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理想幻灭的女性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目中美好爱情的女性形象——杜十娘,并取得了非凡的文学成就。
京城名妓杜十娘不甘做王孙公子的玩物,真心追求爱情,看中了“忠厚温克”的富豪子弟李甲,真心相许。但李甲屈服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阴险小人孙富的破坏,最终背信弃义,致使刚烈、坚贞的杜十娘投江自尽。作者对杜十娘寄予极大的同情与赞美,对李甲、孙富给予深深的谴责,对逼死杜十娘的吃人的封建礼教、传统世俗、门第观念给予无情的批判。
基础梳理
一、字音字形21世纪教育网
粮饷(xiǎng) 老鸨(bǎo) 谄笑(chǎn) 囊箧(qiè) 十斛(hú)
贫窭(jù) 亵渎(xiè dú) 褴褛(lán lǚ) 伫听(zhù) 执卮(zhī)
屏除(bǐng) 愀然(qiǎo) 顿开茅塞(sè) 惮(dàn) 黜逐(chù)
椟(dú) 诟骂(gòu)
二、重要词语
便宜:方便合适,便利。
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心意相合。
筹划:①想办法,定计划。②筹措。
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褴褛:破烂。
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
瓮中之鳖:比喻逃脱不了的人或动物。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国色天香:形容美丽出众。
亵渎:轻慢,不尊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顿开茅塞:比喻人心有所蔽塞,经人指引而豁然醒悟。
胁肩谄笑:耸着肩膀媚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文学常识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戏曲家、通俗文学家。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他少有才气,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为“吴下三冯”。他发愤著书,将主要精力贡献于搜集、整理通俗文学的事业上。在小说方面,他完成了《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选工作,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等;民歌方面,他搜集、整理过《挂枝儿》《山歌》两种民歌集;戏曲方面,他改定《精忠旗》《酒家佣》等曲本。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冯梦龙还是一位爱国者,在崇祯年间任寿宁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清兵南下,他进行抗清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
在思想上,冯梦龙敢于冲破传统观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一《总评》)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在文学上,他重视通俗文学所蕴涵的真挚情感与巨大教化作用。他认为通俗文学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是真情的流露。他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表现了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
冯梦龙编选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三言”是明末冯梦龙编辑的三个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简称。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编辑者做了统一加工,按章回小说形式给予各篇以整齐的回目,文字上也做了修饰。“三言”中宋元话本约占三分之一,明拟话本约占三分之二,其中可能也有冯氏的创作。“三言”的内容复杂,题材广泛,主要有:市民生活、婚姻爱情、政治斗争、狱讼案件、友谊交往、历史故事等。其中优秀之作,歌颂了人民的美好品德及斗争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残暴,反映了封建社会尔虞我诈的世态人情。但有不少作品存在着封建说教和迷信、消极思想。
句段剖析
1.浑身雅艳,遍体娇香……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剖析:这一段曲子用比喻、比拟兼对偶等手法,从外貌、才艺到心灵都赋予了杜十娘以极大的美感。写出了杜十娘作为京城“第一名妓”,不但天姿国色,而且人格高洁,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奇葩。
2.十娘放开两手,冷笑一声道:“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剖析: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以想见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既显示了她内心充满了绝望,更显示了她的尊严、她的刚烈。 同时对于那个怀有不可告人目的在幕后挑唆的孙富,给予了最深的谴责和无情的讽刺。
3.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香风拂拂,光采照人。
剖析:十娘辞世心已决,怀着无比痛苦之心,为自己梳妆打扮,既是表达了对人世的最后一丝留恋,更是掩盖自己内心的巨大痛苦。气氛痛苦而压抑,令人欲哭无泪,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离开焦家前的梳妆打扮有异曲同工之妙。21世纪教育网
4.十娘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催公子快去回话,及早兑足银子。
剖析:十娘怀着最后的一丝幻想,幻想李甲能够回心转意,但李甲不光没有后悔和痛苦的表现,反而“欣欣似有喜色”,露出十足的薄倖之徒的嘴脸,使十娘丢掉了对他的最后一丝幻想,失去了对李甲的最后留恋。十娘至此,去意已决。
