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9 《热爱生命》:生命之歌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叙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
小说描写的是阿拉斯加的克朗代克的一个孤零零的淘金者。在广袤的荒野里,他唯一的同伴抛弃了他;他已经有两天没吃东西,并且迷了路,他的两脚早已皮开肉绽,鲜血淋淋;他的枪没了子弹,他的胃也失去了知觉;他已经筋疲力尽,不是靠两脚走路,而是用手脚在地上爬了;他吃的是雪水,睡在露天,雨雪淋湿了他。在荒野的六天六夜中,他仅吃了几条水塘中银白色的小鲦鱼和四只刚出壳的小松鸡。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他奄奄一息时,有一条病狼却时刻尾随着他,舔食着他留下的血迹,觊觎着他的肉体。最后淘金者用智力和毅力咬开了病狼的咽喉,凭着意志吮吸了病狼的血,并坚持着爬到了大河边。最后,他在大河边被几个科学考察人员救起,在与大自然的拼搏中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地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基础梳理
一、字音字形
1.字音识记
地窖(jiào) 说服(shuì) 加冕(miǎn) 蹒跚(pán shān)
湍流(tuān) 铰链(jiǎo) 踌躇(chóu chú) 跛(bǒ)
抽噎(yē) 嗥(háo) 刀鞘(qiào) 残屑(xiè)
巉岩(chán) 龇牙(zī) 吹毛求疵(cī) 蠕动(rú)21世纪教育网
2.多音字辨析
21世纪教育网
二、重要词语
1.词语释义
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凛冽:形容极为寒冷。
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从容自得的样子:踌躇满志。
萦回:盘旋往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死攸关:形容关系到生存或死亡。
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端详:仔细地看。
巉岩:险峻的山岩。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后多用来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窒息:呼吸困难。21世纪教育网
吹毛求疵: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2.词语辨析
三、文学常识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作家。生于破产农民家庭,从小以出卖劳力为生,曾卖报、卸货、当童工。成年后当过水手、工人,曾去阿拉斯加淘金,得了坏血症。从此埋头读书、写作,成为职业作家。他共写了19部中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3部剧本以及论文、特写等。早期作品有描写北方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包括1900—1902年发表的《狼的儿子》等3部集子,通称“北方故事”);描写伦敦贫民生活的特写集《深渊中的人们》(1903);描写兽性般残忍和利己主义的长篇小说《海狼》(1904),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表现了对劳动人民顽强意志的歌颂和苦难生活的同情,也显示了作者“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和尼采式“超人”哲学观念。19世纪90年代他参加社会主义运动,到后期,杰克·伦敦逐渐脱离社会斗争,追求个人享受。1916年他在精神极度苦闷与空虚中服毒自杀。
句段剖析
1.他们两个一瘸一拐地,吃力地走下河岸,有一次,走在前面的那个还在乱石中间失足摇晃了一下。他们又累又乏,因为长期忍受苦难,脸上都带着愁眉苦脸、咬牙苦熬的表情。他们肩上捆着用毯子包起来的沉重包袱。总算那条勒在额头上的皮带还得力,帮着吊住了包袱。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来复枪。他们弯着腰走路,肩膀冲向前面,而脑袋冲得更前,眼睛总是瞅着地面。
剖析:作者开篇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已经奔跑了两天、完全陷入弹尽粮绝的两个淘金者的狼狈情状。“弯着腰走路”“脑袋冲得更前”“眼睛总是瞅着地面”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的疲惫、慌张与急促,这是对生存的渴望,是生命对于死亡的顽强抗争。[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后面那个人瞅着他这样走去,脸上虽然照旧没有表情,眼睛里却流露着跟一头受伤的鹿一样的神色。
剖析:脸上“照旧没有表情”,说明在饥饿、寒冷的威胁之下,他们不仅肌体正在逐渐麻木,而且心灵、情感也在逐渐麻木。脚腕子扭伤之后,“后面那个人”向同伴求救,可是他的同伴比尔“没有回头”,而是“只顾向前走去”。“眼睛里却流露着跟一头受伤的鹿一样的神色”,生动地刻画出了求救者内心的失望,而且引起了读者的联想:在无情的荒原面前,人的生命如同在猛兽面前受伤的小鹿一样孱弱。
3.“这是一片叫人看了发愁的景象。到处都是模糊的天际线。小山全是那么低低的。没有树,没有灌木,没有草——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辽阔可怕的荒野,迅速地使他两眼露出了恐惧神色。”
