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讨论的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近代哲学的关系、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如何把握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形成无产阶级成熟的阶级意识、如何寻找革命主体等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效应主要体现在它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影响上。
就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影响来看,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把理论研究的主题转向了上层建筑中的文化问题的研究,注重对实践、辩证法以及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研究,并力图处理好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关系和作用,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处理历史发展进程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关系上也存在着诸多缺陷。这一方面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理论创新和理论研究方法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所借用和引申,成为其建构理论体系的思想资源,促进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理论中的缺陷和失误又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所利用和夸大,成为其解构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借口,显示了消极的理论效应,这突出地体现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文化转向”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回归”上。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虽然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质,有利于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有机联系,但也存在着脱离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夸大主观因素作用的缺陷,这一缺陷被以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利用和夸大,他们正是在错误地利用和引申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阶级政治,否定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而以伊格尔顿、詹姆逊、哈维、奈格里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则力图在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研究方法和注重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强调文化研究和文化批判必须建立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回归,其目的在于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揭示当代西方社会的新变化和矛盾表现的新形式,探讨西方人获得自由和解放的现实途径。
中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史、认识史和接受史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从最初将其看作是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而批判、否定和拒斥,到人们开始逐步了解和接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并要求改变单纯的资料评介和引进的做法,强调应当把服从和服务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看作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应有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归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理论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的理解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有机联系,形成了诸如文化哲学、发展哲学、生态哲学和政治哲学等新的哲学分支学科,实现了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摘编自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理论维度及其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由于主题发生了转向,因而能更好地处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客观因素。
B.后马克思主义和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流派一样,都强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性作用。
C.中国学术界一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后逐步了解、接受并完全借鉴。
D.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理解和理论建构,得益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先解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向,而后重点讨论其在国外及中国的影响。
B.文章在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影响时,侧重论述了其消极影响。
C.文章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既有肯定评价,又客观地指出其不足,有辩证色彩。
D.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列举多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理论并形成对比,论证深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存在缺陷,但是正好被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借用,并得到发展。
B.“文化转向”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质,对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有利。
