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复习 基础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复习 基础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3 19:24:38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复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赌注(dǔ)  撤回(chè)  符合(fǔ) 衰草连天(shuāi)
B.雾霭(ái) 狩猎(shòu) 腐蚀(shí) 冰雪融化(rónɡ)
C.纠正(jiū) 连翘(qiáo) 预料(yù) 风雪载途(zài)
D.缄默(xián) 劫难(jié) 纬度(wěi) 簌簌落下(sù)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孕育 玄殊 漂移 至密    
B.岛屿 香蒲 迁徒 描准
C.水洼 调零 弥漫 沙砾
D.山麓 萌发 次第 翩然
3.下列句中加点词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B )
A.寒流渐退,万物复苏。勤劳的精灵,追花逐蜜,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B.只要有目空一切的决心和勇气,任何困难就都不值得一提。
C.党旗下的宣誓,燃旺“初心火焰”。海枯石烂,誓言不移不忘。
D.检验科团队天衣无缝的配合,严防死守的检测,必能将隐患终结在检验防线,夺得抗疫胜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在青海,尕面片可是生活中不可不缺少的一道美食。
C.格库铁路开通后,从格尔木到库尔勒将由原来的26小时缩短至大约12小时左右。
D.7月的门源,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尽情绽放,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随风飘散。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平实、有的生动。阅读时,我们应注意这一点。
B.有的哲学家说,时间只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C.被称为科学迷的哥哥,介绍我看了两本书——“海底之谜”和“奇怪的科学现象”。
D.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6.名著阅读。
我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感恩图报;同时也希望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能讲究方式方法。请你将《傅雷家书》推荐给父母,并说明推荐理由。
答:__这本书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的指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循循善诱,感情真挚。__
7.班上开展“我爱祖国大好河山”主题演讲活动,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50 字左右)
答:__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开展“我爱祖国大好河山”演讲活动,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__
二、阅读理解
(一)古诗文阅读。
望 洞 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②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③。
  【注】①此诗作于长庆四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有一次他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②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③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8.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C )
A.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B.诗歌从一个“望”字着眼,都是写望中景象,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C.“潭面无风镜未磨”以丰富的想象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D.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9.联系《岳阳楼记》所表达的作者胸怀,结合全诗说说刘禹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__略。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①想象一下,在一个没有自来水、没有互联网信号、全年平均温度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度假胜地,你只有一台收音机、两千多只企鹅,和每天蜂拥而至的游客相伴,你以为这是在旅游 不是,这可是一份工作,在南极的邮局工作。
