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课后巩固(7.《哦,香雪》穿越复杂的单纯)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课后巩固(7.《哦,香雪》穿越复杂的单纯)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6 13: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后巩固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哦,香雪》的选段,完成1—5题。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21世纪教育网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21世纪教育网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1.文中第2段加点的词语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答案: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了主人公香雪对于来之不易的铅笔盒的珍惜和重视。
2.“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文中“这样的”是怎样的?
答案:大山是“庄严、神圣的”,月亮是“明净”的,核桃树是欢快的。整个氛围是宁静、和谐、美好的。
3.只有十七岁的香雪要独自走三十里的夜路,是什么让“她不再害怕了”?为什么不再害怕了?
答案: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和信心使她不再害怕了。因为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香雪拥有了铅笔盒就等于拥有了知识文化,这带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4.简要分析主人公香雪的形象。
答案:主人公香雪是个纯真善良、自尊自爱、执著追求新生活的美丽少女的形象。
5.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
答案: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综合拓展提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6—8题。
雁 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21世纪教育网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许是走得急了些吧,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个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21世纪教育网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头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赤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了浊泪。
6.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思想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
答案:(1)忠于职守,如“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等。
(2)面对威胁不退缩,如“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
(3)坦荡、自信,如“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等。
(4)关心他人,如“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等。
(5)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如“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答案:(1)“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
(2)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3)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8.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
(2)空阔无人的野地和硕大无朋的湖水,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冲突更显尖锐;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二)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9—13题。
父 亲21世纪教育网
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半天了。
①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油果儿,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一天她背着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她走向了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地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
画像?他瞪起眼睛,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
“嗯。”她应着。
“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
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②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21世纪教育网
她合上画夹子,将十个油果儿留给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她像一朵云飘走了。
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市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移出这幅画,在一张小纸片上,他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孙子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老头儿身边时,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像虫一样爬出眼眶……
③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9.作品依次给读者展现出了五个画面,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案:(1)老者蹲在路边卖油果。
(2)女大学生要给老人画像,并应老人的要求买下了他的油果。[21世纪教育网
(3)女大学生给老人画了像,并将油果留给老人。
(4)老人在画展上看到自己的画像,题名为“父亲”。
(5)老人要把钱还给“女儿”。
10.仔细阅读作品,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详写老人、女大学生和老人到美术馆看画展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女大学生给卖油果的老人画像,而作者却在画像时画面上到底画了些什么只字不提,而放在老人在画展上看到画时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1)表现女大学生对老人的同情和敬爱,老人在孤苦中变得冷漠、麻木;展现老人的寂寞和孤苦,呼唤人间真情的回归。
(2)强化老人的形象,让老人震惊的同时,引起世人的关注和思考。
11.指出下面几组对比的作用。
老人的苍老和女大学生的轻灵形成对比,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的儿子和媳妇与女大学生形成对比,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对女大学生前后的态度形成对比,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唤起人们良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2)鞭挞那些不孝子孙,歌颂人间真情。
(3)表现人间真情的复苏和对人间真情的呼唤。
12.发挥想象,写出通过对文中画线语句的阅读你想到的具体情景。
答案:(1)老人卖油果的艰辛、挣钱不易。
(2)老人在儿子小时候和儿子一起的情景。
(3)老人感到女大学生是自己的女儿,他要把卖油果换来的钱还给她。[21世纪教育网
13.女大学生将画取名为“父亲”,小说的题目也是“父亲”,试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深意。
答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父亲”为题,既提醒人们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呼唤人间真情的回归;又对那些只顾追求物质享受,忘却父母养育之恩、不顾人间真情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