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0.4 平移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0.4 平移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24 16:3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录播课:10.4平移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10.4平移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通过图形变换,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变性,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10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二) 过程与方法1.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师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本节课的相关教学材料,结合自己制作课件,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学的策略与手段
(一)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探索动手的机会,通过主动探究,了解平移的特征,建构平移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以上几种运动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你做过汽车,骑过单车吗?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举例说明.(学生讨论)感受平移,体验新知.让学生讨论并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复习旧知帮助学生巩固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并且引出新课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知识的承上启下作用,意识每一节课的重要性,认真学习。
新授教学 活动一仔细观察下面一些美丽的图案,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让学生相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分组讨论。 在现有的学习课堂中,学生的胆量和互助意识都比较强烈,在这样的环境下,能使大多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能力。
三、合作探究,巩固新知 活动二找到教材第28页图5.4-2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小雪人的呢 观察新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它们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各学生相互讨论,然后按照老师的引导完成解题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互相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想一想,议一议 活动三思考:找出几组对应点(例如A与A′,B与B′,C与C′,D与D′等),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象活动1、2、3中图形的这种移动,数学上称之为“平移”, 请对“平移”作出解释.说说平移有哪些特征 通过课堂巡视学生的答案,教师发现错误及时给予纠正 使学生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平移,能归纳出平移的特征。
五、课堂即练,巩固新知 思考后互相讨论,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做题时可以自行选择方法,使学生对新学知识加以巩固,培养学生的灵活能力。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平移的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分别相等;(2)对应点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10.4平移 平移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移动一定的距离。 图形平移的特征:(1)移动前后的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教学反思:
1.注重情景的创设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的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去。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中的情景,使原有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本节课与生活联系很密切,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多个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切入点,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按照“活动-发现-应用-感悟”的模式展开,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猜测、验证、交流与反思,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主动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尽情地遨游,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迸发出创造性的火化。学生通过与他人沟通、交流、互相帮助,给对方提供有用的信息,自己也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与意见,取长补短,去伪存真,从而掌握知识,认清事物本质,揭示规律。
在下面的六幅图案中,(2)(3)(4)(5)(6)中的哪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
课堂练习一
欣赏并说出下列各商标图案哪些是利用平移来设计的?
(1) (2) (3) (4) (5)
课堂练习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