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后巩固
剖析精彩文段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国关白作乱,侵犯朝鲜。朝鲜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有户部官奏准:目今兵兴之际,粮饷未充,暂开纳粟入监之例。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倒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自开了这例,两京太学生,各添至千人之外。内中有一人,姓李名甲,字干先,浙江绍兴府人氏。父亲李布政所生三儿,惟甲居长,自幼读书在庠,未得登科,援例入于北雍。因在京坐监,与同乡柳遇春监生同游教坊司院内,与一个名姬相遇。那名姬姓杜名媺,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21世纪教育网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暂开纳粟入监之例(入国子监)
B.好读书,好科举,好中(喜好)
C.自幼读书在庠(进了县学)21世纪教育网
D.援例入于北雍(北京的国子监)
解析:B项,便于,容易。
答案:B
2.“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体现了作者对杜十娘这样一位绝色美女误入风尘的同情和怜惜。
3.对杜十娘的一段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答案:对偶、夸张、比喻、比照。
4.小说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揭示了小说主要人物李甲的身份,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10题。
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屉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十娘遽投之江中。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众人齐声喝彩,喧声如雷。十娘又欲投之于江。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那孙富也来劝解。
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尚妄想枕席之欢乎!”又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倖。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当时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
5.解释下列词语。
(1)收佐中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惑于浮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困瘁:
答案:(1)收容我来辅佐你的夫人 (2)被别人的闲话迷惑 (3)困苦
6.“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痛哭”,联系上下文,试分析李甲后悔什么。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答案:他后悔自己对十娘拥有巨大财富知道得太晚了。表明李甲是一个见利忘义、重财轻义的卑鄙小人。
7.杜十娘自遇李甲,“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其私蓄之事为何临死方才相告?
答案:杜十娘未向李甲透露私蓄,这是作者在情节设置上的一个悬念,为小说高潮部分,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尽的戏剧化场景作了有力的铺垫。这实际上也是杜十娘爱情悲剧的一个暗示。从情感上来说,不告诉李甲其私蓄之事,是给自己或两人以后的生活留一条后路,若告诉了李甲,一怕李甲情感上难平,毕竟这钱财并非正道取之;二怕李甲大差大使,毕竟李甲曾有所为。
8.李甲与杜十娘备尝艰苦,好不容易走到一起,为何李甲最终对十娘中道而弃?
答案:李甲生性怯懦,没有自己的主张,任人摆布,绝不敢毅然打破在封建制度维护下虚伪的阶级体面,而维持他与杜十娘的共同生活。加之好利自私,畏惧家父威严,所以最终必然会中道而弃杜十娘。
9.杜十娘怒沉百宝自尽,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作者这样写,表明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这表明了作者对杜十娘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李甲、孙富的强烈鞭笞,表明了作者的爱憎。
10.小说最后安排杜十娘抱持宝匣,自投江心,试分析这样安排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答案:收到了悲剧的效果,以外貌美丽、心地善良的杜十娘的毁灭控诉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黑暗社会现实。
综合拓展提升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3题。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 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 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唯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浅,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吾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选自《三国演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有人评价此文说:“文之曲折至此,虽九曲武夷,不足拟之。”请结合选文分析。
答案:本段中童子不即传言,直待先生问有俗客来否,然后说及,是一曲;及既知之,却不及见,直待入内更衣,然后出迎,是又一曲;及初见时,刘备称誉再三,孔明谦让再三,只不肯赐教,是又一曲;及刘备又恳,方问其志若何,直待刘备促坐,细陈衷悯,然后为之画策,是又一曲;孔明虽为之画策,却又不肯出山,直待刘备涕泣以情,然后许诺,是又一曲;既已许诺,却复固辞聘物,直待刘备殷勤致意,然后恳受,是又一曲;及既受聘,却不即行,直待留宿一夜,然后同归新野,是又一曲。所以说:“文之曲折至此,虽九曲武夷,不足拟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隆中决策,展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使这一“智绝”人物一出场便熠熠生辉。本节中诸葛亮分析了当时怎样的形势?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答案:形势:诸葛亮认为曹操占有天时,孙权占有地利,而荆州为交通重镇,益州是天府之国。刘备占有人和,若跨荆州益州两地,外结孙权,则大业可成。
方针:争取荆州和益州两地,利用魏吴矛盾,造成鼎足之势;然后再徐图中原,进而实现统一。
13.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节,突出地表现其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品德。结合选文分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刘备欲再往访时斥责张飞太无礼,称诸葛亮为大贤,离草庐半里之外,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忙施礼,客气地称诸葛亮的童子为仙童,听说诸葛亮昼寝未醒,不让通报,徐步而入,拱立阶下,见面时,先下拜自称“汉室末胄”。这些都可看出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品德。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4—17题。
端州遗砚
郑洪杰
马回头村距县城85公里,偏僻闭塞,土地贫瘠,山丘荒秃。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外出巡视,坐骑面对凄荒,甩颈嘶鸣,不愿前行。马回头据此得名。
时至90年代,马回头村仍很贫困。唯一令村民骄傲的是,德高望重的恒运老人藏有一名砚。因有名砚,村民才开了几回眼界:不少年来,一辆又一辆豪华轿车不顾一路颠簸驶进村里。来者多为县长、文化局长和书法家,皆慕名赏砚。
一专家曾用掌心抚砚肌肤,又以笔杆轻轻叩之,后又持镜细观砚上圆点、花纹,最后方说,此砚是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出自肇庆溪河注入羚兰峡汇合处,即烂柯山老坑。你看,其色青紫莹润,石眼黑黄重晕,乃最珍贵的鹏鸽眼。这种砚,石质滋润,易于发墨,不损毫毛,实乃正品名砚哪!问其价,专家说不可估,《明一统志》上就有“匠石识山之脉理,凿一窟,自然有圆石青紫色,琢为砚,可值千金”之说,何况时至今日,又何况这正宗之精品哪!