②在南极的北端有一座古迪耶岛,总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与南极其他地方相比,这里更具有烟火气息,因为这座岛上有一家全世界最南端的邮局。邮局的前身是洛克罗伊港科学考察站,始建于1941年,最初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探险队的一个基地。
③1996年,英国“南极洲遗产基金会”成立,5个英国人来到南极,把废置的科考基地改成了一个小型南极博物馆,供游客参观。这个地方也被《南极条约》确定为科考历史遗址,目前由该基金会负责管理。每到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南极的温度在零下5摄氏度到10摄氏度之间,冰面足够薄,船舶能够往返。每天有1~2艘船到达洛克罗伊港,游客们到达岛上后,会先参观博物馆,然后在邮局购买纪念邮票和明信片,也会从这里向亲朋好友寄出盖有南极邮戳的信件或包裹,整个夏季能带来约1.8万人次的游客和8万封往返邮件。
④从2011年开始,这家邮局每年夏季都要招聘3~4个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密切观察岛上居住的两千多只巴布亚企鹅,记录它们的数目,以及销售邮局礼品店的商品,做一些邮局日常维护工作。每年旅游盈利全部用于保护这块白色大陆上的其他英国历史遗迹。
⑤在南极数企鹅,卖礼品给顾客,这份工作看似光鲜,其实并不体面。岛上没有自来水,平均一周才能洗一次澡;没有电,也没有互联网信号,通信只能用卫星电话,且费用超高。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岛上的气味,两千多只企鹅是这里的“土著居民”,岛上地方不大,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企鹅,以及它们产生的粪便,不仅气味难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不小。要知道100只企鹅每天就可以产生大约5千克的粪便,工作人员平均每天要铲掉100千克企鹅的粪便。当然,这份工作的工资也比普通工作的工资高,每个月能拿到近2 000英镑,相当于人民币1.5万元。
⑥可是真的有人愿意去岛上工作吗 事实上,每年应聘的人非常多,且应聘者要通过初选、复试和培训,才能最终获得这个工作机会。劳拉·麦克尼尔是一位家住爱丁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她曾经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这家邮局工作,她把这段工作经历描述为“一生中独一无二的一次经历”。劳拉是在网上偶然发现这个工作机会的,申请后迅速进入了为期两天的选拔过程,并最终被选中。劳拉是个“南极迷”,在她看来能够免费去南极,还能在那里赚钱,十分酷炫。当初劳拉做出这个决定时,很多朋友都认为她疯了,但对劳拉而言,这份工作的意义并不在于金钱,而在于体验人类几乎未曾接触过的地球的最后一块土地。
⑦一位来自英国纽卡斯尔郡、名叫亚当斯的探险家也应聘过这个岗位。为了做好准备,他还专门聆听了一位企鹅学家的讲座,了解鸟类的生命周期,以及如何调查这些动物。亚当斯希望能够真真正正地为野生动物、为南极做一些事情,尽力保护企鹅,让它们不受游客的干扰。
⑧即便南极的工作条件恶劣,但这份工作依然魅力不减,毕竟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
(选自《今日文摘》2020第13期,有改动)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最后一段文字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即便删除,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没有影响。
B.全篇使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举例子。
C.第⑥段最后一句“而在于体验人类几乎未曾接触过的地球的最后一块土地”中的“几乎”是表示程度的词语,说明这一块土地在极大程度上还保留着原始面貌,鲜少有人踏足。
D.第⑦段在全文中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表明了这一份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11.阅读文章,请简要写出你对南极邮局这份工作的理解。
答:__略。__
12.文章的第①段和第②段是否可以调换顺序 谈谈你的看法。
答:__①、②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第①段放在开头,运用了设问修辞,问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答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第②段就是讲这份工作的所在地“在南极的北端的一座岛上”,所以顺序不能调换。__
13.文章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__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企鹅产出粪便之多,工作环境之恶劣,工作人员工作之艰辛。__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树  祖
贾梦玮
①我喜欢看树,特别是古树。每一次与古树相见,我总觉得是受了上天的眷顾与恩惠,否则千载悠悠、芸芸众生,凭什么我们就能相见。那些古树,几百年,上千年地活在世上,那要经历多少、怎样的时光 与古树对视,树当然不会改变,但看得久了,看树的人不由自主地有了变化,把自己看成了一棵树。
②树不再是“他”,而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你”。
③甘肃平凉多山,多树。平凉的树,都富有生气,而且活泼可爱,那是因为他们的老祖仍健在。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树们因此都是孩子:在老祖慈爱的目光下,他们都有小儿女的姿态。