“既没有树木,也没有小树丛,什么都没有,只看到一望无际的灰色苔藓,偶尔有点灰色的岩石,几片灰色的小湖,几条灰色的小溪,算是一点变化点缀。天空是灰色的。没有太阳,也没有太阳的影子。”
剖析:在对荒野的描写中,作者连续多次使用“没有”,刻画了淘金者所置身的环境的极端恶劣:荒凉、空旷、无情。而这种荒凉、空旷、无情在一定程度上又映衬出对淘金者身影的描写,凸现出生命的孤单、无助、卑弱,为表现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4.他转向左面走着,不时停下来吃沼地上的浆果。……他一动不动地过了好久,后来才翻过身,侧着躺在地上,上好表,在那儿一直躺到早晨。
剖析:在这里,作者描写了几个精彩的小片断:“饥饿的疼痛是剧烈的。它们一阵一阵地发作,好像在啃着他的胃,疼得他不能把思想集中在到‘小棍子地’必须走的路线上。”“而那一群松鸡却总是在他面前飞起来,呼呼地转,到后来,它们那种‘咯儿—咯儿—咯儿’的叫声简直变成了对他的嘲笑,于是他就咒骂它们,随着它们的叫声对它们大叫起来。”“他像那只松鸡起飞一样惊慌,抓了一把,只捞到了三根尾巴上的羽毛。当他瞅着它飞走的时候,他心里非常恨它,好像它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他丢开包袱,爬到灯心草丛里,像牛似的大咬大嚼起来。”“他在小水坑里找青蛙,或者用指甲挖土找小虫。”“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胃里的隐痛已经愈来愈麻木,愈来愈不觉得了。他的胃几乎像睡着了似的。他把鱼生吃下去,费劲地咀嚼着,因为吃东西已成了纯粹出于理智的动作。他虽然并不想吃,但是他知道,为了活下去,他必须吃。”“有一次,他给绊了一跤,正好摔到一个松鸡窝里。那里面有四只刚孵出的小松鸡,出世才一天光景——那些活蹦乱跳的小生命只够吃一口;他狼吞虎咽,把它们活活塞到嘴里,像嚼蛋壳似的吃起来。”……通过这些精彩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作者真实地再现了饥饿对生命的无情威胁;借助这些描写,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被饥饿逼迫得陷入绝路、精神几乎失常的饿汉形象。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类生存欲望的强烈,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这些描写细腻生动,展现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情。
5.这个人举枪上肩,把枪举起一半,就记起来。……他才猛然哆嗦了一阵,倒在潮湿的苔藓里。
剖析:在饥饿的折磨下,淘金者的眼前出现了幻觉。可是棕熊的出现不是幻觉,而是实实在在的。当棕熊出现在面前时,他“从屁般后面的镶珠刀鞘里拔出猎刀。他面前是肉和生命。他用大拇指试试刀刃。刀刃很锋利。刀尖也很锋利”,在这里生的欲望如此强烈,可以让孱弱者变得坚强,让一切的怯懦远去。但人类最可贵的品质是理智,面对着威胁,“他本来会扑到熊身上,把它杀了的。可是他的心却开始了那种警告性的猛跳”,“他只好尽力摆出极其威风的样子,握紧猎刀,狠命地盯着那头熊”,“由于恐惧而产生的勇气已经使他振奋起来。同样地,他也在咆哮,而且声音非常凶野,非常可怕”,“他像石像一样地站着”。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类伟大的理性精神,歌颂了人类生命的执著和顽强。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三星期以后,这个人躺在捕鲸船“白德福号”的一个铺位上,眼泪顺着他的削瘦的面颊往下淌,他说出他是谁和他经过的一切。同时,他又含含糊糊地、不连贯地谈到了他的母亲,谈到了阳光灿烂的南加利福尼亚,以及橘树和花丛中的他的家园。
剖析:这泪水,是激动的泪水;这话语,是胜利的倾诉。在生命与饥饿、寒冷、野兽对决获胜之后,这个人感觉到的是世界的美好、家园的温馨。这些细节描写,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唤起了人们对于生命的联想和发自内心的热爱。
7.没过几天,他就跟那些科学家和船员坐在一张桌子旁边吃饭了。他馋得不得了地望着面前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焦急地瞧着它溜进别人口里。……别的咧着嘴笑的水手也送给他同样的礼品。
剖析:“他馋得不得了地望着面前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焦急地瞧着它溜进别人口里。”“每逢别人咽下一口的时候,他眼睛里就会流露出一种深深惋惜的表情。”“他向厨子、船舱里的服务员和船长打听食物的贮藏量。他们对他保证了无数次,但是他仍然不相信,仍然会狡猾地溜到贮藏室附近亲自窥探。”“像叫花子似的,向一个水手伸出手。那个水手笑了笑,递给他一块硬面包。他贪婪地把它拿住,像守财奴瞅着金子般地瞅着它,然后把它塞到衬衫里面。”在这里,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典型的细节描写,真实地表现了六天六夜的荒原生活对“他”心理和性格的影响,让人读后忍俊不禁。但是这是来自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高度集中地表现了作品所洋溢着的生命意识。
结构图解
热爱生命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第一部分(开头至“就爬进两条毯子当中”):被同伴抛弃。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捕鲸船‘白德福号’上”至“结束”):遇到捕鲸船获救。
主旨探讨
关于《热爱生命》有以下几种解读:
1.要勇于面对失败。
他全身疲乏、伤痛,他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2.要勇于面对孤独。
