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孙泉旺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标要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
中发生的相对过剩,使
社会经济陷于混乱和瘫
痪的状态。具体表现是
商品滞销、生产下降,
企业倒闭、失业多等。
?
——《现 代汉语规范词典》 经济危机:思考:1.经济大危机发生的标志、表现与影响?
1.标志: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了股票抛售风。2.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表现: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
2.农业遭受灭顶之灾,大量农民破产
3.各国失业人数剧增。材料一: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14%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2/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的家庭占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22%,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繁荣背后潜伏着危机1、1929-1933经济危机形成的具体原因
1、财富过于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广大人民购买力低,造成生产相对过剩。
2、股票投机,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股价暴涨,造成虚假繁荣)
3、过度膨胀的信贷消费,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
矛盾,也就是资本主
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
矛盾 特点是什么?这场经济危机范围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
1.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2.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
激化了阶级矛盾
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和货币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挑战。3.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胡佛政府上台背景:繁荣与隐患并存。1929年,胡佛入主白宫时,正值经济繁荣的顶峰。2.胡佛政府实
施的措施1.前期2.后期二、杯水车薪胡佛政府解决经济危机政策的特点: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金融业崩溃
严重冲击着美国的工业和农业
失业现象严重,社会动荡不安结果:危机在持续
危机中的工人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流浪人口达200万。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全美有33万儿童失学。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
当时的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把它投入使用,
让它与时间赛跑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
我曾建过一座高楼,能抵太阳
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
我曾建过一座高楼,如今它已建成——
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
这首歌流行在1932年,它展示了经济危机时怎样的情形?表达了怎样的诉求?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
家工人锅
里有只鸡,
每间车库里有辆汽
车。”
—— 胡佛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这个例子生动而又形象地揭示出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呢?
生产和销售结合政治课学过的股票知识:
1、公司发行股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募集资金
2、购买股票的动机有哪两类?
投资性 投机性
3、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
股市股市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银行本身也卷入股市。
由于消费市场的萎缩,资金过剩,通过证券市场聚集来的资金并没有投入到生产领域,而是重新回到股票市场,从而带动了股票狂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泡沫)
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100万股 $ 1000万$ 10$ 50100万股 $ 1000万$ 10$ 1$100万晴雨计 股票是:业主甲一口气买了十八个单位,只有两个是一次性付清了,其他均为银行贷款。分十年分期付款。
两年后,业主甲由于个人经营不善,公司破产了,十六个单位的钱不能如期付出。银行怎么办?
银行收回楼盘后准备拍卖,但银行发现,买楼的人越来越少,而付不起钱的业主越来越多,于是。。。。。
储户乙到银行去取钱治病,投资人丙到银行贷款,要进行新的投资,银行告知,暂时没有钱,过几天再来。
过了几天,又过了几天。。。
于是乙和丙非常。。。。
乙和丙的情绪迅速传染给其他人,大家都非常害怕,大家就都到银行去。。。。。
大街小巷议论的新闻全是。。。。
银行的现金告空,于是银行要宣布破产了。。。。。。
随之而来的是。。。。
大家开始节省开支,减少投资,工资减少,生产的物质少了,物价上涨了。。。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美国失业者在纽约的贫民经济救济所等候英国工作介绍所外等候的失业者课堂小结贫富分化过大 1929——1933年美国股票价值损失总额达740亿美元,超过1928年美国的国民收入总额。危机期间,破产的银行达1万多家,占全国银行总数的49%。
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评为农民流离失所。
1932年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1933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
1929—1932年仅罢工就有2700多次,城市中,哄抢商品屡见不鲜农民中的抗议浪潮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