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7 14:4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都市大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椽子(chuán) 胚胎(tāi) 溘然(kè) 苔径(tāi)
B.敷衍(fū) 侮蔑(wǔ) 空寥(liào) 脊骨(jǐ)
C.皮夹(jiā) 褶皱(zhòu) 辗轧(zhá) 剔透(tī)
D.扃牖(yǒu) 模样(mú) 埋怨(mán) 湛蓝(zh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抗衡 消毁 染指 轰然洞开
B.僭用 精悍 倾泄 转瞬即逝
C.荒诞 荡漾 理睬 杯盘狼藉
D.端详 闪铄 禀赋 沁人心脾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B.激情满怀一诺千金之时,人们可以对天地盟誓,但怎么可以想象有人面对一条领带或者一只沙发盟誓?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昆虫学家们发现他们以为在几年前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卷土重来,而且有了新麻烦:刚出现时毫不起眼的某种昆虫会迅速繁衍成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这鸟,像一个熟人  邓建华
有朋友,美食家一个。多次邀约,去三地四县交界处,一个水乡小镇。吃野鸟,有斑鸠、八哥,还有麻雀。正宗的,点杀,价格绝对温柔。
好吃,人之本能。去吧,不去白不去。
果然,在一幢农舍,有一只大鸟笼,摆在前坪,笼中,百鸟争鸣。有牛屎八哥,未成年斑鸠,跛脚鹭鸶,还有寻死寻活的麻雀,呆头呆脑的对鸭。问价,老板娘说,随你点,78元一份。再问,多少只算一份。再答,那看什么鸟,比如斑鸠,5只算一份。然后,逐一作答,态度极为友好。
这是家养的吧?我说。老板娘一笑,可能吗?
老板娘就谈起捕鸟经。水乡植被好,食物多,南来北往鸟们,误撞遮天网上,必被生擒,无一走漏。所谓遮天网,即在自家的平顶楼上,或湖洲,或田畴,高高竖两根木杆,其中挂一白色丝网。鸟类欢天喜地而过,怎会留意祸从天降。周边有卖网者。16元一张,便宜。捕成年鸟一只,赚10元,有多少,这家店全收。
哦,这么回事。
我蹲在鸟笼边,注意一只黑色的八哥。它眼珠转转,那神态,曾相识。或者说,它瞧我,像一个熟人。
我想起前几月,我窗台上的桅子花盆下,一只黑鸟不知何时,垒下一只精致的鸟巢。而我在窗内赶写一本书。就这样,我的作品集未完成,鸟的作品却精巧至极,令人叹服。我观察这位客人,她很勤奋,也很浪漫。不几日,还带着男朋友,来到新巢。又不多日,产下5枚鸟蛋。她专心孵护,数日,出来几只鸟仔。她天天出去捉虫,一趟一趟送回来,哺喂幼鸟。间或,公鸟会一同而来。鸟仔特别好玩,只要一有动静,就以为母亲归来,马上张嘴,嘎嘎叫唤。
这只黑鸟,在我的窗头,养了两窝,共10个孩子。待小鸟飞走,母鸟就离开了。那只鸟巢,因无鸟维修,逐渐衰落,慢慢腐烂,成了桅子花的养料。
曾经我想,这母鸟为什么不回?有了新址,恁自和男朋友快活去了?或是老了,飞不动了?现在看来,更大的可能是,站到这个笼中来了。或者,曾经在这笼中,哀成绝唱。那鸟,面临点杀,她会想起什么,她的男朋友?她的10个孩子?隔窗相望的,默默做着文章,从不相扰她的文字客?不得而知,也不敢臆想。顿感秋凉。
我花10元,买了那只看我像熟人的黑鸟。在我的阳台上,放飞一个艳阳天。开始愁闷,尔后释然。我有什么能力,去保护这些灵性的物类?我不是不吃晕的僧侣,也不是为捕杀鸟类而痛心疾首的动物家。我想的,仅是修复一个故事,一只黑鸟幸福一家的温馨。我不堪凝视,一个破鸟巢,在秋风中抖动,唤不回那只知冷知热的鸟……。我也思考,每一个人放飞一个故事,又有多少只鸟重归温馨,这张天网不是更加宏大么?
