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复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濠梁(hāo) 鲲鹏(kūn) 抟(tuán) 迁徙(xǐ)
B.嘉肴(jiā) 弗食(fú) 兑命(yuè) 教学相长(chánɡ)
C.骈死(pián) 一食(shí) 外见(xiàn) 敕书(chì)
D.广厦(xià) 两鬓(bìn) 呜呼(wū) 辗冰辙(niǎn)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北冥有鱼(同“溟”,湖泊) B.不知其旨(味美)
C.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D.讲信修睦(培养)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译文:《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马一样来喂养它。
D.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一点儿也不感到可惜。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食之不能尽其材/林尽水源 B.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道之行也 D.虽有嘉肴/虽有千里之能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弱冠、豆蔻、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都是古代对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6.《虽有嘉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怎样的道理
答:__ __
7.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
(1)零落成泥碾作尘,__ 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2)__ __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__ __ ,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4)__ __ ,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北冥有鱼》中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 。
(6)《送友人》中,诗人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
“__ __,__ __ 。”
8.名著阅读。
保尔顿时惊喜地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有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1)这段文字选自小说 ,主要用了 描写来刻画主人公保尔。
(2)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枪”有关的哪两个情节 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字。
答:__ 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马诗(其五)①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②月似钩③。
何当④金络脑⑤,快走踏清秋。
①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②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③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④何当:何时将要。⑤金络脑:金络头,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9.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一、二句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象。
B.第三句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地传出无限企盼之意,有唱叹之味。
C.“金络脑”指贵重的马具,象征着马受重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情。
10.简析一下“快走踏清秋”中“快走”二字有什么意味
答:__ __
11.结合提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提示:诗歌中的比兴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答:__ 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 ”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
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B.策之不以其道(道路)
C.是子不欲吾善也(好) D.因下彭氏之子(于是)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伯乐不常有 而子不欲我见伊尹
B.执策而临之 令彭氏之子御
C.其真无马邪 既出,得其船
D.骈死于槽枥之间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
14.用“/”划分文中画线句子的节奏。(限两处)
彭 氏 之 子 半 道 而 问 曰
答:__ 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 __
(2)君将何之
译文:__ __
16. 文中的“食马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__ __。
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的态度是:__ __。
(三)文言文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②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③,无所陈④之;使民复结绳而用⑤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①什伯之器:指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伯:极言其多。②重死:畏死。即不轻易冒生命危险而妄动。③甲兵:铠甲和兵器。④陈:陈放,摆列。⑤结绳而用:上古之时,没有文字,人们记事大都以结绳为标志。这里指百姓有纯朴的本性。
17.解释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 ) (2)是谓大同( )
(3)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 (4)小国寡民(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 __
(2)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__ __
19.划分句子节奏(限三处)。
甘 其 食 美 其 服 安 其 居 乐 其 俗
答:__ __
20.甲文的“大同”社会和乙文的“小国寡民”社会有何异同
答:__ __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1.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 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 __
2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可敬的边防战士陈祥榕,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你是那样勇敢;“素心托高洁”,坚强的中学校长张桂梅,面对命运的危崖,你是那样坚定……
我们的身边,也有勇敢的你、自信的你、善良的你……无数这样的“你”,让我们欣赏、敬佩、感动……
请以“这样的你,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要求:(1)不得套作、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3)字数不少于600字。(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答:__ __
PAGE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复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濠梁(hāo) 鲲鹏(kūn) 抟(tuán) 迁徙(xǐ)
B.嘉肴(jiā) 弗食(fú) 兑命(yuè) 教学相长(chánɡ)
C.骈死(pián) 一食(shí) 外见(xiàn) 敕书(chì)
D.广厦(xià) 两鬓(bìn) 呜呼(wū) 辗冰辙(niǎn)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A.北冥有鱼(同“溟”,湖泊) B.不知其旨(味美)
C.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D.讲信修睦(培养)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D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译文:《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马一样来喂养它。
