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名师导航(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名师导航(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6 13: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鲁迅曾说:“《狂人日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狂人日记》以它丰富的内涵、精湛的技巧揭开了新文学的第一页,也为新文学奠定了一个极高的起点。当我们溯流而上的时候,彻耳的是这一声响亮的呐喊。《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传统。
基础梳理
一、字音字形
撮(cuō) 簿子(bù) 枷(jiā) 獠牙(liǎo) 刽子手(guì)
肥瘠(jí) 鬼鬼祟祟(suì) 戕(qiāng) 掣(chè) 痨(láo)
蘸(zhàn) 舐(shì) 佃户(diàn) 椽(chuán) 洽(qià)
二、重要词语
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辞。
候补: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捐纳等途径取得官衔,但还没有实际职务的中下级官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某部或某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撮录:摘录。
青面獠牙:①形容人或鬼神的相貌十分丑陋﹑凶恶。②喻指恐怖的景象。
宛然:①委曲顺从的样子。②相貌真切;相貌清晰。③仿佛;很像。21世纪教育网
刽子手:①旧时执行死刑的人。②比喻屠杀人民的人。
鬼鬼祟祟:形容举止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晋国州绰对齐庄公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祸祟:灾祸。
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劝勉:劝导勉励。21世纪教育网
牵掣:牵制;制约。21世纪教育网
痨病:中医指结核病。
佃户: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
椽子:放在檩子上架屋面板和瓦的木条。
三、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句段剖析
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剖析:狂人通过查阅历史,表面上看,历史表现的全是“仁义道德”。但是在“字缝”中,即历史的背后,满本历史都是“吃人”的记载,而“仁义道德”正是封建礼教的外在表现形式,“吃人”是狂人对封建礼教实质所作的概括。作者以上所提及的活生生的吃人的事实,则是这一历史和结论的旁证。
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剖析:这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吃人者因凶恶而吃人,害怕被人吃而怯弱,又像狐狸一样狡猾地为自己吃人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
3.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剖析:狂人对吃人极端痛恨,所以要诅咒吃人的人。而吃自己的人中竟有自己的大哥。亲兄弟相食,这是异常可悲的事,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因而在狂人看来,首先诅咒的人应是大哥;狂人的最终目的是劝人放弃吃人,这是因为大哥的良知还未完全泯灭,加上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更有可能被劝转,因此狂人首先想到要劝转的人也是其大哥。
4.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剖析:吃人的社会是一个“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社会。一切人都有可能吃人,一切人都有可能被吃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和人之间互相猜忌和怀疑,彼此之间不再相信。这种猜忌和不信任,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牵制和内耗,互相提防、倾轧、残杀,并且已经成为一种难以遏止的恶性循环。21世纪教育网
5.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
剖析:狂人在别人的蒙蔽之下有可能吃了亲妹子的肉,使原本一个极端反对吃人的人,也可能成为吃人者(虽然是被动的吃人者)。这是狂人对自我的估价和反思,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充满了对吃人社会的无奈、绝望和控诉。
6.救救孩子……
剖析:这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呼喊。因为现实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结构图解
狂人日记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作者认为:“吃人”是一种普遍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人性中的一个恶劣品质。作者对“吃人”表现出极度的憎恶与恐惧,强烈谴责了一切“吃人”的行为。
2.通过对“吃人”的批判,进而上升到对人类整体的批判,呼吁人类放弃相互猜疑、仇视,从而和睦相处。21世纪教育网
3.通过对“吃人”社会揭露和批判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没有“吃人”现象的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和渴望,表达了对孩子们未来的担忧和关注。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
怎样理解礼教“吃人”?
——看《狂人日记》的理性精神
首先应该是精神上吃人。
就是说,礼教在根本上是扼杀人性的文化,既扼杀了人的良知,又泯灭了人的个性。在《狂人日记》中,这种精神上的吃人,是通过肉体吃人来象征的。鲁迅在谈到《狂人日记》成因时说:“偶阅《通鉴》,乃知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鲁迅说,中国人从来就没有争得人的资格。中国历史只是两个时代的循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中国社会,就是一个吃人的筵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其次,要理解为什么说礼教“吃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礼教是指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说:“《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家族制度与儒家文化具有密切关系。家族制度是儒家文化的根基,儒家文化是家族制度的文化结晶。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家族制度为根基的封建文化。儒家文化在根本上,是一种压制个人而维护群体秩序的文化。在群体和个人之间,中国儒家文化存在着一种荒谬的逻辑,就是把个人与群体完全对立起来,然后,牺牲个体而满足群体需要。中国文化总是无止境地要求个人对国家、集体的奉献和忠诚,用群体来扼杀个人。
儒家文化是一种家族伦理。它以血缘化的、等级化的道德伦理为准则。它的核心是“仁”。它首先把亲情放在第一位。“仁”的基本结构就是“孝悌”,“孝”是纵向的,对长辈责任、义务、感情,“悌”是对同辈之间的责任、义务、感情。它从纵横两个方面,把家族制度的等级伦理构造起来。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是强调个人对他人,对家族群体的责任、义务、感情,在自我与他者之间,要克制自我,服从他者,没有自我的空间。自我的一切都要服从家长,服从家族的整体要求。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就是以这种家族伦理为基础的。“国”是“家”的自然延伸和扩大,“家”是“国”的缩小。国家的政治逻辑,是家族伦理逻辑的延伸。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忠孝”并列,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的人生价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普遍原则。这无非是要求把个人的一切,都献给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个人一旦被消灭,人与人之间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关系、感情。必然道德沦丧。
总之,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中国封建文化,是一个人性缺席的文化。那么,鲁迅在自己的第一篇作品中就把整个封建文化的要害抓住,从根本上彻底否定封建文化。这是《狂人日记》作为第一篇白话小说所体现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代的理性精神。
问题探究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一批永垂不朽的典型文学形象。请你以“鲁迅的小说”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
导思: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收入1924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作品,共11篇。《故事新编》收入《铸剑》《补天》等作品,共10篇。
探究:第一步:购买人民文学出版社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小说集》,利用课外时间,通读全书并重点地阅读其中的名篇,《呐喊》中除《狂人日记》外重点阅读《阿Q正传》《药》《故乡》《孔乙己》等,《彷徨》中重点阅读《祝福》《伤逝》《在酒楼上》等,《故事新编》虽然属于一些古老故事的新写,但可读性很可,可选择性地阅读《补天》《铸剑》《奔月》等篇。对于小说中的精彩语言、深刻思想、典型人物形象做出读书笔记,并随时记下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
第二步:鲁迅先生的小说题材广泛,艺术构思多样,思想深刻。在阅读时,从人物方面要注意归纳鲁迅先生小说人物的类型;从文风方面仔细体会鲁迅先生的个人风格,那就是:丰满而又洗练,隽永而又舒展,诙谐而又峭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从思想性方面要领会鲁迅先生利用小说集中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不妥协精神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
第三步:结合鲁迅先生生平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总结出鲁迅先生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功绩和地位。21世纪教育网
第四步:以“鲁迅的小说”为题,选某一个角度、某一篇或某个小说人物为代表,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论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