C.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错误利用和引申前人的哲学理论,导致其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D.中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研究起步晚、过程复杂,但还是实现了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是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地背着那忠厚的爸爸发生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即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女儿一面怀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竹,翠绿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地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皆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打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上,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茶峒山城只隔渡头一里路,买油买盐时,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翠翠入城里去备办东西。到了买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红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一种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上行船,百十船夫忙着起卸百货。这种船只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
4、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对自然的感怀和对至善至美的人情的赞美。
B.老船夫勤劳善良,七十岁了仍不辞辛劳管理渡船,从不想利用职业为自己捞取不义之财,与孙女相依为命,体现出责任担当精神。
C.老船夫知道女儿和屯戍军士的事情后“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并把日子过得很“平静”,说明他对此事并不在意。
D.小说重细节的表现力,翠翠面对陌生人时的神态和行为,生动地表现出翠翠对陌生人的防范心理,也表现出淳朴天真的性格。
5、前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6、《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翠翠是一个有着浓郁人性美的形象,这种人性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道人也。逖性豁荡,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散谷帛以周贫乏。后博览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大驾西幸长安,关东诸侯范阳王虓、高密王略等竞召之,皆不就。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表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初,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流人坞主张平、樊雅等在谯,演署平为豫州刺史,雅为谯郡太守。又有谢浮等十余部,皆统属平。逖诱浮使取平。樊雅遣众夜袭逖,直趣逖幕。逖命左右距之,督护董昭与贼战,走之。逖率众追讨,而张平余众助雅攻逖。蓬陂坞主陈川,自号宁朔将军。逖遣使求救于川,川遣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初,樊雅之据谯也,逖以力弱,求助于南中郎将王含,含遣桓宣领兵助逖。逖既克谯,宣等乃去。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至而退。宣遂留,助逖讨诸屯坞未附者。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乃致妻孥汝南大木山下。逖虽怀帛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逖恐南无坚垒,乃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
(节选自《晋书 祖逖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B.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C.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D.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科目,用以任用官员,由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明清变成对秀才的雅称。
B.关东,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为“关东”不同。
C.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意思是天子居住的地方规模很大,人口众多,现代泛指首都。以“京”称都城开始于周朝建立之初。
D.坞主,东汉,魏晋南北朝时坞堡之主。东汉末年以来,豪强地主或官僚贵族聚众筑坞堡以武装自守,因未有朝命,故称坞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仁爱善良,德才兼备。祖逖经常周济乡间穷苦百姓;博览群书,贯通古今,被世人誉为有辅佐之才。
B.祖逖忠君报国,不怀二志。祖逖积极为国建言,报效国家;虽有多方诸侯征召、任命,但他都拒绝赴任。
C.祖逖深得拥戴,逆转战局。在谯城战役中,祖逖在陈川、王含等人的帮助下,击败了樊雅、石勒。
D.祖逖发展贸易,不改初心。祖逖与石勒放开贸易,以休养生息;虽疾病在身,仍然坚守收复疆土之初心。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
(2)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登慈恩寺塔 张乔
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
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
列岫①横秦断,长河②极塞空。
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注]①列岫,众多的峰峦,这里指终南山。②长河,指渭河。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登上慈恩寺塔所见,风从宝塔的窗户涌进时,清凉的水滴在面前落下。
B.颔联写来来往往登塔的人虽不断变化,但云雾缭绕的景色从古到今都依然如故。
C.颈联为远观,终南山峰峦横亘秦中大地,水蜿蜒天际,一直流到看不见的关塞。
D.虽无杜甫博大的胸怀,但此诗却于从容悠闲的节奏中流露出文人登高怀远的惆怅。
12. 古人评此诗曰:“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请据此简要分析尾联的意蕴。(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诗人善用大胆地想象和夸张。他描写在山巅行走地艰难情形时,想象行人 , 。以人地动作和感受突出了山之高,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有异曲同工之妙。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一句话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 , 。
