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客至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客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7 15:0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客至杜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友情类诗句客
至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相过:拜访解题鉴赏要点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从“但见”二字我们可以窥知诗人心中的奥秘:原来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可是不见人来,但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承前,意思是既无人来,也就懒得去扫门前的花径,由它凌乱下去,表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只好甘守寂寞了。这其实正是为下句作铺垫,因为下句说的就是“客至”,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已多日不闻敲门声了,颇有冷落之感,这天忽闻有人敲门,急忙跑去,开门一看,惊喜万分,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来了,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生气盎然。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套话,句句都是实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套话,句句都是实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 《客至》尾联的“忽转别意式”写法——结尾处写“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两句意蕴丰富,耐人咀嚼,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突出了主要内容。尽宾主之欢,表现诚朴、率真的态度。
第二,留有想象的余地。邻翁来了没有呢? 邻翁是谁呢?这些回味让诗歌的意境更深了一层。
第三,表明感情之深。如果仅是泛泛之交,或者友情不是特别深厚,谁还会邀邻陪酒呢?
第四,再次掀起高潮。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第五,构思奇特绝妙。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既见不凡之人,又见不俗之情。 盼客客至待客邀邻闲适 孤寂喜出望外殷勤 亲密兴奋 真率喜内容感情感情基调情景交融生活细节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首联写延客之状。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造访之人。忽闻通报,有贵客来临,只得循礼恭迎。但“老病人扶”,“再拜”艰“难”。表现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
颔联写惊讶之情。我岂有文名,您徒劳过访。傲岸之态可掬,嘲讽之意自见。
颈联写款待之事。你这位“佳客 ”,入门就“坐”,“淹留”“竟日”,我虽不能盛馔相饷,也算尽礼了。我一生食“粗粝”,身为“腐儒”,款待不周,还望多多包涵。
尾联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药栏”,花药之栏,“看药栏”,即看花。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比较阅读 比较《客至》和《宾至》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说说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题。
两首诗都是写迎接和招待客人的,但由于对象与诗人的情感关系的不同,“宾是贵介之宾,客是相知之客”,这样就造成了诗人表达的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别。《客至》的情感显得真挚深厚、亲切融洽、富有生活气息;《宾至》虽也是真实情感,但由于对方是“贵介之宾”,所以也就显得客套和拘谨,有应酬和敬而远之的成分。在用语上,前者通俗明白,如话家常;后者庄重严肃,语带调侃。正因为有以上的区别,所以用“客”、“宾”分别为题。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课外鉴赏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背景介绍 这首诗的诗眼是“事事幽”三字,第二、三联分别从物事和人事两方面表现诗眼。
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
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所表达的感情:
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压痛点。一旦分禄赐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
所以,我们无妨说,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艰窭贫困、依人为活的一代诗宗,在暂得栖息,甫能安居的同时,便吐露这样悲酸的话语,实在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沉郁顿挫”是杜甫自评和诗家公认的风格。
“沉郁”是指其诗以精炼的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顿挫”是指其诗的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激愤难抑。
“沉郁顿挫”风格的完美体现,使它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杜诗的另一种语言风格:清新 朴实 自然春夜喜雨
好 雨 知 时 节,
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夜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江畔独步寻花
黄 四 娘 家 花 满 蹊,
千 朵 万 朵 压 枝 低。
留 连 戏 蝶 时 时 舞,
自 在 娇 莺 恰 恰 啼。绝 句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绝句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