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师说》
韩愈
———《师说》书法作品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
知识卡片(一):名人说“师”
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一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数十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一直守墓六年。
子贡结庐守墓
知识卡片(二):尊师典故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知识卡片(三):作者介绍
古文运动: 是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知识卡片(四):古文运动
知识卡片(五):题目解“说”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马说》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据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
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
知识卡片(六):写作背景
乐师 句读
或不焉 相师
谀 郯子
苌弘 老聃
蟠 经传
贻 巫医
(yuè)
(dòu)
(yú)
(tán)
(cháng)
(dān)
(pán)
(wū)
(fǒu)
(xiāng)
(zhuàn)
(yí)
知识卡片(七):生字读音
研读
第一自然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
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受通授,传授
承接连词
疑问代词,谁
转折连词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靠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疑惑,如果不跟老师,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始终不能解答了。
跟从
指示代词,那些
动词,成为
求学的人
用来……
疑难
出生在我前头,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作老师;出生在我后面,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做老师。
我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大小,道理存在的,就是老师所在的。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也。
介词,在
介词,比
承接连词
意动用法以之为师
发语词
哪里知道
结构助词,无义
因此,所以
存在的地方
研读
第二自然段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唉,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从师的风尚
取独
超出(一般人)
以……为耻
尚且,还
承接连词
低于
……的原因
揣度语气副词,大约,大概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为可耻,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教孩子们文字,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不理解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我未能看出那种明白的!
对于
以……为耻
指示代词,那些
代词,指书
文辞的休止和停顿
指示代词,那些
宾前,不知句读
通否
研读
第三自然段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
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有专长,如此罢了。
固定的老师
以……为师
这类人
不一定
介词,比
懂得道理
专门研究
代词,此
研读
第四自然段
李家的孩子蟠,年纪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的正道,写《师说》送给他。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先秦及秦汉散文
普遍
音节助词,不译
介词,被
介词,向
目的连词,来
赠送
代词
文章小结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
2老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
3择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
状语后置句: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而耻学于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知识卡片(八):特殊句式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 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 传授)
⑧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 军队)
知识卡片(九):一词多义
【师】
【之】
①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 (指示代词,“这些”、“那些”)
③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⑤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无意义)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些 )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
大概 )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课后作业
1、朗读并试背全文。
2、《导学练》练习册《师说》13-16页写完。
3、将文中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记在积累本上,以便熟悉运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