(3)、《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乡贤,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 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他们包括由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和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组成。百年来,传统乡土中国的存在样态和内在结构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了 的变化。乡村作为传统乡土中国的重要存在样态之一,百年来中国乡村日益现代化的变迁史就是中国共产党 、奋勇前进的最好见证。( ),在中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环节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乡土作家既把乡贤作为乡土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又通过乡贤形象的行为事迹展现或透视百年中国乡村 而又摧枯拉朽的现代化进程。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植根 天翻地覆 披荆斩棘 波澜壮阔
B植入 石破天惊 披荆斩棘 波诡云谲
C.植根 石破天惊 披肝沥胆 波澜壮阔
D.植入 天翻地覆 披肝沥胆 波诡云谲
1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者,这些人包括由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和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组成。
B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这些人由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和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组成。
C.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者,这些人由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和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组成。
D.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这些人包括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或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
16.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引领者的先贤,是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政策的重要传递者
B.作为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政策的重要传递者的乡贤,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引领者
C.乡贤不是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政策的重要传递者,而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引领者
D.乡贤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引领者,作为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政策的重要传递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苔藓要么通过孢子萌发,要么通过植物体茎枝、芽条、芽孢等进行营养繁殖。无论哪种途径和方式,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必须达到①: ,同时营养条件跟上才能继续壮大种群队伍。不同苔藓物种对生长条件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
苔藓植物根据着生的基质不同,通常可分为土生、石生、树生、叶面附生、水生等。有的苔藓着生基质具有专一性,有的苔藓②: 。我们会在房屋上、瓦片上、公路两侧斜坡的混凝土上看到大片生长的藓类…
苔藓植物对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敏感,可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植物。研究者发现,苔藓不仅能③: ,而且还能将烟雾中有毒的铵作为养分来消化,这样一来,就将尾气烟雾转化成了有用物质。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18.请分别用一个单句给上文各段加一个小标题每句不超过15个字。(3分)
四、写作4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好不容易回家聚在一起,但看手机的时间却比面对家人的时间还长,久别重逢的叙旧饭局,最后却变成了手机刷刷刷,没啥事拍拍”“我们这儿咋拜年 初一:家里玩手机;初二:姥姥家玩手机;初三:岳父家玩手机;四:姑姑家玩手机;初五:舅舅家玩手机…”网络上,大多数人在呼吁“别让回家沦为换个地方玩手机”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D (A项,“因而能更好地处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客观因素”强加因果,从原文“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把理论研究的主题转向了上层建筑中的文化问题的研究…并力图处理好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关系和作用”可看出;另外,“能更好地处理于文无据。B项,“都强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性作用”扩大范围,只有继承一方强调,从原文“而以伊格尔顿、詹姆逊、哈维、奈格里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则力图在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研究方法和注重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强调文化研究和文化批判必须建立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可看出。C项,“后逐步了解、接受并完全借鉴”表述绝对化,从原文“并要求改变单纯的资料评介和引进的做法,强调应当把服从和服务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看作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应有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归宿”可看出)
2. D (“运用引用论证”分析有误,文章只是列举了相关理论,并未引用)
