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4 自主广场(6 善 良)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4 自主广场(6 善 良)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6 13: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圭臬(ɡuī niè)  白痴(chī)    发酵(jiào)
B.参透(cān)    稚弱(zhì)    深邃(suì)
C.戚戚(qī)    剽窃(piāo)    机杼(zhù)
D.粗糙(zào)    潜艇(qián)    煊赫(xuān)
解析:D项,“糙”应读“cāo”。
答案:D21世纪教育网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白痴    煊染    提练    圭臬
B.滥恶    萌孽    溶冶    熔解
C.编纂    篡夺    襟怀    稚弱
D.戚戚    超拔    笙萧    参透
解析:A项,“煊”应为“渲”,“练”应为“炼”;B项,“孽”应为“蘖”,“溶冶”应为“熔冶”;D项,“萧”应为“箫”。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郭先生》《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是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者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B.我们还可以问一下,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倒霉蛋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
C.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D.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
解析:A项,《东郭先生》《农夫与蛇》不能用书名号,这里指的不是书,改为:东郭先生、农夫与蛇。B项,句末句号要用问号,这是一个反问句。C项,“战胜”要用引号引起,“凶恶”并不是真正战胜了“善良”,引号表示否定。
答案:D
4.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多么稚弱而后者显得多么强大呀。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施出毒手,而善良_______________处于不设防_______________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_______________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_______________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
A.仍  或是  因而  所以
B.却  或是  并且  而
C.仍  乃至  并且  所以
D.却  乃至  因而  而
解析:第一处是转折关系,第二处是递进关系,第三处是因果关系,第四处为转折关系,所以选D项。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是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21世纪教育网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
D.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的平安,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一种文化,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解析:B项,“无所不为”是贬义词,指什么事都敢做。用在此句,感彩不恰当。
答案:B
6.下列各句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但是,我多么渴望观看和倾听戏剧表演进行中对白和动作的相互作用啊!
B.在能看见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到森林里进行一次远足,我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丽之中。
C.回想自己最初写小说的动机,虽不似这位朋友的那般单纯,但如他一样的愿望我也有,所以,一经细想,发现这愿望也在全部动机中占了很大比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即使像胡蜂这样拥有锐利自卫武器的强悍生命,亦仍需依靠它们庞大的数量,才能在布满死亡陷阱的世上不灭地延续下去。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即“观看和倾听……相互作用”不当;B项,偷换主语,在“我的眼睛”前加“让”;C项,“所以”在句中表示的因果关系不当。
答案:D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恃。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是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中,那些等待着向他们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冻僵者或重伤者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我们还要问,宇宙万物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和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与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还可以问一下,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倒霉蛋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 如果说,面对毒蛇和恶狼而一味善良便是糊涂的农夫或东郭先生;那么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我们成了什么了呢 是不是我们自己有点向蛇或狼靠拢呢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良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作者在这里谈论“善良”,是旧话新说。
B.在现实生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已代替了道德原则,“善良”已经没有了传统作用。
C.对待凶恶的人,谁善良谁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所以人就不要太善良,特别是对凶恶的人绝对不能善良。
D.在那些等待着向他们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人当中,只有极少比例是像毒蛇或者恶狼的人。
解析:A项,原文说“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似乎”,作者实际上是借这种不肯定的语气来肯定地指出人们对“善良”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B项,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代替了道德原则的现象,但绝不是普遍的事实。C项,全盘否定“善良”,认为人不应该善良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D
8.对“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倒霉蛋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倒霉蛋当中的少数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
B.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那些倒霉蛋当中经不住时间考验的像真的毒蛇和恶狼的人是不对的。
C.那些倒霉蛋当中没有几个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所以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这些人是不对的。
D.那些倒霉蛋当中有很多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我们应该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他们。
解析:学会把反问句还原。反问句实际上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
答案:C
9.“那么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我们成了什么了呢 是不是我们自己有点向蛇或狼靠拢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解析:连用两个疑问句来表意,比单纯用肯定句或否定句语气更强。
参考答案:如果我们对待并不是真正凶恶的人却像对待凶恶的人一样,那我们也就成了凶恶的人。
10.第二段中引出“东郭先生”“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有什么作用?