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厄运,全身而返。21世纪教育网
3.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4.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
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热爱生命》艺术特点赏析
《热爱生命》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没有轻松抒情的笔调,但却使人慨然以悲,欣然以喜。
小说一开始就接触到主体部分,没有故事的开端和发展,而是从近高潮处写起。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两个又累又乏的淘金者,然后其中一个走出画面,另一个则呆呆地站在荒野中。接着是一个特写镜头:淘金者环视了一圈荒野雪地,眼神像受伤的鹿一样,显出了恐惧的表情,他的乱棕似的胡子在抖动,他的左脚踝受伤了,所以把沉重的包袱向左肩挪了一下,又一颠一跛地向前走去……他的目的就是要走出荒野,小说直接从这里起笔。
整篇小说没有告诉我们淘金者的姓名,也没有一句对话,但却给了主人公以生命,使他跃然纸上。原因之一是因为小说心理描写的细致真实。尽管没有花红柳绿,你追我逐,没有血流如注,打斗暗杀,但却真实可信,吸引读者。当他在沼泽边发现许多零乱的骨头时,他端详着这些骨头,它们已经给啃得干干净净,精光发亮,其中只有一部分还没有死去的细胞泛着粉红色。“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感到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那么,为什么他不甘心死呢?”我们也正是带着这个问题被作者的笔墨所吸引和感染的。
小说还极力描写了荒野的景色,从而为表现主人公的心情和小说的内容服务,如“他把周围那一圈世界重新扫了一遍……到处都是模糊的天际线。小山全是那么低低的。没有树,没有灌木,没有草——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辽阔可怕的荒野……”天空也是灰色的。“没有太阳,也没有太阳的影子。”在这样的荒野中,一只大棕熊又站在他的眼前,“发出威胁的咆哮”,狼也多起来了,“狼嗥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当病人和病狼在荒原里拖着垂死的躯壳,相互猎取着对方生命的时候,淘金者在与猛兽和大自然的搏斗中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主人公没有被吓倒,他一步一步地向着胜利走去,这就更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坚忍顽强。
描写细致是这篇小说非常突出的特点,作品中两次描写了淘金者把包袱往左肩挪动了一下,间接地告诉读者主人公的右脚已经扭伤了。主人公数火柴、分火柴一段也写得非常细致,还有撕毯子裹脚、舀水坑里的小鱼、砸猛兽吃剩的骨头、追逐松鸡等等,都写得细腻剔透,吸引读者。而这些都是与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分不开的。小说中还有不少词用得很贴切生动,如主人公听到狼嚎,不由自主地举起了双手,要把这嚎叫声“向后推去”;他筋疲力尽时,两条腿的关节都“像生了锈的铰链”等等。
正当淘金者用最后两天时间爬到离大船四英里、三英里、二英里,人们以为他胜利在望时,作者却又宕开一笔——淘金者发现“那条船离开他仍然有七哩,而他每天连一哩也爬不到了”。这就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淘金者却还不停地爬,到后来他一小时大概只能爬五六米,然而他还是不停地摇晃,不停地向前扭动……这些情节既合情合理,又令人回味无穷。
问题探究
《热爱生命》中的“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文学手法,出色地描绘了这种抗争。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在能量,这种能量是无法诋毁的,它会让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是吃掉你的野兽,还是饥饿、疲惫,生命都会帮助你战胜它。我们可能看过许多歌颂生命、颂扬人类的不屈精神的作品,但是有谁能像杰克·伦敦那样表现出如此强烈的生命意识、如此顽强的抗争精神?请以“走进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
导思:理解作品,必须学会知人论世,只有知人论世,才能深入地全面地理解作品。同样通过阅读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约略感知作家的遭际和思想。21世纪教育网
探究:第一步:搜集关于讴歌生命、表现人类不屈抗争精神的文学作品,搜集杰克·伦敦的小说,搜集有关杰克·伦敦生平的资料。
第二步:研读其他作家歌颂生命、表现人类不屈精神的作品,概括这些作品中对于生命的感悟。
第三步:研读杰克·伦敦的小说,注意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想。
第四步:将杰克·伦敦的小说与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感知其作品中生命意识强烈表现之所在。
第五步:阅读杰克·伦敦的生平资料,探究其作品中生命意识如此强烈、抗争精神如此顽强的原因。然后同学之间交流看法,并记录交流所得。
第六步:整理探究所得,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论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