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康熙南巡图》
《乾隆南巡图》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人口的增长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LOGO
背景
材料一:江南地方,据洪承畴报:“明季赋税繁重,官兵坑害,百姓极为困苦……伤残最苦之州县,人民逃亡,田地荒芜”。
材料二:“清角行营人迹断,哀笳彻底鬼磷吹。”
(邱象随《过新城东平侯旧府》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LOGO
《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共有图46幅,其中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并盖有“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两方印章。画册用笔精到、设色典雅,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描绘了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
清朝前期,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水利兴修方面
粮食种植方面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经济作物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经济作物方面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②水利兴修:对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
①耕地面积:扩大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清开荒执照
清黄河治水图
③粮食作物: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引进农作物的意义?
1.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2.增加粮食产量。
3.改善饮食结构。
4.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④经济作物: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药材等。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思考: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对清朝有何影响?
1.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
2.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代粉彩瓷器。 明朝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余人。
雇佣关系
分工合作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商业发展:工商业市镇、大城市繁荣(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形成商业网。
盛泽镇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汉口镇
“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
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商帮发展(晋商、徽商)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全方位展现了晋商文化和晋商的富有。
商帮发展
商业繁荣
促进
促成
红顶商人胡雪岩
乔致庸
晋商,俗称“山西帮”,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著名的商帮代表人物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三、人口的增长
结合材料和课本,分析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达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原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顺治十八年 (1661年) 6.88亩
康熙六十年 (1721年) 8.26亩
雍正十二年 (1734年) 8.13亩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51亩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耕地进占一尺”,“每遇涨水,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影响?
影响:人地矛盾突出(开垦荒地破坏环境),社会压力增大,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三、人口的增长
课堂小结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商业:商业发达
人口的增长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练一练
1.据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富甲天下”“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
A.北京 B.扬州 C.苏州 D.杭州
2.明清商业兴盛,请问哪两个地方的商人最为活跃( )
A.山西和徽州商人 B.广州和北京商人
C.湖南和新疆商人 D.福建和浙江商人
3.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是在( )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末年
C
A
D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练一练
4.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 )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B.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C.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
D.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
B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练一练
5.(2018·广西玉林·3)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商品经济活跃 D.皇权高度集中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