5.(1)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
剖析:李甲的后悔和恸哭是因为不知杜十娘有不下万金的财宝而抛弃了她,塑造出了李甲充满矛盾、怯懦和自私的形象,也说明杜十娘在此之前不在李甲面前露富的做法是非常聪明的。这两句将杜十娘的智慧、刚烈衬托得更为明朗,突出了杜十娘的坚贞不屈的形象。21世纪教育网
结构图解
主旨探讨
关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通过描写杜十娘的悲剧故事,塑造了聪明美丽、刚强坚毅、有胆有识的下层妇女杜十娘美丽高贵的灵魂,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幸福却被迫以死抗争的杜十娘深深的同情和由衷的赞美。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通过对李甲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和孙富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的极大憎恨和无情谴责。
3.通过对李布政这个形象的间接描写,批判了这个横亘在杜十娘和李甲之间最大障碍的封建家长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家长制罪恶的控诉。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
刚烈自尊 以死抗争
——论杜十娘的性格
作者先从外貌说起,将一个“天姿国色”的女子展现在读者面前:“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这是正面描绘,接着采用衬托手法加以补充:“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随后作者笔锋从十娘外貌转向内心世界:她“久有从良之志;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寥寥数笔既将杜十娘这一人物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又为这一人物的悲剧性发展做了铺垫。
杜十娘的性格发展是这样一层层展开的:当李甲“囊箧渐渐空虚”,十娘却“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表明了十娘轻财重情的品格和对爱情的坚贞。到了智斗鸨儿,赎身从良之际,面对食言反悔的鸨儿,杜十娘毅然说出“倘若妈妈失信不许,郎君持银去,儿即刻自尽”这样的话,表现出十娘从良之志的不可动摇,又显示了她不屈的反抗精神,从而使这一形象高大起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接下去作者颇费了一些笔墨写了十娘从良之后的无限欢悦和对李甲的无限柔情,读者不难了解到这一人物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达到了更高的境地。当杜十娘得知自己将重落风尘时,她先是大惊,随后冷笑,继而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情绪急转直下,作者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再一次表现了十娘内心的情感活动。“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香风拂拂,光采照人”。这一段表面上写十娘精心梳妆,实则写十娘内心的无限哀伤,也暗示出她以死相报的决心,给人以凄凄惨惨、悲悲切切之感,拨人心弦,催人泪下。最终,杜十娘怀抱百宝箱投入江水中,以毁灭自己的生命来表达自己最深痛的悲哀和绝望,来最后抗挣那个时代的黑暗,以最后的抗争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至此,作者用沉重的一笔完成了对十娘的形象塑造和性格刻画。
问题探究
拟话本,是指模拟宋元话本形式创作的短篇小说,本来指宋元间受话本影响而产生的作品,现多指明人模拟宋元话本形式而创作的短篇小说。冯梦龙的“三言”是明代拟话本的典型代表和最高成就的体现。请你以“三言的魅力”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
导思:“三言”相继辑成并刊刻于明代天启年间,是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每集收作品四十篇,总数为一百二十篇,凡宋、元、明三代四五百年间创作和流传的比较优秀的白话短篇小说,几乎已经“搜刮殆尽”了,实际上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口头艺术转为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不可不读。我们可以在阅读“三言”,借助学者和专著对“三言”的研究材料,来帮助自己探究活动。
探究:第一步:到图书馆借阅“三言”,利用课外时间有选择地阅读其中的名篇,精要之处做读书笔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所想所感。
第二步:“三言”的特点是通俗的白话语言,为人熟知的市井环境、广为熟悉的人物形象和符合大众道德的价值观念,亦俗亦雅,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为社会各个阶层所接受,因而其也具有广为传播的基础,阅读时请注意认真领会和品味其特点。同时也要摒弃作品中存在的神鬼观念、因果报应等局限和不足。21世纪教育网
第三步:将“三言”和先秦神话、六朝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进行有意识的比较,体味其在语言、情节、小说背景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不同。
第四步:广泛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冯梦龙生平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总结出“三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第五步:以“三言的魅力”为题,可以选某一个角度或某一篇小说为代表,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论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