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2022届高考复习作文结构训练四
引议联结式结构
【写作指导】
一、概念
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的《艺概》有言:“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引议联结式结构”是对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的转化。具体来说,“引”指文章先引述材料,确立鲜明的中心论点,并选取一个角度对话题进行解读。“议”即承接开头加以论述,引出对这一角度的更深刻的理解。“联”是全文的关键,即转说开去,指在“议”的基础上,对话题进行提升,或转折或递进或拓展。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另一面或反面说,讲不同的意见;一种是类比联想,转入深广处。“结”即收束全文,指将话题与开头的中心论点巧妙融合,给出结论性意见。“引”“议”“联”“结”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了很强的辩证关系。
考生在使用这种结构时要注意:1.“引”要简洁,有的放矢;2.“议”精炼,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3.“联”要自然,不能有刻意牵强的意味;4.“结”要有力,让中心论点水到渠成地得以升华。
【范文】
缤纷色彩源自“特殊结构”
蝴蝶本是无色的翅膀,因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而在阳光下舞出绚烂的风姿,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引。开篇依照文章的中心论点概括应用作文材料的核心内容。 】在当今社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固然是通过外显的成就体现,但唯有固守本心的质朴,以高尚美好的道德修身,以知识的力量和理想的高格提升自己,才能让人生溢彩流虹。【议。由蝴蝶引申到人生、社会,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以高尚美好的道德修身,以知识的力量和理想的高格提升自己,才能让人生溢彩流虹。” 】
雨后的彩虹亦本是无色,在无数的小水滴的凝聚后,因光的色散而展现出缤纷的色彩。【联(1)。以然界的彩虹为例,用无数小水滴凝聚因光的色散展现缤纷的色彩讨论“蝴蝶翅膀”的颜色问题。 】
独善其身,以梦为马,实现个人价值。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奉献的人们,他们以爱岗敬业之美好品质和乐于助人之道德高标装配自己,拥有了特殊的“微观结构”,在平凡中彰显不平凡。最美女教师奋身一推,勇救学生;道德模范郭明义慷慨援助他人,将清贫留给自己;“东方之星”沉船援救中的“最美水兵”官东成功救起2人……他们固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珠,但因为内心真善美的特殊存在,才会被流水溅起,在阳光下投射出光彩。【联(2)。材料引用了最美女教师、郭明义、官东等人的事例论证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人在平凡中彰显不平凡的观点。 】
兼济天下,以身报国,助民族复兴。晚清重臣张之洞在科举中夺得探花入仕为官,但在那个政治昏暗的年代,他没有和贪官奸吏同流合污,而是积极推动洋务运动。他外争国家利益,对内却奉守“三不争”,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文人之气,正是内心的高格让他留名青史。西北新疆那排屹立的左氏柳,至今仍向人们诉说当年左宗棠带领湘军收复失地的动人故事。若不是其内心那份特殊的报国情怀,是什么推动一位老人晚年还在马背上征战呢?【联(3)。列举张之洞的“三不争”和左宗棠的报国情怀等再次论证中心论点。】
释放个性,少年青春无悔,献身国家建设。古来便有言“少年强则国强”,激励每一位少年郎身怀报国远志。我们是时代的主人,是建设未来最小微观结构。唯有我们释放个性,完善自身,才使每一个结构都坚不可摧。如此何愁中国梦的实现?释放个性,我辈当图强。【联(4)。青少年要释放个性。 】
蝴蝶在阳光下的缤纷色彩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独善其身,以梦为马,兼济天下,报效国家,担时代之任,亦是明朝天边那最灿烂的朝霞。【结。青少年要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
【点评】