D.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一点儿也不感到可惜。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D )
A.食之不能尽其材/林尽水源 B.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道之行也 D.虽有嘉肴/虽有千里之能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C )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弱冠、豆蔻、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都是古代对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6.《虽有嘉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怎样的道理
答:__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__
7.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
(1)零落成泥碾作尘,__只有香如故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2)__拣尽寒枝不肯栖__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__可怜身上衣正单__ ,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4)__布衾多年冷似铁__ ,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北冥有鱼》中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6)《送友人》中,诗人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
“__浮云游子意__,__落日故人情__ 。”
8.名著阅读。
保尔顿时惊喜地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有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1)这段文字选自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主要用了 动作 描写来刻画主人公保尔。
(2)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枪”有关的哪两个情节 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字。
答:__保尔在砖瓦厂藏枪;中尉找枪。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马诗(其五)①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②月似钩③。
何当④金络脑⑤,快走踏清秋。
【注】①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②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③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④何当:何时将要。⑤金络脑:金络头,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9.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A.诗歌一、二句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象。
B.第三句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地传出无限企盼之意,有唱叹之味。
C.“金络脑”指贵重的马具,象征着马受重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情。
10.简析一下“快走踏清秋”中“快走”二字有什么意味
答:__“快走”二字,是指飞快地跑,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诗人借“快走踏清秋”表达了自己要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的愿望。__
11.结合提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提示:诗歌中的比兴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答:__诗歌的一、二句中运用“比”的手法,以雪喻沙,以钩喻月,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同时,诗人以平沙如雪、寒气凛凛的疆场起兴,以引出后面诗歌的抒情。诗歌采用比兴的手法,突出了边疆景物的特征,渲染了沙场肃杀的气氛,为诗人抒发渴望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愿望蓄势,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 ”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
【注】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 ( B )
A.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B.策之不以其道(道路)
C.是子不欲吾善也(好) D.因下彭氏之子(于是)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A.而伯乐不常有 而子不欲我见伊尹
B.执策而临之 令彭氏之子御
C.其真无马邪 既出,得其船
D.骈死于槽枥之间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
14.用“/”划分文中画线句子的节奏。(限两处)
彭 氏 之 子 半 道 而 问 曰
答:__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怎么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__
(2)君将何之
译文:__您这是要去哪里 __
16.【甲】文中的“食马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__不识人才,埋没人才__。
【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的态度是:__重视人才,尊重人才__。
(三)文言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②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③,无所陈④之;使民复结绳而用⑤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注】①什伯之器:指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伯:极言其多。②重死:畏死。即不轻易冒生命危险而妄动。③甲兵:铠甲和兵器。④陈:陈放,摆列。⑤结绳而用:上古之时,没有文字,人们记事大都以结绳为标志。这里指百姓有纯朴的本性。
17.解释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 培养 ) (2)是谓大同( 理想社会 )
(3)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即使 ) (4)小国寡民( 使……变小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__
(2)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__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__
19.划分句子节奏(限三处)。
甘 其 食 美 其 服 安 其 居 乐 其 俗
答:__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__
20.甲文的“大同”社会和乙文的“小国寡民”社会有何异同
答:__相同点:两种社会都很稳定,没有战争,人民都安居乐业。不同点:“大同”社会追求进步,“小国寡民”社会相对落后;“大同”社会人与人亲密无间,“小国寡民”社会人与人关系冷漠。__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1.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 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诗人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之苦做铺垫;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__
2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D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可敬的边防战士陈祥榕,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你是那样勇敢;“素心托高洁”,坚强的中学校长张桂梅,面对命运的危崖,你是那样坚定……
我们的身边,也有勇敢的你、自信的你、善良的你……无数这样的“你”,让我们欣赏、敬佩、感动……
请以“这样的你,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要求:(1)不得套作、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3)字数不少于600字。(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答:__略。__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