④我们特地去甘肃平凉拜望被称为“华夏古槐王”的树祖。黄昏时分,我们登上半山腰,蓦然见到他——只能是他,那是祖、是王!虽然他头上没有皇冠,但那巨大的树冠一下震撼了我——皇冠是人为戴在头上,而树冠再壮观,也是从自己的身体里长出来的。品种是国槐,主干胸围十米多,七八个成人才能合围,树冠东西、南北宽都将近四十米,占地面积近两亩。有八大主枝,相互交缠,基围最小的也有三米,最大的近五米。躯干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五倍子等树种以及小麦、玉米等多种植物。都是“啃老族”。
⑤据专家考证,他的年龄是三千二百岁。三千二百年前,那还是商周,不知秦汉,无论魏晋,更不要说唐宋元明清了,如今的我们要花好大的劲儿、用多种参照系才能想象他的“老”。关键是,他仍健康,枝枝叶叶沛然有生气。绕树三匝,因为他年事特别高,我心中凛然;因为他老,我又有在他跟前撒欢耍赖的冲动。我们都是树祖膝下的孩子。
⑥当地朋友在树祖跟前放了桌子、板凳,摆上了水果、瓜子、茶水,我们坐着看树。树祖已经成为独特的具体,有他的前世今生,成了相对于我的“你”。树也有自我意识吧,那样,我也可以妄想成为树祖的“你”,我和你!我用眼睛听你,用耳朵看你,并用“心”转换意念,揣摩你。
⑦想当年,不知是何人栽下了你,或者只是一只鸟遗落了一颗种子,无心长成了你 三千多年来,你经历了太多的朝代更迭,多少风雨、彩虹,那都不算什么。多少暴风、雷电、地震、山火、虫害,你是怎么活下来的 此处在半山腰,古代应该人迹罕至,人为破坏不易。雷电因旁有山峰,击中你的机会减少;扎根处在宽阔的平地,地震不能把你震塌。人心险恶,我们怎么想那恶、那险都不为过,你是如何逃过无数劫难,那些险恶心思因为什么未能落实 “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你是怎样幸运地一次次躲过了刀斧之灾 根仍在汲取,叶仍在吐纳,空气和土壤一定是永不停歇地和你进行着交流互动。“南方水阔,北地风多”,一年又一年风的嘶吼,都未能拿你奈何。
⑧我就这样看着你,珍惜与你相处的短暂时光,虽然我根本没有资格跟你讨论“时光”。四周山峦逶迤,树木葱茏,山风来过,树声哼吼,贯通肺腑。懂树的朋友说,这里一定有充足的地下水源,你四处探路的根须早已与地下水源接通,至少三千多年来从未枯竭。
⑨古树从来不是孤独的,你一定不是单个的存在。这里的树活得长,有风气、有遗传。在离古槐王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的地方还有一棵年龄相仿的国槐。大概是在历史上受了雷击,那棵树只有半个身子还活着,活着的半个身子倒也是生机盎然。我想,千百年来,你和这位“半身不遂”的兄弟,一定有着独特的信息系统,天上、地下,想必一直互通着信息。天上有风信、地下有根须的脉冲,你们并不寂寞。
⑩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千二百年,这样的情形似乎以后也不会改变。想象你们的未来,我有担忧,居然也有信心。 (摘编自《新华文摘》2021年第2期)
14.阅读全文,概括“树祖”的特征。
答:__高大、粗壮、占地面积广、古老、健康、坚强不屈。__
15.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__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感情强烈地写出了“树祖”的生命力旺盛,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叹之情。__
16.文章中对“树祖”的称谓先用“他”后来用“你”,简要分析原因。
答:__用“他”而不是“它”,表达了“我”对“树祖”的尊敬和倚赖之情;用“你”,更直接亲切地面对面交流,表达了“我”对“树祖”的赞美之情。__
17.“树祖”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结合全文,探究“树祖”的象征意义。
答:__略。__
三、作文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答:__略。__
PAGE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复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赌注(dǔ)  撤回(chè)  符合(fǔ) 衰草连天(shuāi)
B.雾霭(ái) 狩猎(shòu) 腐蚀(shí) 冰雪融化(rónɡ)
C.纠正(jiū) 连翘(qiáo) 预料(yù) 风雪载途(zài)
D.缄默(xián) 劫难(jié) 纬度(wěi) 簌簌落下(sù)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孕育 玄殊 漂移 至密    
B.岛屿 香蒲 迁徒 描准
C.水洼 调零 弥漫 沙砾
D.山麓 萌发 次第 翩然
3.下列句中加点词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寒流渐退,万物复苏。勤劳的精灵,追花逐蜜,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B.只要有目空一切的决心和勇气,任何困难就都不值得一提。
C.党旗下的宣誓,燃旺“初心火焰”。海枯石烂,誓言不移不忘。
D.检验科团队天衣无缝的配合,严防死守的检测,必能将隐患终结在检验防线,夺得抗疫胜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在青海,尕面片可是生活中不可不缺少的一道美食。
C.格库铁路开通后,从格尔木到库尔勒将由原来的26小时缩短至大约12小时左右。
D.7月的门源,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尽情绽放,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随风飘散。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平实、有的生动。阅读时,我们应注意这一点。