本文采用了引议联结的模板。文章开篇高度概括作文材料,然后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以高尚美好的道德修身,以知识的力量和理想的高格提升自己,才能让人生溢彩流虹。”接着用“彩虹”为喻,进行议论,再用三段来“联”,论证“独善其身,以梦为马,实现个人价值”“兼济天下,以身报国,助民族复兴”“释放个性,少年青春无悔,献身国家建设”;最后总结。
二、议论文引议联结式结构的写法
这种结构看似简单,其实是颇有讲究的,只有按照其内在规律,步步为营,精心为文,才能获得高分。下面我们就这种结构模式的写法作些具体分析。
第一步,引述立论。
针对题目或话题,分清属于哪种情况,以便选择具体的引述。其情况有几种:一是针对某种社会需要(如政治、经济、道德、工作、学习、生活)等主张、观点、看法等方面的需要)略述这种需要而引出;二是针对某种社会现象,略述这种现象而引出主张、观点、看法;三是针对命题者提供的材料(如事件、消息、诗文、寓言、漫画等,略述这一材料而概括提炼出主张、看法。总之,对需要、现象或材料略作叙述,分析提炼其蕴含,作出理性判断,确定文章中的论点。
示例:
清华热能动力系学生梁旋做了一个大鱼飞天的梦,随即退学,投身影视事业,开始构筑恢弘的梦世界。【引材料】我们佩服这位同学的梦想和情怀,但是我们不能不问,他的梦想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他有多少成功的把握?【作阐释】认清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演奏辉煌的人生乐章。【立观点】
(《人生要有小目标》)
第二步,缘事析理。
即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剖析,阐述它们的要旨,提示正反事例所包含的道理及其内在联系,尤其是因果关系。在阐述时,可列名言、警句等作理论论证,支持自己的剖析。
议材料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①定性质,即对事件的性质进行确认,指明这是什么性质的事件,如果是负面事件,指出这里存在怎样性质的错误;②谈意义,即分析事件有怎样的社会意义和作用,对人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③论是非,即对事件的是非优劣进行分析评判,指出事件或人物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或是错在什么地方;④说危害,即分析事件对社会有哪些危害,会产生怎样消极的后果;⑤挖根源,即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探寻事件产生的原因,为时代号脉,为社会把诊;⑥提措施,为杜绝或倡导某种现象或行为建言献策。
示例:
在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这样那样的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些规则既是促进社会和谐运转的要素,也是保护人们生命安全的护栏。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人们才能安全出行;大家遵守法纪法规,社会才能和谐太平。试想,没有规则,任凭考试作弊,任凭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任凭游客在动物园里翻越栅栏,还有什么人才选拔?还有什么公平竞技?还有什么人生安全?【谈意义】
规则之重要,人人都懂,可是为什么遇到具体问题人们的规则意识就会被抛至九霄云外呢?这里有侥幸心理和老实吃亏的思想在作怪。哪里这么巧,偶尔为之,未必有事,心存侥幸,于是规则意识松动了。也有人觉得老实人吃亏,“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于是规则意识让位给冒险行为。考试作弊,服用兴奋剂,在动物园翻越栅栏,还有中国式过马路,以及贪官们的以身试法,其实都不是他们不懂规则的重要,而是心存侥幸思想,或是觉得老实人白老实。【挖根源】
(《规则是自由的保障》
第三步,联想拓展。
联想与作文提供的感性材料或社会现象相关的另一类感性材料或社会现象。这样就为文章的论点提供了依据,从而使前面引出的理性判断获得更明晰的认识和印证。
联想展开的常用方法有:①反问强调法,即在述例之后,通过反问来揭示事例的内涵,加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②归纳揭示法,即在叙例之后,归纳所述事实的共性特征,揭示事实所蕴含的道理,从而证明论点;③因果分析法,即在述例之后,从与论点的因果联系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事例的论据意义;④反面假设法,即针对列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进行假设,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