3. A(“但是正好被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借用,并得到发展”分析有误,从第二段“这一方面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理论创新和理论研究方法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所借用和引申,成为其建构理论体系的思想资源,促进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理解“一方面”的指代关系,应该是指“西方马克思主义把理论研究的主题转向了上层建筑中的文化问题的研究……并力图处理好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关系和作用”,这是其积极的一面)
4. 【答案】 C 【解答】C.“说明他对此事并不在意”说法不正确,说老船夫对此事并不在意,没有依据,原文没有相关信息,并且不合逻辑,那是老船夫的女儿,按照正常逻辑来看,不可能对此事并不在意。故选C。
5. ①交代了老船夫的职业和翠翠的出身,也写出了老船夫善良的品质。②为翠翠的命运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或引发人们对翠翠命运的同情。③为引出翠翠和爷爷的事做铺垫
6. ①美在天真活泼:对凄苦的身世,清贫的生活,单调的日子。她没有抱怨,不想残忍事,从不发愁从不动气。②美在善良孝顺:帮助爷爷摆渡,逢年过节让爷爷喝上酒,自己进城备办东西。③美在热爱生活:聚精会神听故事,与爷爷吹笛和唱,采野花把自己装扮成新娘子。
7. A 【解答】(1)根据句意断句。“河南”是“窥兵”的地点,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BD;“丰赡”为同义复词,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故选A.译文:石勒不敢向黄河以南进兵,给祖逖写信,请求互通使者展开贸易。祖逖没有回信,但听任贸易往来,收取十倍的利润,于是公私都丰足,士兵和战马日益增加。
8. A A.“明清变成对秀才的雅称”有误。孝廉,明清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9. C. C“祖逖在陈川、王含等人的帮助下,击败了樊雅、石勒”有误,原文为“逖遣使求救于川,川遣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初,樊雅之据谯也,逖以力弱,求助于南中郎将王含,含遣桓宣领兵助逖。逖既克谯,宣等乃去。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至而退”可知,应为“祖逖在陈川、王含等人的帮助下,击败了樊雅、石季龙”。
10. ①老疾:老人和病人; 躬自:自己; 共:共同分用; 宗:尊敬。
译文:(祖逖)用自己乘坐的车马载着同行的老人和病人,而自己徒步跋涉,药物、衣物和粮食都与他们共同分用,又有许多应变的谋略,因此老幼都尊敬他。
②诚:如果;庶几:或许可以;愿:希望;图:考虑。
译文:大王如果能够显示皇威任命将领,任命像我这样的人为统率众人的首领,或许可以洗雪国耻,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
参考译文:
祖逖,字士稚,范阳道地人。祖逖性情豁达直爽,但是轻视财货,注重侠义,坚持正义有节操。每次到农夫田舍中,常散发粮食衣物来救济贫困人。后来他博览群书,遍涉古今,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有辅佐的才能。二十四岁时,阳平征召他为孝廉,司隶再举为秀才,都没有去。皇帝向西巡幸到长安时,关东诸侯范阳王司马虓、高密王司马略等人竞相征召祖逖,他都没有去。京城大乱时,祖逖带领几百户亲戚乡党到淮泗避难,用自己乘坐的车马载着同行的老人和病人,而自己徒步跋涉,药物、衣物和粮食都与他们共同分用,又有许多应变的谋略,因此老幼都尊敬他。祖逖因为国家沦亡,常怀着复兴国家的志向。当时皇帝刚刚在江南开拓局面安定下来,还没来得及北伐,祖逖进言劝谏说:“现在遗民既遭残害,人人有奋激反抗的斗志。大王如果能够显示皇威任命将领,任命像我这样的人为统率众人的首领,或许可以洗雪国耻,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当初,北中郎将刘演抵御石勒时,流亡的坞主张平、樊雅等人在谯城,刘演任命张平代理豫州刺史,樊雅任谯郡太守。还有谢浮等十多支部队,都归张平统领。祖逖诱使谢浮去除掉张平。樊雅派遣军队在夜里袭击祖逖,直冲祖逖的帐幕。祖逖命令身边的人抵抗,督护董昭与敌人战斗,打退了敌人。祖逖带领部队追击,张平的余部帮助樊雅攻击祖逖。蓬陂坞主陈川,自称为宁朔将军。祖逖派人向陈川求救,陈川派将领李头带领军队援救,祖逖攻克了谯城。起初,樊雅据守谯城,祖逖因为势力薄弱,曾求助于南中朗将王含,王含派桓宣领兵救援祖逖。祖逖攻克谯城后,桓宣等人就离开了。石季龙听说后带领军队包围了谯城,王含又派桓宣去救援祖逖,石季龙听说桓宣到了便撤兵。桓宣就留在谯城,帮助祖逖讨平那些尚未归附的屯坞。石勒不敢向黄河以南进兵,给祖逖写信,请求互通使者展开贸易。祖逖没有回信,但听任贸易往来,收取十倍的利润,于是公私都丰足,士兵和战马日益增加。恰逢朝廷要任命戴若思担任都督,祖逖认为戴若思是吴人,虽有才能和声望,但缺乏远见卓识,一旦来统率人马,祖逖心中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和刘隗等人结怨有矛盾,担心将发生内乱,大业不能成功。思虑成病,就把妻室子女送到汝南大木山下。祖逖虽然心怀忧愤,但仍不放弃前进复国的主张,营建修缮了武牢城。祖逖担心城南没有坚固的堡垒,就派侄子汝南太守祖济带领士兵修筑营垒。营垒尚未修成,祖逖病情加重。不久死在了雍丘。
11.A(“清凉的水滴在面前落下”错误,“清凉碧落中”中的“碧落”意为“天空”,这一句诗应理解为“天气已然清凉”)
12. . ①尾联为诗人傍晚时分登上慈恩寺塔远望所见所感。
②登塔远望,看到傍晚的斜阳,不禁心生思乡之情。
③而在遥远的天边,又看到了南归的鸿雁,更衬托出游子因漂泊之久而生发的倦怠失落之情。(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略
.A (植根:根植,扎根,多用于比喻。植入:像植树一样把一物安放到另一物中;插入。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植根”。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石破天惊: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天翻地覆”。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披荆斩棘”。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波诡云谲: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波澜壮阔”)
.C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有较高地位”的后面加“者”;二是句式杂糅,删掉“包括”或“由……组成”)
.D (根据语境,应同时强调作为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政策的重要传递者”和“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引领者”这两方面,可排除A、B、C三项)
. ①苔藓物种的基本生长要求
②着生基质则更为普遍 ③大量吸收尾气烟雾
第一段:苔藓植物繁殖需要达到一定条件
第二段:苔藓因着生基质不同分布很广泛
第三段:苔藓为环境监测指示植物的原因
写作提示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年”和“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重塑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感受。过年回家团聚,久别重逢的叙旧本是一件很有温情的事情,可是“最后却变成了手机刷刷刷,没啥事拍拍拍…”,拜年也成了“换个地方玩手机”。过年的习俗好像都被手机代替了。年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人情也变得冰冷了。可以说这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进行立意行文即可。
参考立意: 怎样利用手机;凡事过犹不及;
警惕“民俗”变陋习; 智能手机应该给我们带来什么;
如何让“年味”温暖起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