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后巩固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狂人日记》的选段,完成1—5题。21世纪教育网
(一)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1.“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指的是什么?
答案:比喻我国封建主义统治的长久历史。
2.连小孩子也想害“我”,狂人害怕、纳罕而且伤心的原因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封建礼教竟然连纯真的孩子都不放过,未来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二) 五
这几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从前单听他讲道理,也胡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
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七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3.请找出此文段中提及的吃人的例子,作者通过这些例子证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答案:吃人例子:①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上煎人肉,②易子而食,③食肉寝皮,④狼子村吃心肝。证明了“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吃人的历史”的观点。 一旦科学插上幻想4.联系前后文,谈谈你对小说第六部分“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的理解。
答案:“吃人”的人(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有着狮子般吃人野兽的凶残,玩弄着狐狸般狡猾的手段,却又像兔子般怯懦,掩饰着吃人的真相。
5.请联系你了解的知识,针对文章第七部分中所说的杀人方法——不敢直接杀,怕招祸祟,而让人自杀或愁死的方法,举例分析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100字以上。)
答案:家族制度和礼教与吃人现象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基本特征就是将人分为尊卑不同的等级:君尊臣卑、官尊民卑、父尊子卑、男尊女卑、主尊奴卑、“好人”尊“恶人”“犯人”卑等。尊者贵,卑者贱;尊者为本,卑者为末。尊者可以驱使、凌虐、掠夺、剥削、杀戮直至从肉体上吃掉卑者。这就是说,吃人现象绝不是由于外在原因或者异质文化才与家族制度和礼教共处于一个社会,而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举例:祥林嫂、贞女烈妇的故事、愚忠的臣子……
综合拓展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庭梅野鹤
程习武
知县的青纱小轿在村道上的皑皑白雪中起起伏伏,在苏庭梅的眼中起起伏伏,像一面炫目的旗帜。转过弯,看不见了。苏庭梅才慢慢地走回暮色渐起的院子。白日的气氛沉淀下去了,墙边的青竹静静站立。窗前的那株老梅正热闹,虬曲横斜的枝干上繁密无数的梅朵浴着雪光盛开。
县太爷的小轿这是第二次光临了。
苏庭梅点上灯,如豆的灯光在清冷中轻轻摇曳。孑然而立的苏庭梅游目四顾,壁间除了管砚,除了他用管砚涂出的一幅幅梅图,除了一个画者的清寒,还有什么呢?另外一间房子里,形容枯槁的妻子正搂抱着孩子在如铁的布衾之下瑟缩不止。
这时候,知县的青纱小轿又开始在他的眼前起起伏伏。
知县是个好官。治事有方,政绩显著,且廉洁如水。知事三年,清风两袖,百姓口碑极好。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的画和诗,知县还听说了苏庭梅的无匹的才气,知县便动了惜才的念头。知县要让苏庭梅走出荒僻的乡村,去仕途上铺一路锦绣。朔风渐起的时候,县太爷的小轿裹着一路黄尘飘落在苏庭梅的门前。苏庭梅用一杯清茶为县太爷洗尘,画了一幅画送给县太爷。一株铁骨铮铮的梅花在荒野里傲对风雪,这是苏庭梅给县太爷的回答。
知县没有罢手,知县的青纱小轿又一次打破了乡村的宁静。21世纪教育网
面对第二次光临茅舍的县太爷,苏庭梅久久沉默。苏庭梅的背后有卧病在床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清苦了半生的日子,苏庭梅觉得他应该对县太爷说容我三思。
苏庭梅对着那株梅花站了三日三夜。雪光中梅花依然热闹。可除了他还有谁知道这热闹?苏庭梅推开窗子,空中又是雪纷纷扬扬了。那丛青竹承受不了雪的重压,本来挺拔的躯干已微微有些倾斜。一树繁闹的梅花这时候已被雪覆盖,只隐隐透出点点红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苏庭梅仰天一声浩叹,然后闭上眼睛,静静对着窗外漫天的风雪。
苏庭梅就开始打点行装了。
这时候,苏庭梅接到了一幅画,辛野鹤让人送来的。
展开来,是一幅牡丹,大红大绿,俗艳至极。苏庭梅连连摇头,辛野鹤的画俊逸古雅,超然高蹈于尘俗之外,这哪里有半点野鹤之风?
再看落款曰:廷梅兄雅正。苏庭梅眉头皱得更紧,怎以,字也写错了,“庭梅”变成了“廷梅”?一生至交,竟出现如此失误?
凝思良久,苏庭梅突然以掌击额,然后又是一声浩叹:野鹤!野鹤!
苏庭梅看窗外,雪更大了,老梅的点点红色也不见了。苏庭梅笑了,苏庭梅给自己说,这梅的热闹我苏庭梅知道,雪知道,天地也知道,还要让谁知道?
苏庭梅修书一封,让人送往县衙。
苏庭梅到底没有去县城,等待他和辛野鹤的结局是终老荒村。另外还有一个结局,苏庭梅和辛野鹤双双成为画坛的一代名家。
6.县太爷的“青纱小轿”为什么在苏庭梅的眼中变成了一面旗帜?(50字以内。)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因为苏庭梅在县太爷第二次光临后已经心动,把“青纱小轿”比作“炫目的旗帜”,表现了县太爷的光临对苏庭梅的影响之大。
7.前文与“知县的青纱小轿又一次打破了乡村的宁静”相照应的是哪一句?