示例:
一两个年轻气盛的书生有点戾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戾气在国民中蔓延,成为一种时尚。【联想拓展】君不见,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国人的脾气似乎越来越坏,动则拳脚相加,恶语相向,路怒网怒频频发生,每天只要打开新闻,就会无奈地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怒气冲冲的世界里。【类比事例】我们反对戾气,不仅因为戾气伤人,给人制造痛苦,戾气害己,让自己丢失美善之心,更因为戾气误国,制造对立,撕裂社会。【因果分析】
(《戾气伤人 杀气伤身》)
第四步:升华作结。
进一步概括上文道理,强调论点,并用以指导政治、经济、工作、学习、生活等某些方面的实际,指出做法等等,增强文章的针对性,使观点得以升华。
结尾要注意三点:
1.回扣材料或观点、标题。
2.升华总结,上升到一定高度。可以联系社会或个人的情况进行升华;可以辩证分析,反面补充;可以是排比概括式总结,可以是意蕴分析总结。
3.收尾要讲究形象意蕴,可以利用比喻、意蕴句、排比段等手段作形象收尾,也可以通过感叹句、祈使句和未来展望做情感收尾。
示例:
还是回到英雄失足上来。【回扣材料】少年英雄犯罪未必全是坏事,他至少戳穿了不切实际的想象,以为人可以背负一生的道德盛名,可以时时刻刻都是模范。【主旨提升】人们啊,褒扬德行,鼓励义举,请不要忘了,英雄有凡人的一面,一次开花不等于终生放彩。【呼吁式收束】
(《一次英勇≠终生模范》)
【实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阵微风吹过,粉红色花瓣离开枝桠,在空中旋转,缓缓落地,如同一场唯美的“樱花雨”。脚下,一条约700米长的道路如同铺上了一层粉色地毯……杨浦区绿化市容局14日宣布,江湾城路即日起暂时调整清扫保洁模式,打造全市首条“落花不扫”道路,用落英缤纷的晚樱景观“留住”春天。这一决定引路人纷纷驻足欣赏,更有不少人专程赶去赏樱拍照。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看材料:①新闻事件②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评论型作文
2.明任务:提取材料中的核心问题,明确写作要完成的任务。核心问题——对于上海“落花不扫”的措施,你怎么看?
3.定观点:明确问题以后,再次阅读作文材料,思考是否有隐藏的情感倾向。
“暂时调整清扫保洁模式,打造全市首条‘落花不扫’道路,用落英缤纷的晚樱景观‘留住’春天。这一决定引路人纷纷驻足欣赏,更有不少人专程赶去赏樱拍照。”——材料倾向于支持这种做法。
【佳作品析】
落樱不扫,让城市诗意栖居
【(一)引(开头)——以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引出中心论点。基本要求:概括精简(不要照抄材料)、衔接自然、导入论点。议论文开头有“以事开头”和“以理开头”两种,在时评类作文的写作中,绝大部分采用“以事开头”的形式,以中心论点为导向,提取并概括材料里与中心论点关联最紧密的部分,顺势亮明中心论点。】
当路人们纷纷在“落樱不扫”的美丽道路驻足或拍照时,我想,吸引他们的,除了眼前的美景,更有氤氲在城市中的美丽诗意。【开头】
【(二) 析(主体段)——紧扣中心论点对核心事件(材料)进行分析。议论文中常见材料分析角度:探究原因——主体动机、外部环境、伦理道德、事物性质等角度进行探究;阐释意义 ——实用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等;挖掘本质——事物性质、外在之“象”与内在之“意”等;点评材料——剖析谬误、设想结果、必要性、重要性、合理性等。在议论文中,“事物的性质”并不仅是单一的科学属性,更多的时候,是依据中心论点,由写作者从某个可行角度切入而进行的言之成理的定性。这种定义可以是多元的。】
落樱为什么不该扫除干净?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维度里,落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王维在名诗《鸟鸣涧》里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无声飘落的桂花,就足以衬托出月夜春山的静谧意境和空灵禅味。在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有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的“理想国”。【析1:设问句领起分析,阐释审美价值。】
