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课程标准】 【重难点】
1.认识我国动物资源概况,列举我国常见珍稀动物。 2.树立动物资源现状的忧患意识。 3.说出动物多样性的含义。 4.说出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1.我国的珍稀动物。
2.说出动物多样性的含义及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学习目标
大熊猫
金丝猴
扭角羚
褐马鸡
扬子鳄
大鲵
课前预习
一
哺乳类
哺乳类
鸟类
爬行类
鱼类
D
课堂练习
人类活动
新疆虎
野马
大熊猫
金丝猴
野骆驼
白鳍豚
D
课堂练习
遗传
遗传物质
物种
生态环境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法制教育与管理
最有效
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金丝猴
朱鹮
斑头雁
棕头鸥
繁育中心
补充措施
B
课堂练习
重点难点突破
动物种类 大熊猫 扭角羚 褐马鸡 扬子鳄
类群 哺乳类 鸟类 爬行类
分布 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四川、甘肃、西藏、陕西等地 山西吕梁山脉、河北西北部山地等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局部地区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乱捕滥杀等
生物物种灭绝的现状 鸟类和哺乳类在1600—1700年期间,大约每100年灭绝一种;在1850—1950年期间,大约每10年灭绝一种;20世纪后期以来,每三年就有两种鸟类灭绝
我国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新疆虎、野马在我国境内已经绝迹;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等野生动物的分布区域明显缩小,个体数量骤减或处于濒临灭绝状态;长江中特有的白鳍豚自2002年以后,再没有发现它的踪迹
保护措施 做法 主要措施 意义
就地保护 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建立自然保护区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易地保护 把濒危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 建立繁育中心等 是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为行将灭绝的动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法制教育 和管理 我国颁布的保护动物的相关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 宣传教育、刑事处罚 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保护动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保护区名称 主要保护对象
四川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金丝猴等珍贵动物及其栖息环境
陕西洋县保护区 朱鹮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栖息环境
易错点归纳
项目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不同点 保护对象不同 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保护其栖息地已经毁灭而且种群数量极少或很难找到配偶的野生动物
保护场所不同 在栖息地划分一定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 与原栖息地相近的栖息环境、动物园、水族馆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相同点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关系 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 C
课堂检测
C
C
A
D
人类生产生活的破坏
易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
排放污水
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