专家一席话,说得赏者目瞪口呆,车回路转,又悄悄复找老人,许以全家迁往县城、子女就业,或出万元购之。但恒运老人只略略一笑说,受用不起,受用不起,执意不肯出手。
三年前,又有车入村,是才上任的林县长。不同的是林县长没访恒运老人,却随乡长村长在村里村外查看个仔细,同来的几个科技人员,登山岗,查地形,取土样,三天后方回县城。恒运老人站在村口,目送一路黄尘远去的车,捻须在手,轻轻微笑。
如今三年已过,马回头村已是果木飘香,猪羊肥壮。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三分心思。收获时节,一辆小车直奔老人家里,老人出迎,见是林县长,方喜出望外双手打拱,说,我料你该来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林县长说,前次来,父老贫苦,日月难捱,作为一县之长,怎有心情赏玩。今日专程来访,不知老人家肯否赐我眼福。
恒运老人乐呵呵取出名砚。但见那砚大如鱼盘,厚寸余,通体青紫,造化天成。林县长观罢惊呼一声,果然名不虚传,宝砚宝砚哪!
恒运老人便问县长,怎见得是宝砚?
林县长略一思忖说,砚质系水云母类粘土矿形成,因而细嫩柔和、磨之无声,是地道的端砚精品,通为历代的贡品哪!
恒运老人又问,你看这花纹怎样?
林县长谦谦一笑说,以我拙见,贵在花纹:这是砚中十几种花纹之最,叫鱼脑冻纹,可谓白如晴云,松似团絮,呵之欲动,触之欲起!老人复又追问,这石眼如何?
林县长再三观摩后说,这石眼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瞳子于内,是典型的活眼。
恒运老人听罢赞道,县长见地极是。还有,你看这图案雕琢细腻,两龙对舞呼呼生风,游云飘逸吹之欲散,更见古朴和价值。
林县长由衷赞道,正是正是,不知您老怎收藏了这等名砚极品?21世纪教育网
恒运老人告之说,我祖先曾在端州为知州当差,故有缘得之。
林县长悟道,果有渊源。又是一席话后,林县长欲起身告辞。老人伸手一拦说,慢!遵先祖遗嘱,为官清正,造福一方,又精通砚器者,当赠之。今日这砚就赠于林县长了,这也是老生心愿。言罢,双手托砚,请林县长纳之。
老人一番话,听得县长双眸湿润,情似波澜。他动情道,算来,我也门出丹青世家,祖父、父亲均有造诣。我自幼受其熏陶,也识得点墨在胸,略知文房四宝。可惜这等好砚,只闻未见。今日见了,已是眼福,怎能再生奢望呢。再说,这等厚礼,我无功无劳,如何受得起?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老人执意要送,林县长说,您老祖上既在端州为知州当差,可听过包拯三掷砚的传说。21世纪教育网
恒运老人说,当然知晓。庆历三年,包拯任端州知府,期满回京师时,没带走一砚。为表清正,还将朋友所赠之砚,尽掷于山沟中。
林县长说,想来,所掷也非寻常之砚吧。
恒运老人说,当然,皆是佳品。不瞒你说,此砚便是包拯所掷砚中之一。看这七颗石眼,列成勺形,正是相传七星北斗名砚!确为当年祖先目睹的包拯掷砚,因惜其珍,才历经艰难潜返山中寻觅。可惜其余或粉或损,唯有此砚落入草莽,得以保全,重见其辉。林县长闻听惊异,连声感慨说,历经九百余年,不料在这里看到传说中之古砚。老人家,这砚我更不能收了。您老就精心收藏,一为马回头村留一财富,二以砚为证为鉴,将佳话说于来访者,岂不更有其用吗? 老人再三欲赠,终见林县长言辞恳切,态度肃正,只好双手颤颤将砚收回放好。之后,两双手紧握良久,林县长才登车惜别。
回望渐逝远去的车子,恒运老人竟潸然落泪,由衷感叹说,清如水,明如镜,爱子民,前不见古人,后却有来者!这等好官,只盼多些,再多些!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精华本)
14.文章第3段写专家对端砚的鉴赏,表达了端砚的哪些特点?作用是什么?
答案:特点:产地历史悠久;色晕最珍贵;质地正品名砚;是无价之宝。作用:突出这方端砚的名贵,为下文设置悬念。
15.(1)文中写恒运老人“略略一笑”“轻轻微笑”“潸然落泪”,分别表达了老人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2)当林县长带领人们把马回头村治理得“果木飘香,猪羊肥壮”时,“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三分心思”。表达了老人什么样的心理?
答案:(1)略略一笑:对许愿求砚者的不屑一顾。轻轻微笑:对林县长的赏识和赞许。潸然落泪:对林县长发自内心的赞叹。
(2)对在林县长带领下马回头村发生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觉得这方珍贵的古砚终于可以名花有主,但同时又担心林县长不懂砚器的矛盾心理。
16.文章开头写“不少年来,一辆又一辆豪华轿车不顾一路颠簸驶进村里。来者多为县长、文化局长和书法家,皆慕名赏砚”,有何作用?
答案:不仅从侧面突出了古砚的珍贵,而且含蓄讽刺了个别官员尸位素餐、不知造福人民的丑恶嘴脸。
17.林县长对古砚的评价和援引“包拯三掷砚”的传说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评价:表达了林县长对古砚的精通和内行,说明他真正懂得古砚的价值;从侧面突出了他的清正廉洁。援引传说:表达了林县长希望像包拯那样为官清正廉洁,不愿接受赠送、将古砚据为己有的心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