答案:朔风渐起的时候,县太爷的小轿裹着一路黄尘飘落在苏庭梅的门前。
8.苏庭梅要对县太爷说“容我三思”,并且在梅花前站了三日三夜。这些行为表现了苏庭梅怎样的心理活动?
答案:踏入仕途有违自己孤傲清高的性格,但另一方面,却又有助于改变困难的家庭和报答县太爷的识才之心。
9.“凝思良久,苏庭梅突然以掌击额,然后又是一声浩叹”,表明苏庭梅理解了辛野鹤的画的用意,那么辛野鹤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画的是牡丹,落款改“庭”为“廷”,隐喻在朝廷为官有如大红大绿的牡丹,俗艳至极,意在劝苏庭梅莫去朝廷为官,莫做俗艳的牡丹。
(二)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10—13题。
勇敢的人
李开杰
我是媛媛。
我今天要告诉你的,是我发现了我心目中最勇敢的人。
你猜猜,他是谁?
他就是我们班的罗军。
哦,你们都笑了,我知道你们为什么笑,你们认为我要么在说笑话,要么就是神经有问题,要不怎么会把最胆小的罗军说成最勇敢的人呢?说实话,过去我也同你们一样,认为罗军是最胆小的人,他不怎么说话,特别是面对我们这些女孩,他更是永远没有一句话,我们对他的印象只有一个,就是他低着头,坐在他的座位上,两手无措地乱动。他从不敢同男同学发生争执,如果因为什么事他同某个同学对峙起来,那么首先退让的总是他,总是他低着头匆匆走开。在体育课上同样表现了他的胆小,那些对抗性太强的运动诸如足球什么的,他是永远不会去试一下的,就连跳马他也不敢,每次跳马都以他可怜兮兮地趴在木马上告终。就是这样一个人,我竟然说他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难怪你们会发笑,难怪你们会怀疑我的神经出了问题。但是我还是要说,他——罗军,是我心目中最勇敢的人,而且,我曾经被他的勇敢感动得流了泪,而且他的勇敢行为使我修正了自己对勇敢的认识。你们还记得上周六在江边举行的露天音乐会吧?听说很多同学都去了,我也去了,我同我的表哥还有妹妹一起,坐在台阶上,边喝“百事可乐”,边听“贝多芬”。那天很热,热得一点儿不像春天而像是盛夏来临。
那天的音乐会很盛大,很庄严,同时也很华丽。盛大庄严是指音乐会本身,而华丽则是指观众,那天去欣赏音乐会的人都穿得很漂亮。我爸爸说了,艺术永远是少数有钱有闲人的东西。
因此,我对露天音乐会也有这样的华丽一点儿不感到奇怪。
演出到中场时,那个漂亮的主持人宣布休息二十分钟。
在这休息二十分钟的时间里,一个同音乐会的华丽极不谐调的身影出现了,一个穿得十分破烂的老太婆,也许她并不太老,是生活的艰难使她过早地显出了老态。她背着一个很大的编织口袋,从我们这些穿着华丽的人群中间走过,她不断地弯下腰,去捡拾那些我们扔下的可乐瓶、纯净水瓶,还有用来垫座的废纸。她与音乐会实在太不谐调。她走过人群时,有的人赶紧站起来让开,有的人把手中还没有喝完的可乐连瓶递给她,也有人掏出钱给她,也有的人在讥笑她。可她没有什么表情,没有感激也没有愤怒,仍然一个一个地捡可乐瓶,一下一下地弯腰。这时,另外一个身影出现了。21世纪教育网
一个满头大汗的男孩子跑了过来,他的手里也抓着几个可乐瓶。他跑进人群,见到了那个穿着破烂、背着一个大编织袋的老太婆,然后,他响响亮亮地叫了一声“妈妈”。我不用说你也会想象得到,在那样的环境下,在那样的地方,要叫出那声响亮的“妈妈”,需要多么大的勇气,需要多么勇敢。那些来听音乐会的人,那些穿着华丽的人,还有那些讥笑老太婆的人,都默默地看着这个壮实的男孩,眼中都充满了赞许。我不用说你也知道了,这男孩就是罗军。
从此,罗军成了我心目中最勇敢的人。
因为他在那种时候喊出了那声响亮的“妈妈”。
10.请简单谈谈这篇小小说在表达技巧上的高明之处。
答案: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娓娓道来,亲切自然,令人信服。
11.为什么说罗军是“最勇敢的人”?
答案:因为罗军在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对衣着十分破烂正在捡废品的妈妈响亮地叫了一声“妈妈”,而这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勇气做到的。
12.请充分展开联想,想象一下罗军叫完那声响亮的“妈妈”之后,母子二人的神态、表情、动作,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文段,放入原文倒数第3、4行之间。注意上下文的协调一致。21世纪教育网
答案:本题想象合理即可。但需注意上下文的连贯一致,如在这段文字中不能出现“罗军”这个名字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3.这篇小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这篇小小说饱含对善良人性的深切呼唤,同时对当今世人爱慕虚荣、搞浮夸、好大喜功等恶习进行了嘲讽。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