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第3节第1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表格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第3节第1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表格式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23 20:1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体系。这类知识本身缺少趣味性,注重探究算理,根据这一点,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学生生活中送生日礼物的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在买礼物的情境中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增强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小棒 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 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 1.今天是我们班×××小朋友的生日。一大早,两个小朋友就来到了礼品店,想给他们的好朋友选一样生日礼物。课件出示情境图。 2.他们有35元,一个小象玩具20元,一支阿狸笔2元。你们能根据物品的价格,提出数学问题吗? 3.引导学生用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1.仔细观察情境图。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如果买一支阿狸笔,还剩多少元? (2)如果买一个小象玩具,还剩多少元? 3.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1)35-2= (2)35-20= 1.口算。 8-5= 7-4= 6-2= 5-3= 20-10= 40-20= 50-30= 60-10= 30-20= 80-20= 2.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34+5= 76-5=
二、探究新知 。(20分钟)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1)动手操作。 ①用小棒摆一摆,从35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 ②用计数器拨一拨。 (2)讨论:为什么从个位上拨走2个珠子呢? (3)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5-2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摆:拿出35根小棒,去掉20根,还剩多少根? (2)想:为什么从3捆里去掉2捆? (3)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较35-2和35-20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1)动手操作,用小棒表示35-2,并展示计算的过程,然后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全班汇报。 (3)先算5-2=3,再算30+3=33。 2.按照要求自学。 (1)用小棒表示35-20的计算过程。 (2)讨论后汇报:要减的是整十数,所以要先从整捆的小棒中去掉2捆,也就是20根,还剩15根。 (3)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20,也就是从整捆的3捆中去掉2捆,剩下1捆,再算10加5等于15。 3.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相同的地方:都是先把35分成30和5。 不同的地方: 35减2要从个位数里减;35减20要从十位数里减。 3.填一填。 (1)48-6=(  ),想:把48分成(  )和(  ),先算(  ),再算(  )。 (2)59-30=(  ),想:把59分成(  )和(  ),先算(  ),再算(  )。 4.判断。 (1)56-3=26(  ) (2)48-40=8(  ) (3)66-50=16(  ) (4)39-9=30(  ) 5.某班有学生44人,其中的30人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没参加运动会的有多少人?
三、训练深化。(12分钟) 完成教材69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并比较每组题目的区别和联系。
四、总结收获。(3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