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中谈到小镇吃野鸟时说“正宗的,点杀,价格绝对温柔”,这里的“温柔”是指价格不高,以此表达朋友的热情。
B.文章说到一只黑鸟结巢养雏的故事,表明虽然自己做的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而对于鸟类却是大事,认为大家都可以做这种爱护鸟类的“小事”
C.“在我的阳台上,放飞一个艳阳天”,意为让黑鸟回到大自然,回到它们的自由天地,就是黑鸟的美丽的日子,也是我的美丽的日子。
D.文章最后一段以“我有什么能力,去保护这些灵性的物类?”的设问开头,作者谴责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的举动的同时,强调自己低微和无奈。
E.作者以己及人,委婉地提出,如果人类都能从爱护生灵的善心出发,是可以纺织一个惩治残酷捕杀动物这一举动的宏大的“天网”的。
5.文章删去画线的句子“顿感秋凉”,并不影响全文意思的表达,作者为什么要加这一句,谈谈你的理解。(4分)
6.本文虽短,但写作很有特色,请举例加以赏析。(6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史记。孔子世家》)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色作 作:改变。
B.子路愠见 愠:恼怒
C.意者 吾未仁也 意:意见
D.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顺:合乎人意。
8.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9.对于孔子对待三个学生的态度,看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热情赞扬了颜回,批评了子路和子贡;相形之下,对子贡批
评得严厉。
B.孔子热情赞扬了颜回,批评了子路和子贡!相形之下,对子路批
评得严厉
C.孔子对三个学生都作了批评,只是对颜回批评得很含蓄。
D.孔子对子路、子贡的批评态度相同,对颜回作了含蓄的赞扬。
10.下列对本文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的一个故事: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蔡的执政大夫恐怕孔子被楚重用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在病中仍弹琴并批评教育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后来楚王发兵来接,孔子才得脱险。
B.这是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的一个故事: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蔡的执政大夫恐怕孔子被楚国重用后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也产生了悲观情绪,发出“吾道吾邪”的疑问。只因颜回的一番答话才使他
重新振作起来。后来楚王发兵来接,孔子才得脱险。
C.孔子在去楚国途中被陈、蔡的执政大夫发兵围困在旷野上,既不能脱身,又没有粮吃;他的一些学生很有怨气,孔子对他的学生作了批评教育,平息了他们的怨气。
D.孔子在去楚国途中被陈蔡的执政者发兵围困在旷野上,既不能脱身,又没有粮吃,他的一些学生心中也很有怨气。但面对困境,孔子意志坚定,情绪乐观,并联系实际,有说服力地批评教育了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显示了大教育家的风度。
11.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4分)
虽 然 夫 子 推 而 行 之 不 容 何 病 不 容 然 后 见 君 子 夫 道 之 不 修 也 是 吾 丑 也 夫 道 既已 大 修 而 不 用 是 有 国 者 之 丑 也 不 容 何 病 不 容 然 后 见 君 子 孔 子 欣 然 而 笑 曰 有 是 哉 颜 氏 之 子 使 尔 多 财 吾 为 尔 宰 于 是 使 子 贡 至 楚 楚 昭 王 兴 师 迎 孔 子 然 后 得 免。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②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四、默写
根据教材,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9分 每空1分)
12.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
13.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14.那河畔的金柳, , ,在我心头荡漾。
15.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6.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17.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请结合这首词说明“感慨遂深”的含义。(4分)

六、作文
18.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C
3.C
4.AD(A“以此表达对朋友的热情”有误。“温柔”从字面上看是指价格不高,实际上与前面“点杀”相联系,作者在此讽刺人类因满足个人私欲捕杀野生动物的残忍。D作者没有强调自己“低微和无奈”。)
5.一语双关,这里既是指时令是秋季,气候给人的感觉凉飕飕的;更是指作者想到这只八哥的遭遇和推想其情感(在作者看来,鸟类也有情感),感到心凉。
6.①以小见大,以一只八哥的命运,提示大家所关注的动物保护问题,以及人类的以己推物的心理。②文章前后照应,前文提到鸟巢的“不知何时垒下”,后文又提到的“从不相扰她”相照应;自己的“修复一个故事”与每一个人的“放飞一个故事”相照应。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如:从农舍前坪的“一只大笼”与窗台上的栀子花盆下“一只精致的鸟巢”构成对比,“鸟类欢天喜地而过,怎会留意祸从天降”中“欢天喜地”“祸从天降”构成对比;“放飞一个艳阳天”中的“艳阳天”使用了暗喻;“我有什么能力,去保护这些灵性的物类?”运用了设问。(其他说法,能言之成理即可)
7.C
8.B
9.A
10.D
11.