而在审美之外,落花还能引人哲思。“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以落花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思想家龚自珍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来自喻,抒发自己造福桑梓和报答国家的志向。可见,留住这一地美丽的落花,其实就是为城市留下一片美丽的文化空间,为市民留下一处心灵的诗意角落。【析2:阐释文化价值,同时也是公共价值。】
“落花不扫”,是城市管理者对粗放的拒绝,对精细化的践行,这是一种难得的“绣花功夫”。既是在尊重自然规律,也是在尊重民众情感,更是在守护社会公共利益,凸显了城市服务的水准。【析3:剖析本质型分析。】
上海这条“落花不扫”的道路,可以说是尊重自然和尊重美感的现实体现,将落花视为一种难得的美景,而非市容市貌的“破坏者”,不仅没有给城市环境添堵,反而“添了彩”。落花景色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既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暖意,也感受到了城市的善意。【析4:点评材料式分析,阐释其合理性。】
【(三)联(主体段)——联系相关论据进一步说明中心论点。注意:联系既可以是单一角度的,也可以是多元的, 但无论是单一还是多元,联系的内容与材料的核心事件关联要紧密,同时选用的论据要富有典型性。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在樱花文化最盛的日本,落樱也极受重视。有人说,中国人去日本赏樱,最爱枝头如火如霞的花云。但日本人却更钟爱缓缓飘落的“樱花雨”。从绚烂至极到寂然零落,这种从“生之热烈”到“死之静美”的瞬间切换,最能触动人们的“物哀”之思。它使赏樱从单纯的审美上升为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引发人们对于自然万物以及人间情态的哲学思索。每年暮春,在奈良的公园,很多日本人席地而坐,面前摆放精致、鲜艳的樱花点心,手里举一杯酒,一阵阵落花如雨如雪,随风飘落。在大阪城,粉白的落樱随着细雨缓缓坠落,在地上铺成厚厚一层。试想,如果这些落花都被悉数扫净,这日本的暮春季节,该要减去多少风情和意趣。【联1:联系日本的落樱文化,从审美对材料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其必要性。】
在“落花不扫”之前,上海早就已经“落叶不扫”。2016年秋天,上海有18条景观道路不扫落叶。到了2019年,更是增加到42条。在著名的思南路、巨鹿路、衡山路、武康路、愚园路等景观马路上,悬铃木、银杏树、鹅掌楸、枫杨,满地落叶或明黄如金,或鲜艳如火,为这座城市平添了醉人的秋意,成为市民赏秋的热门去处。可以预想,随着“落花不扫”的推进,一春一秋,人们寻访缤纷花径和落叶大道,将成为遥相呼应的城中雅事。【联2:联系上海之前“落叶不扫”的施政措施,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对材料中的时间进行分析,论证其可行性。】
【(四)结——总结上文,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呼吁等。要注意的是,这个“结”一般不是结尾,而是承接上文的一个短议论段,或综合上文议论,起总结收束的作用,或从建议、措施等角度进行相对简要的分析。】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诗一般的语言,体现着上海对于城市品质的追求。它体现在宏大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上,更落实于细微之处的点点滴滴。一条弄堂、一座民宅,一朵落花、一片落叶,都能为城市增添一份诗情画意和人间温度。【结:总结上文。】
【(五)结尾——升华主题,首尾呼应,展现文采等。】
愿城市有越来越多“落樱不扫”的诗意暖政,愿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城市里,收获诗意的栖居。【结尾】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号称“青春版《亮剑》”的抗战剧《雷霆战将》,剧情雷人,引发观众吐槽一片:
男女主人公发胶抹得,估计苍蝇飞上去都站不住;
这豪华的欧式别墅,考究的装潢,我说这是八路军独立团团部,你敢信吗?
战地医院里八路军的女护士,穿着裁剪合身的裙子,踩着带跟的皮鞋,战火连天救死扶伤,却依然保持着精致的妆容……
敌人炮弹都快把房顶掀了,剧中川军178师郭勋魁师长还在慢悠悠地喝咖啡,末了幽幽地来一句“糖放多了” 。还有这在战场上枪林炮雨,却永不离手的雪茄……
针对观众的吐槽,有人说,影视剧不过是供观众娱乐消遣,不必太过认真,太过计较。也有人说,抗战剧反映的是民族苦难抗争的历史,不容亵渎和消遣。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与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