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
2、经历问题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百分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把此类问题转化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几年农村变化很大,请你说说你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2、课件展示家乡新农村图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怀。
3、今天,咱们将运用我们所学知识来解决和分析新农村变化的一些情况。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今年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2)、去年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是今年的百分之几
(3)、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4)、去年比今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4、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说出前两个问题的计算方法,再说一说后两个问题和前面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呢?今天我们将共同来探究学习。(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赋予了教材生活的气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一)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学问题
1、学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导学单。
2、学生完成后,小组交流解答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的比较结果实际是指谁和谁比较的结果?
(2)可能出现的方法:方法一:(360-300)÷300=20%,教师追问:360-300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300呢? 方法二:360÷300-1=20%,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360÷300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这个“1”是指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思考,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
(二)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学问题
教师:通过刚才的分析、解答,我们知道了今年比去年增加了20%,是不是说去年比今年减少了20%呢?那么去年比今年到底减少了百分之几呢?
1、这道题,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2、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思考:今年比去年增加了20%,为什么去年比今年减少了16.7%呢?让学生明白问题变了,单位“1” 变了,列式就不同了,结果也就不同了,说明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要找准单位“1”。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能举一反三,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议一议:如何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样的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及板书总结提炼,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时,可以用相差的量除以单位“1”的量,或者先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算出与单位“1”相差的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三、实践运用,巩固提高
1、你能说说下面每句话的含义吗?再说出数量关系。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百分之几?
(2)、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3)、九月份的用电量比八月份多百分之几?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练习三2题和6题。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突出了重难点,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生活化,还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上评价体验,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
五、板书设计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
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360-300)÷300 360÷300=120%
=60÷300 120%-1=20%
=20%
答:今年比去年增加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