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赤壁赋
——探究赏析
目标:1、了解作者苏轼,了解苏轼的人生 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
2、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
3、探讨本文中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启发。
壬戌之秋
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年 45岁
1079年 乌台诗案
1080年 被贬黄州
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
种田帮补生计
此时的苏轼······
年富力强
含冤被贬
前途渺茫
问一:
苏轼苦闷的心情在文中是有所反应的,请认真阅读第二节,你能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找出作者带有一种失落、苦闷的心绪?并简要说说
功名失意之秋
人生苦难之秋
赤壁
曹操
壬戌之秋
问二:
本段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试举一例请简要分析,并将答案写到作业本上。
怀古伤今
英雄业绩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者
赤壁
感怀凭吊之所
伤心悲叹之地
问三:
仔细品读第三节后部分与第四节,说说客与苏轼在面对同样的江水和明月时,抒发的感受有哪些不一样?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与同学交流探讨(5分钟)
?
变
不变
明月
长江
我
永恒
永恒
须臾
永恒
永恒
永恒
角度
泛舟
文章出现了几次泛舟?
泛舟,庄子有言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译文:灵巧的人多操劳有聪明才智的人多忧患,没什么本事的人也就没什么追求,吃饱了饭就四处遨游,像没有系绳子的小周一样四处飘浮,这才是心境达到虚无而遨游天地的人啊.)
——庄子
问题探究:客是真是出现的陪同者么?
无所谓无 无所谓有
客即是我 我即是客
客是?的我 我是?的客
失意
超越
客是我的身外化身
貌似逍遥
内心孤独漂泊
寄蜉蝣于天地
真正逍遥
客喜而笑
忘情忘我
不知东方之既白
一把解读本文的钥匙
壬戌之秋
赤壁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
泛舟
总结:在苏轼人生的苦难之秋,在七月十六这样一个月圆之夜,苏轼在赤壁通过对人生苦难的思考,达到了人生的超越,实现了心灵真正的宁静与逍遥。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雷
没有经过积累的高一是可惜的
没有经过抉择的高二是不明智的
没有经过奋斗的高三是遗憾的
没有经过酸甜苦辣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写一写
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 (指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的说法,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篇。你还能在古今中外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请就此写一篇短文(200字左右)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
料峭(qiào)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