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群落的结构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群落的结构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23 21:3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一定区域
各种生物
集合
生物间有一定的关系。各种生物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之间以物质和能量为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包括全部的生物,即植物、动物、微生物。
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群落:相同时间聚集在     中     种群的   。
回顾:群落的概念
数量特征
最基本特征
其他特征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影响
直接 影响
波动
下降
数量变化
包括
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
种群密度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研究群落的核心问题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如何?
群落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占优势?
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群落具有怎样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样的?
物种组成(丰富度)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演替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种群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
1. 物种组成的衡量指标:
(1) 概念:
常绿针叶林
苔原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物种丰富度
一个群落的 ,称为物种丰富度。
物种数目
(2)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种类数目有关,与生物个体数量无关。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 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1) 群落物种组成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
① 优势种: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例如: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米槠(zhū )、甜槠、木荷等。
米槠
甜槠
木荷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1) 群落物种组成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
② 常见种:
一些物种在群落中比较常见,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不占优势。
例如: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狗脊(jǐ)、芒萁(qí)。
狗脊
芒萁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2)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糙隐子草
碱蓬
草原中放牧强度加大: 羊草
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土壤是无数动物的家园,大部分土壤小动物营腐生生活,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鼠妇
马陆
常见的土壤动物
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特点:体型小,活动能力强。
蜈蚣
常用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
记名计算法:
调查土壤动物物种数目:
取样器:采集罐、诱虫器、吸虫器等
目测估计法:
多度等级(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的种群。
1. 提出问题:
2. 制定探究计划
3. 实施计划
(1)制作取样器
① 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② 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③ 不同时间或不同深度土层中动物类群丰富度
包括时间地点、材料用具、人员分工等
(2)取样
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层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铲子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挖出。 将罐子中的土导入塑料袋中。
容积约100 mL
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取样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
(3)采集小动物
诱虫器
吸虫器
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
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① 诱虫器采集法
② 简易采集法
体型较大的用
镊子取出
体型较小的用
吸虫器采集
将土壤动物杀死固定,防止腐烂
如果需保证小动物生活状态应将酒精换成什么?
湿棉花
花盆和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便于空气流通
根据根据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我们应选择怎样的诱虫器呢?
A
(4)观察和分类
① 观察
用肉眼观察;
② 分类
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特征。
(5)统计和分析
根据前面介绍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设计数据统计表,分析所记录数据,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借助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观察;
普通显微镜。
4. 实验结论
物种丰富度
越多
越复杂
5.注意事项
(1) 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1)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
的 是不同的。
(2)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 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 ,群落结构也 。
(2) 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 从同一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 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1.原始合作(互惠)
三、种间关系
(1)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举例:海葵与寄居蟹、鳄鱼与牙签鸟
(3)特点:双方互利;若分开也可独立生活。
个体数
生物A
生物B
(1)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特点:如果彼此分开,一般不能独立生存。
A
B
2.互利共生
时间
营养关系
(2)举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蓝细菌或藻类与真菌共生的复合体)
真菌
藻类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藻体包被在其中,以避免强光直射导致藻类细胞干燥死亡。
(含有光合色素)
3.捕食
个体数
时间
A
B
捕食者
被捕食者
捕食者
被捕食者
营养关系
(1)概念: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2)举例:如翠鸟捕鱼、蜥蜴吃蝗虫。
(3)特点:
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
先增加者先减少,是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是捕食者。
B
A
不是,大、小鲈鱼为同一物种,是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
种内竞争。
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是不是捕食关系?为什么?
螳螂:母吃公是捕食关系吗?
乌鱼吃掉部分子代,保证优势存活
4.寄生
个体数
时间
A 宿主(寄主)
B 寄生者
A
B
A
B
体表寄生
体内寄生
个体数
时间
A 宿主(寄主)
B 寄生者
体内寄生
体表寄生
(1)概念: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2)举例:马蛔虫与马,豆科植物与菟丝子等 。
(3)结果:寄生者受益,寄主受害。
(1)概念: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2)举例: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非洲狮和斑鬣狗
(3)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物种种间竞争越激烈。
①竞争能力悬殊时,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绝,即“你死我活”。
②竞争能力相当时,相互抑制呈现“此消彼长”。
5.种间竞争
A
B
A
B
“你死我活”
个体数
时间
个体数
时间
“此消彼长”
C
A
B
营养关系
归纳总结
生物种间关系判断
(1)同升同降
原始合作或互利共生
(2)一升一降
一方灭绝
种间竞争
两方皆在
寄生
(3)交替升降
此消彼长
升降相随
种间竞争
捕食
说出以下图形分别对应的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
(体表)寄生
捕食
(体内)寄生
互利共生
原始合作
现学现用
说出以下图形分别对应的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
捕食
互利共生或原始合作
寄生
寄生
现学现用
1、垂直结构
(1)概念: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挺水植物
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
(2)决定因素:
③光照强度、光的波长(植物水中分层)
①光照、温度(植物地上分层);
②水分、无机盐(植物地下分层);
(3)意义:
①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植物)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②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群地在林冠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1、垂直结构
(动物)
(2)决定因素:
①食物、栖息场所(陆生动物分层);
②食物、溶解氧、温度等(水生动物分层)
底栖动物
草食性鱼类
肉食性鱼类
滤食性鱼类
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鲤鱼
鲫鱼
2、水平结构
特点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①地形的变化;②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③光照强度的不同;④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⑤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1)概念:
(2)决定因素:
【注意】从赤道向两极看,植物呈现带状分布,也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海拔
温度




对应
南(北)半球植物的带状分布
五、群落的季节性
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________的变化
阳光
温度
水分
有规律
1、概念:
2、影响因素
影响种子萌发、植物开花、动物繁殖,进而导致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出现规律性变化
①温度:
②水分:
③光照:
河流两岸生物群落随雨季、旱季出现明显变化
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动物的生活习性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1、概念:
①研究动物的生态位:
②研究植物的生态位:
出现频率
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
种间关系
某种动物的生态位
栖息空间
食物
天敌
其他种间关系
六、生态位
P29 拓展应用 2 在群落形成的过程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你认为这两个物种的发展将是什么结果?
物种A
物种B
C
物种A
物种B
生态位分化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意义:
4、形成原因:
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2、特点:
5.生态位重叠:
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移动或(b)一个物种绝灭。
与社会的联系
可以合理地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利用不同生物之间生态位的差异,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价值。
①鱼类的混合培养;②农作物的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