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舂米(chūn) 撑船(zhǎnɡ)
忌讳(huì) 抵触(dǐ)
B.畜生(chù) 押牌宝(jiā)
歌吟(yín) 散场(chánɡ)
C.虫豸(zhì) 热剌剌(cì)
口碑(bēi) 穿凿(záo)21世纪教育网
D.醉醺醺(xūn) 虱子(shī)
奚落(xī) 小觑(qù)
解析:A项,“舂”应读“chōnɡ”,“撑”应读“chēnɡ”;B项,“押”应读“yā”,“场”应读“chǎnɡ”;C项,“剌”应读“là”。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惊蛰 闻过饰非 按图索骥 事实胜于雄辩
B.睿智 丰功伟绩 湮没无闻 不费吹灰之力21世纪教育网
C.涵养 震聋发聩 兵荒马乱 吉人自有天相
D.斡旋 喧宾夺主 委屈求全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解析:A项“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C项“震聋发聩”应为“振聋发聩”;D项“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
答案:B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
B.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
C.也许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美发行业无非就是洗洗头呀、剪剪发呀、吹发定型而已。
D.但是,对于“连锁‘连’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的文化企业并没有回答得很好。
解析:A项,“光”“亮”也要加双引号;B项,省略号后的逗号去掉;C项,顿号应改为逗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张宏患了心肌炎,向领导请假,领导_______________他休息一个月。
(2)他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_______________日子,又闲不住了。
(3)作文的开头写不写_______________,要视情况而定,切不可千篇一律。
A.批准 清净 导语
B.批示 清静 导言
C.批示 清净 导言
D.批准 清静 导语
解析:批准:上级对下级的意见、建议或请求表示同意;批示:(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清净:没有事物打扰;清静:(环境)安静。导语:长篇新闻报道的开头,概括消息内容、背景的简短文字;导言:学术论著开头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的文字。
答案:A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这也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也叫作“里通外国的人”,一见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
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这“假洋鬼子”近来了。
“秃儿。驴……”阿Q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这回因为正气忿,因为要报仇,便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了。
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
“我说他!”阿Q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
拍!拍拍!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洋鬼子”“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是因为他剪了辫子,不能做官了,说明未庄人的保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阿Q称钱太爷的大儿子是“假洋鬼子”和“里通外国的人”,说明阿Q是爱国的。
C. “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他之所以“耸了肩膀等候着”是因为他知道逃不脱,不如让他打。
D.节选的结尾处写阿Q“有些高兴了”,是因为他的精神胜利法所起的作用。
解析:B项中“爱国”无从说起,阿Q称钱太爷的大儿子是“假洋鬼子”和“里通外国的人”,只能说明他狭隘保守。
答案:B
6.解释文中加点的“等候”“轻松”妙在何处。
解析:首先要了解这两个词的基本意思,然后联系语言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等候”一词,不仅表明阿Q的奴性,被动挨打不敢反抗,更表明他主动地接受惩罚,这种奴性人格变成某种受虐狂,让人触目惊心。
“轻松”一词写出了阿Q的法宝——精神胜利法的作用。面对毒打、侮辱,他竟然能很快轻松起来,多么可悲可怜。
7.阿Q为什么认为“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回答本题要联系阿Q的性格特点。他明明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却自动维护封建传统,真是可怜可悲。
参考答案:说明阿Q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的人。他认为人就是要留辫子,没有辫子就没有做人的资格,妻子要为丈夫守妇德,丈夫不对,做妻子的就应该“跳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酒 婆
冯骥才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得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槛,就像在地上画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旋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21世纪教育网
(有改动)
8.“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
解析:从文章的首尾两段和第2段、第6段可以总结出答案。
参考答案:(1)酒馆老板几十年以假酒骗人;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2)以“首善”称之,表达了反讽之意。
9.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析:主要从文章的第3段和本文所要表现的中心来理解。
参考答案:(1)小说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是为了使其醉后的“乐”“潇洒”与醉前的“黯”“寒碜”形成对比,表现穷人只有醉后才能有片刻的“洒脱”,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浓。
(2)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没人知道她叫什么”等,说明她是一个穷困、地位低的人。而喝完就走,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
10.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
解析:与本文所要表现的主旨联系起来。
参考答案:用人们对“假酒”的习惯,表明“假”“骗”现象之严重。酒馆是社会的缩影。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主旨——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
1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炮打灯”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
B.“直落”“好像倒进酒桶”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C.老板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人们只图喝了痛快、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
D.酒婆死了,老板在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时,感到非常内疚,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
E.小说着力塑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
解析:A项,“炮打灯”不是物美价廉的酒,“洒脱放纵”与原文说“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意义不同。D项,老板只是对酒不掺水反而害了酒婆感到别扭和奇怪,并没有内疚和后悔。E项,小说主题在于揭示批判“习惯于作假”的社会现象,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C
二、语言运用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_______________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1)将文字中缺漏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解析:(1)根据树木的特点来答。(2)根据上下句的关系来答。
答案:(1)“年轮”“纹路”“纹理”等均可。
(2)不能互换。理由:①“凝聚”与“压缩”、“承载”与“记录”相互对应;②“压缩”与树木年轮的特征相符合,“承载”与“书本”“文字”的特征相符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