(1)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每4处1分,共4分。)
(2)①译:君子遭到困穷时能够把持自己,小人遭到困穷的话,那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困”,动词,“坚守”、“保持”的意思。“滥”的本义是“大水漫出”,由此引申“控制不住”。注意这两 词的译法及句意的通畅。共3分)
②译:难道是我的道理有什么不对吗?我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道”用其引申义“道理、主张、规律。”1分。注意“何为于此”的译法,2分。)
[参考译文]
孔子迁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进攻陈国。楚国前来救陈。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蔡两国的边境上,楚国就派了专人来聘请孔子。孔子正打算应聘前去见礼,陈蔡两国的大人就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者,凡是他所讽刺讥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所在。如今他长久留住在我们陈、蔡两国之间,各位大夫的所作所为,都不适合仲尼的观点意思。现在的楚,是个强大的国家,却来礼聘孔子;楚国如果真用了孔子,那我们陈、蔡两国掌政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双方都派了人一起把孔子围困在荒野上,动弹不得,粮食也断绝了,随行弟子饿病了,都打不起精神来。孔子却照样不停地讲他的学,朗诵他的书,弹他的琴,唱他的歌。子路满怀懊恼的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会有这样困穷的时候吗?”孔子说:“会有的,只不过君子遭到困穷时能够把持自己,小人遭到穷困的话,那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
子贡的神色也变了,孔子对他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多方去学习而把学来的牢记在心里的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对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把握住事物相通的基本道理,而加以统摄贯通的。”
孔子知道弟子心中有着懊恼不平,于是召子路前来问他说:“《诗》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偏偏巡行在旷野之中。’难道是我的道理有什么不对吗?我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想必是我们的仁德不够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不足吧?所以人家不放我们通行 。”孔子说:“有这个道理吗?仲由,假使有仁德的人便能信任,那伯夷、叔齐怎会饿死在首阳山呢?假使有智谋的人能通行无阻,那王子比干怎会被纣王剖心呢?”子路退出,子贡进来相见。孔子说:“赐啊!《诗》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偏偏巡行在旷野之中’难道是我的道理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我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道理是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人就不能容受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迁就一些!”孔子说:“赐,好农夫虽然善于播种五谷,却不一定准会有好收成;好工匠能有精巧的手艺,所作却不一定能尽合人意;君子能够修治他的道术,就像治丝结网一般,先建立最基本的大纲统绪,再依序疏理结扎,但不一定能容合于当世。现在你不去修治自己的道术,反而想降格来苟合求容,赐啊!你的志向就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了,颜回进来相见。孔子说:“颜回啊!《诗》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偏偏巡行在旷野之中。’难道是我的道理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我会落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主张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人就不能够容受。然而,老师照着自己的主张推广做去,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关系?人家不能容,正见得老师是一位君子呢!一个人道术不修治,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道术既已大大地修成而不被人所用,那是国的执政大臣的耻辱了。不被容受有什么关系?人家不能容,正见得自己是一位君子呢!”孔子听了欣慰的笑了,说道:“有这回事吗?颜家的子弟呀!假使你能有很多财富的话,我真愿意做你的家宰,替你经理财用呢!”于是差了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便派兵前来迎护孔子,才免去了这场灾祸。
12.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13.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14.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15.风萧萧兮易水寒
16.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7.
(1)词中写了春天的落花、寒雨、晚风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凄风苦雨打落花的悲凉画面。
(2) “感慨遂深”指词人的思想感情深沉蕴藉。上阕写风雨中落花飘零,下阕中词人将残花想象成泪美人,她似乎哀告词人趁残红尚在多饮几杯,只怕不能重逢了,从而委婉表达出一位亡国之君朝不保夕的沉痛与绝望。“人生长恨水长东”两个“长”字相加更强化其悲痛之情。
全诗赏析:
这首小词即景抒情。词人感伤暮春时节的春花凋谢,觉得春花遭受风雨摧残,好不凄凉,借此来抒发国破家亡的痛与悲,感叹人生无常、愁恨悠悠。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爱恨情愁总是无穷无尽,但唯有李煜笔下的愁恨更让人为之感动,为之动容。几近口语的寥寥数字,直率而真挚地写出了他作为亡国之君独有的愁怅,随意中尽显词人才情。较之风花雪月,男女之情的愁苦更深、更痛。??????????????
???“林花”与“春红”本是美好时节春天姹紫嫣红色彩的表征,如此美好,却“谢了”,并且谢得“太匆匆”!“谢了”,觉痛,“太匆匆”就更痛,蕴含着词人对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无限感叹。对林花匆匆凋谢的“无奈”,归结于“朝来寒雨晚来风”。看似大自然对林花的风雨摧残、是自然规律,实则暗喻其国破家亡缘于外力无情的打击。“无奈”写出了复国无望前途渺茫的心境。??????????????
????下片“胭脂泪”是用拟人的手法,将寒雨打落春花喻女子流泪的胭脂面,这不尤让人想到人面桃花的诗句。花本无泪,乃人有泪,当年的宫娥嫔妃(gong1?e2?pin2?fei1,娥:美女。嫔:皇帝的妾;皇宫中的女官。妃:皇帝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子。妃嫔:泛指皇帝的妾),她们的命运也许正恰如这寒雨打落的春花吧。此泪也应是李煜心灵的血泪,仅仅三字凄惋痛惜之情便跃然纸上。真是让后人赞叹啊!“相留醉”写出人花相依如痴如醉,落花伴失意人。怎奈风雨无情,美景难再。而“几时重”分明是词人盼望美景重现,盼望他昔日惬意的生活能重来。可一切都不可能,“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啊!以恨喻人生、以水喻恨情,人生恨也悠悠,水也无情,滚滚东流。词人仿佛是开闸泻情,出也奔涌,驻也汹涌。??????????????????
自古以水喻愁恨的诗句多多,如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白的“一水牵愁万里长”等等,而李煜这痛彻肺腑发出的人生感叹奔放中所富含的人生哲理,由于他个人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和他的幽恨才情成就了他的词风转变,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审美意境。
18.略
作文题是新材料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时代生活,命题视野更开阔,有时代感,有思辨性。考生可以从多角度立意,开放性强,从文化继承、科技与人文等方面的话题都可以构思文章;表达方式和文体方面,作文题不限体裁,学生可选择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