B.有的哲学家说,时间只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C.被称为科学迷的哥哥,介绍我看了两本书——“海底之谜”和“奇怪的科学现象”。
D.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6.名著阅读。
我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感恩图报;同时也希望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能讲究方式方法。请你将《傅雷家书》推荐给父母,并说明推荐理由。
答:__ __
7.班上开展“我爱祖国大好河山”主题演讲活动,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50 字左右)
答:__ __
二、阅读理解
(一)古诗文阅读。
望 洞 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②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③。
   ①此诗作于长庆四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有一次他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②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③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8.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B.诗歌从一个“望”字着眼,都是写望中景象,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C.“潭面无风镜未磨”以丰富的想象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D.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9.联系《岳阳楼记》所表达的作者胸怀,结合全诗说说刘禹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__ 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①想象一下,在一个没有自来水、没有互联网信号、全年平均温度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度假胜地,你只有一台收音机、两千多只企鹅,和每天蜂拥而至的游客相伴,你以为这是在旅游 不是,这可是一份工作,在南极的邮局工作。
②在南极的北端有一座古迪耶岛,总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与南极其他地方相比,这里更具有烟火气息,因为这座岛上有一家全世界最南端的邮局。邮局的前身是洛克罗伊港科学考察站,始建于1941年,最初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探险队的一个基地。
③1996年,英国“南极洲遗产基金会”成立,5个英国人来到南极,把废置的科考基地改成了一个小型南极博物馆,供游客参观。这个地方也被《南极条约》确定为科考历史遗址,目前由该基金会负责管理。每到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南极的温度在零下5摄氏度到10摄氏度之间,冰面足够薄,船舶能够往返。每天有1~2艘船到达洛克罗伊港,游客们到达岛上后,会先参观博物馆,然后在邮局购买纪念邮票和明信片,也会从这里向亲朋好友寄出盖有南极邮戳的信件或包裹,整个夏季能带来约1.8万人次的游客和8万封往返邮件。
④从2011年开始,这家邮局每年夏季都要招聘3~4个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密切观察岛上居住的两千多只巴布亚企鹅,记录它们的数目,以及销售邮局礼品店的商品,做一些邮局日常维护工作。每年旅游盈利全部用于保护这块白色大陆上的其他英国历史遗迹。
⑤在南极数企鹅,卖礼品给顾客,这份工作看似光鲜,其实并不体面。岛上没有自来水,平均一周才能洗一次澡;没有电,也没有互联网信号,通信只能用卫星电话,且费用超高。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岛上的气味,两千多只企鹅是这里的“土著居民”,岛上地方不大,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企鹅,以及它们产生的粪便,不仅气味难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不小。要知道100只企鹅每天就可以产生大约5千克的粪便,工作人员平均每天要铲掉100千克企鹅的粪便。当然,这份工作的工资也比普通工作的工资高,每个月能拿到近2 000英镑,相当于人民币1.5万元。
⑥可是真的有人愿意去岛上工作吗 事实上,每年应聘的人非常多,且应聘者要通过初选、复试和培训,才能最终获得这个工作机会。劳拉·麦克尼尔是一位家住爱丁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她曾经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这家邮局工作,她把这段工作经历描述为“一生中独一无二的一次经历”。劳拉是在网上偶然发现这个工作机会的,申请后迅速进入了为期两天的选拔过程,并最终被选中。劳拉是个“南极迷”,在她看来能够免费去南极,还能在那里赚钱,十分酷炫。当初劳拉做出这个决定时,很多朋友都认为她疯了,但对劳拉而言,这份工作的意义并不在于金钱,而在于体验人类几乎未曾接触过的地球的最后一块土地。
⑦一位来自英国纽卡斯尔郡、名叫亚当斯的探险家也应聘过这个岗位。为了做好准备,他还专门聆听了一位企鹅学家的讲座,了解鸟类的生命周期,以及如何调查这些动物。亚当斯希望能够真真正正地为野生动物、为南极做一些事情,尽力保护企鹅,让它们不受游客的干扰。
