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任务指令型作文文体指令——观后感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语文复习---任务指令型作文文体指令——观后感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3 10:3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任务指令型作文文体指令之
观 后 感
【考点分析】
观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一部影视作品之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观后感是一种常用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的写作第4任务就是观后感的考查。
观后感的写作要点
1.拟标题
标题可以是“×××观后感”,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如“人间有味是清欢——读林清玄散文集”。前者简洁明了,后者主旨明确,也更有“文艺范儿”。
2.写作结构与思路
一篇完整的观后感,大体来说,包含四个部分:引、议、联、结。这与议论文的写作方式有相通之处,但要注意不能脱离阅读对象。
第一步:引
文章开头,先简洁地交代所阅读的作品。通常情况下,观后感的第一部分,围绕着“感”的要点,适当、有条理地引述相关材料。如果是影视作品,简洁地概括出某一个情节或画面,交代清楚生发出来的“感”从何而来,作品中的哪一点特别引起了思考。
请注意,引述的原文材料是为后文的“感”服务的,所以不可大段大段地摘抄。对于影视作品来说,说明画面或情节的篇幅不能过长,三言两语即可。仔细斟酌之后,不相关的内容可“忍痛割爱”。摘抄和概括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
第二步:议
接着对所引材料进行分析、解读。挖掘出材料的深层含义,然后自然地过渡,提出你的中心论点,即你有所“感”的核心要点。请记住,自己的感悟是建立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的,你的核心要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解读中引发出来的。分析作品和发表议论要紧密结合。
第三步:联
围绕着中心观点,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这一步要注意联系实际。可以联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当时的创作背景,也可以联系现今社会现象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联系你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发表见解·…·…无论哪一种,都尽量深度挖掘、深入思考。还要注意论证时的行文逻辑和思路,逻辑思路这一点,与议论文的写法类似。
第四步:结
我们沿着同一个思路和主题,就作品本身展开记叙、联想和思考。结尾部分就需要将上文观点简单做总结,进一步发表自己的感慨、思考,收束全文。
3.注意事项
首先,写观后感时需要记住的是,“感”的生发,都是建立在原作的基础上的,不能脱离原作,否则,就会淡化观后感的文体特征,变成一般的议论文。
同时,在一篇观后感中,最合适的方式是以小见大,抓住你感悟最深的一个“感”的中心点,围绕它来进行讨论,切忌追求面面俱到、大而空泛。
【抢分须知】
(1)观——描述简明,融入情感。
(2)感——突出重点,感悟深刻。
“感”是观后感写作的关键,考生必须在“感”字上下功夫:学会对人物、事件、场面等进行深入的发掘,从中提取深刻的思想情感。
【典题示范】
(201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忆五四峥嵘岁月,请长缨不负青春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
(题目引用成语和典故,先声夺人。)
庄严肃穆的会场,铿锵有力的字句,一下子将时光压缩了一百年,让距离腾挪了几万里。(第1段直接由会场的氛围转入对历史的沉思,快速入题,毫不拖沓。 )
五四,一个属于新中国的词汇,一个属于中国青年的标识,正在一下重似一下地撞击着,那个埋头书桌的我,和我的灵魂。
那声音让我想起的历史,浮雕般一一涌现。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新青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师夷、体用、洋务、实业、德先生和先生;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于是,最黑暗处进出了天光,沉疴累累的老大天朝艰辛地诞下了朝气昂扬的少年中国。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永远像青年一样的斗士鲁迅,毫不留情地解剖到我们皮肤的底层;“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熟睡中惊起继而创办《新青年》的钱玄同如此呐喊……
五四最大的意义,我想便是打破了我们的“一直都如此”,是之于愚昧落后的怒吼,是面对满目疮痍的奔走,是青年的胆气和担当。
(第2~6段,回顾历史,展现五四青年的胆气与担当。。)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百年回首,自请长缨。!
于是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优厚的国外待遇,学成归国,献身于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于是26岁便登上开山岛一守就是32年的王继才,在风浪拍岸中坚守着他的赤子情怀;于是那个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的徐本禹,用刚刚毕业的稚嫩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责任和担当;于是在殿堂和田垄之间选择了泥沪的秦明飞,背负着自己的青春,离开耶鲁,在荆棘和贫将中俯首躬耕拓荒守梦……
(第7~8段,爱国志士无私奉献,默默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
于是也想起了不久前刚开始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美贸易战!记得曾有人说,美国如果真要打击中国,不用长枪大炮,一个小小的芯片就能搞定。一百年前的坚船利炮,一百年后的核心技术,此刻正值青春的我们,又该做何想?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浑浑微噩得过且过?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已主义者追求权位与高薪?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是我还小?
(第9段,联系当下,叩问每一个人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曾说,时间碾碎万物,一切都因时间的力量而衰老,在时间的流逝中被遗忘。一百年了,先驱已逝,但五四精神呢?胆气与担当呢?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书桌前的我,抬起头,那不远的远方清晰可见,那巨人的言语久久回荡: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
(第10-11段,照应题目,升华主旨。)
【点评】
本文从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展开自己的联想,既回顾了历史的艰难进程,又大力讴歌了先进人物的责任与担当精神;既有对过去的思考,又有对当下的拷问,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实战演练】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飞逝,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这70年,祖国迎来了沧桑巨变;这70年,我们经历过苦难,经历过贫穷。但是,在这个70年里,我们凭借着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创造了无数个辉煌。2019年10月1日,是我们祖国母亲的七十华诞。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盛大喜庆的阅兵仪式。
面对这场盛大的阅兵,你一定有话要说。请你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写一篇2019年国庆阅兵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