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山居秋暝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著名的田园派诗人,是盛唐的边塞诗及山水诗的大宗师。他十六岁便开始作诗,开元九年(721)二十一岁时中进士。可是不久因故受牵连,被贬谪到山东做济州司仓参军。三十四岁时,受到宰相张九龄的赏识,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有“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的称誉。被唐代宗称为天下文宗。
【走近王维——诗佛】
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
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显出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
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晋陶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山水田园诗
1.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山居”:山中的居所。点明了地点
“秋暝”:秋天的傍晚。点明了时间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几幅山村晚景图?
提示:
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想象画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一幅画面:
想象画面
“明月松间照”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二幅画面:
第三幅画面:
“清泉石上流”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画面:
“竹喧归浣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画面:
“莲动下渔舟”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画面总合——一切景语皆情语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解读
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境界?
明月 松 清泉 石
幽美、清新、明净
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1、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砦》)啊!2、由于这里人迹罕至,有如世外桃源,快乐怡人;“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 ③山雨初霁(Jì),万物被洗涤一新,眼前一片空明洁净;④悠悠禅心,不是山空,是心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 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讨论
欣赏品味
②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任凭山中春天的花草凋谢,王孙也还可以留在山中。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其义而为“可留”,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深入思考
“王孙自可留”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你觉得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它呢?
“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深化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把诗人的流连忘返的情绪和意志全盘托出。朗读时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以“新”字展开境界:苍山如洗、草木如新
为全诗定下清新明朗、静谧安闲的基调,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皎洁的月光透过茂密的松林倾洒下来(静景)
清澈的泉水沿着陡峭的石涧淙淙流去(动景)
动静相映,描绘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幽深的竹林中传来浣纱女子的喧声笑语(听觉)
轻轻晃动的荷叶下划过满载而归的渔舟(视觉)
由听觉到视觉的描写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通过《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本意是劝人们不要在山中隐居),反其意而用之,暗示自己愿意长久地隐居于山林。
以典故作结,表明心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探究手法
山居秋暝
王维—诗人、画家、隐士
诗中画 画外意
山.雨 秋.晚
自然美 远离尘俗
明月 清泉
超然淡远
竹喧 莲动 — 生活美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
比较《山居秋暝》和《与诸子登岘山》在表达感情方式上有何异同。
《山居秋暝》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
《与诸子登岘山》先议论后写景感慨,先虚后实,打破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