⑧即便南极的工作条件恶劣,但这份工作依然魅力不减,毕竟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
(选自《今日文摘》2020第13期,有改动)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后一段文字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即便删除,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没有影响。
B.全篇使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举例子。
C.第⑥段最后一句“而在于体验人类几乎未曾接触过的地球的最后一块土地”中的“几乎”是表示程度的词语,说明这一块土地在极大程度上还保留着原始面貌,鲜少有人踏足。
D.第⑦段在全文中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表明了这一份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11.阅读文章,请简要写出你对南极邮局这份工作的理解。
答:__ __
12.文章的第①段和第②段是否可以调换顺序 谈谈你的看法。
答:__ __
13.文章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__ __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树  祖
贾梦玮
①我喜欢看树,特别是古树。每一次与古树相见,我总觉得是受了上天的眷顾与恩惠,否则千载悠悠、芸芸众生,凭什么我们就能相见。那些古树,几百年,上千年地活在世上,那要经历多少、怎样的时光 与古树对视,树当然不会改变,但看得久了,看树的人不由自主地有了变化,把自己看成了一棵树。
②树不再是“他”,而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你”。
③甘肃平凉多山,多树。平凉的树,都富有生气,而且活泼可爱,那是因为他们的老祖仍健在。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树们因此都是孩子:在老祖慈爱的目光下,他们都有小儿女的姿态。
④我们特地去甘肃平凉拜望被称为“华夏古槐王”的树祖。黄昏时分,我们登上半山腰,蓦然见到他——只能是他,那是祖、是王!虽然他头上没有皇冠,但那巨大的树冠一下震撼了我——皇冠是人为戴在头上,而树冠再壮观,也是从自己的身体里长出来的。品种是国槐,主干胸围十米多,七八个成人才能合围,树冠东西、南北宽都将近四十米,占地面积近两亩。有八大主枝,相互交缠,基围最小的也有三米,最大的近五米。躯干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五倍子等树种以及小麦、玉米等多种植物。都是“啃老族”。
⑤据专家考证,他的年龄是三千二百岁。三千二百年前,那还是商周,不知秦汉,无论魏晋,更不要说唐宋元明清了,如今的我们要花好大的劲儿、用多种参照系才能想象他的“老”。关键是,他仍健康,枝枝叶叶沛然有生气。绕树三匝,因为他年事特别高,我心中凛然;因为他老,我又有在他跟前撒欢耍赖的冲动。我们都是树祖膝下的孩子。
⑥当地朋友在树祖跟前放了桌子、板凳,摆上了水果、瓜子、茶水,我们坐着看树。树祖已经成为独特的具体,有他的前世今生,成了相对于我的“你”。树也有自我意识吧,那样,我也可以妄想成为树祖的“你”,我和你!我用眼睛听你,用耳朵看你,并用“心”转换意念,揣摩你。
⑦想当年,不知是何人栽下了你,或者只是一只鸟遗落了一颗种子,无心长成了你 三千多年来,你经历了太多的朝代更迭,多少风雨、彩虹,那都不算什么。多少暴风、雷电、地震、山火、虫害,你是怎么活下来的 此处在半山腰,古代应该人迹罕至,人为破坏不易。雷电因旁有山峰,击中你的机会减少;扎根处在宽阔的平地,地震不能把你震塌。人心险恶,我们怎么想那恶、那险都不为过,你是如何逃过无数劫难,那些险恶心思因为什么未能落实 “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你是怎样幸运地一次次躲过了刀斧之灾 根仍在汲取,叶仍在吐纳,空气和土壤一定是永不停歇地和你进行着交流互动。“南方水阔,北地风多”,一年又一年风的嘶吼,都未能拿你奈何。
⑧我就这样看着你,珍惜与你相处的短暂时光,虽然我根本没有资格跟你讨论“时光”。四周山峦逶迤,树木葱茏,山风来过,树声哼吼,贯通肺腑。懂树的朋友说,这里一定有充足的地下水源,你四处探路的根须早已与地下水源接通,至少三千多年来从未枯竭。
⑨古树从来不是孤独的,你一定不是单个的存在。这里的树活得长,有风气、有遗传。在离古槐王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的地方还有一棵年龄相仿的国槐。大概是在历史上受了雷击,那棵树只有半个身子还活着,活着的半个身子倒也是生机盎然。我想,千百年来,你和这位“半身不遂”的兄弟,一定有着独特的信息系统,天上、地下,想必一直互通着信息。天上有风信、地下有根须的脉冲,你们并不寂寞。
⑩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千二百年,这样的情形似乎以后也不会改变。想象你们的未来,我有担忧,居然也有信心。 (摘编自《新华文摘》2021年第2期)
14.阅读全文,概括“树祖”的特征。
答:__ __
15.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__ __
16.文章中对“树祖”的称谓先用“他”后来用“你”,简要分析原因。
答:__ __
17.“树祖”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结合全文,探究“树祖”的象征意义。
答:__ __
三、作文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答:__ __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