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
①交子 ②瓦子 ③互市 ④岁币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
18.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课余时间要排演历史剧《宋代词人苏轼》。若请你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和休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9.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根源是( )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的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20.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升”。那么,历史上毕升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
二、非选择题
21、请仔细观察下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_______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大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各有何重大影响?
(3).史学界普遍认为,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简要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得到高度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2、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请结合下列相关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以文解史】
材料一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是什么?
(2)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期?
材料二 北宋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这个政策对宋朝有利有弊,好处在于使北宋初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比较安定,尤其是没有宦官专权、地方割据等祸事,即使帝王中著名者不多且表现平平,但也无损国家的繁荣安定,而坏处则是令北宋在军事上接遭挫败,连同南宋共三百多年,整个宋朝的历史重心,都是战事的挫败和退却。
(3)依据所学说出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4)北宋与南宋“战事的挫败和退却”的结果如何?
【以图话史】
材料三 观察下列一组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图片:
(5)观察图1中宋代“妇女庖鱼图”,请你说一说从中可以提炼出宋代有关衣食方面的哪些历史信息?
(6)图2、图3和图4均出自《清明上河图》,该图真实地反映了宋代的民居和交通状况,请你总结宋代农村和城市居民的住房特点。并从这两幅图中,找一找宋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
(7)图5是宋代《说书图》,此场景可能出现在宋代城市的哪个场所?此场所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场所?
(8)观察这五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万千气象社会风貌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找出身边与宋代的城市生活相关的事例。
答案
1-5ABAAB 6-10BBDDA 11-15BBCAB 16-20DADDC
21(1).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图二:指南针;图三:火药;
(2).图一: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图二: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图三: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是我国为世界文明作出的卓越贡献。
(3).同意,原因:宋元时期政治发展,经济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言之成理即可)
22、(1)北方战乱较多。
(2)南宋时期。
(3)宋代南方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南方水稻产量居首位。宋代手工业繁荣,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纺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海上贸易兴盛。商业繁荣,宋代商业都市很多,其中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举出其中的任意四个方面即可)
(4)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南宋与金签订宋金和议。
(5)衣:小袖狭衣。食:以鱼肉为主。
(6)住房特点:农村以茅屋为主,城市以瓦房为主。交通工具:驴、轿子、骆驼、牛车等。
(7)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8)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东坡肉、早市、夜市,过春节放爆竹、守岁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