解析:这两则寓言故事与善良有关,且引出下文观点,提出依据。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为了说明我们对恶狼和毒蛇一样的人一味善良是不足恃的,同时也为后文批评有的人对待并不是像恶狼和毒蛇一样的人,也像对待恶狼和毒蛇一样的人提供类比论证的依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浮士德小插曲
秦 牧
当报上登出歌德故居被毁,那千万人凭吊的小住宅变成一堆瓦砾,而且,屋前象征和平的橡树竟变成绞刑架的消息时,一个老德国留学生惘然地告诉我他和一本德文《浮士德》的美丽悲哀的故事。
他十几年前在德国一个拍卖场上发现一本精装的早期出版的《浮士德》,里面有异常精美的十帧插图,这本书许多名人曾经阅读过,老威廉皇帝读完之后在上面签了名字。
显然的,这是一本名贵的,甚至有点古董气的书。公开拍卖开始了,大家都想要这本书,于是我们这位朋友和许多德国人竞争着,起初他出几个马克,以后人家加到几十个马克,最后他出到七十几个马克,势在必得,但那些德国人竞争的热情也未稍减。21世纪教育网
忽然,拍卖员把铃一摇,笑着宣称道:“这位东方朋友看样子很喜欢这本书,我们大家不如本着地主之谊,让给他吧!”那些竞争者们听了热烈鼓掌表示同意,于是这位留学生以七十几马克买了那本宝贵的书。
回国后不久战事注爆发,这位朋友在战场上,每次躲空袭,什么东西都不带,口袋里却藏着那本书,但在一次大规模的轰炸下,他受了伤,那本书也被炸得粉碎。……最后的结局使我们想起歌德的故居和那株染了血的老橡树。
这位朋友叙述这段往事,不胜感慨的神情和声调,使我想起他大概将终生不忘歌德的《浮士德》,其实那本书毁了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书的精神已经感染了人。歌德的故居毁了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新的德国能够更重视歌德的遗著,一如新俄时代印着更多的普式庚(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一样;普式庚、托尔斯泰等人的白骨销毁了有什么关系呢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人类文化史上的浩劫,秦始皇焚书,尼罗皇(尼禄)杀教徒,亚历山大城的火,中世纪的精神桎梏,各个王朝的文字狱,法西斯对文化的杀戮……并不曾使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角落的文化精神为之真正中断死亡!这种精神离开简帛、芦叶卷、蜡板、纸张,躲藏在人们的脑中、心中、舌尖上,向同一生活阶层的人辗转传达,机会一来,又体现于简帛、芦叶卷、纸张中,想到这一层,我真要发狂地想到我们现在的一箪之食、一瓢之饮,里面就有古贤哲们当年身体中的一滴泪水,一粒元素细胞,我们现在的一个思想,一阵感情,一种潜意识,都曾经受到无数古人的感染……想起这一层,我们真是喜悦而又颤栗。“求生的人不需要立碑碣”,西方的法西斯毁了歌德的故居,东方的法西斯铲平了鲁迅坟头的碑碣,行为如出一辙;但可断言,坟里的人如果有知,决不为自己悲,坟里的人如果能冷笑,那种笑声一定充满了坚决与轻蔑。
(选自《秦牧杂文》)21世纪教育网
注:战事,指抗日战争。
11.文中写的那位老德国留学生的一本《浮士德》曾有过怎样的经历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注意把握内容要点,化繁为简。
参考答案:(1)许多名人阅读过它,老威廉皇帝读完之后还在上面签了名。
(2)那位老德国留学生在拍卖场上发现了它,并用七十几个马克买下了这个珍本。
(3)这本书随老德国留学生回到中国,不幸在一次日寇的大规模轰炸下被炸得粉碎。21世纪教育网
12.文中前半部分侧重叙事,后半部分侧重议论,请简要说明本文叙事和议论的关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注意文章记叙与议论的关系,常常是叙议结合,前面的记叙为下文议论服务,后面的议论是前文的记叙的深化和升华。
参考答案:(1)叙事控诉法西斯毁灭人类文化的事实基础,使下文的议论有针对性。
(2)议论使事件得到升华,主题得到深化,作者撰文的目的得以表达。
1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求生的人不需要立碑碣”的含意。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注意结合文章上下文和主旨来理解,不能孤立来看。
参考答案:(1)法西斯能摧毁文化伟人的房屋、坟碑,但不能摧毁人们对文化伟人的崇敬。
(2)历代统治者能毁灭人类记载文化的有形的东西,但永远也不可能毁灭文化精神。
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优美而深沉的叙事散文。
B.本文以歌德的故居被毁、屋前的橡树竟变成绞刑架的消息开头,以鲁迅坟头的碑碣被铲平结尾,首尾照应,有力地表达了本文控诉法西斯对文化精神摧残的主旨。
C.文中叙写拍卖员建议那些德国的竞争者把书让给老德国留学生的和平情节与全文主旨不合拍,可以删去。
D.文中的叙事和议论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艺术效果的取得与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分不开。
E.文中列举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系列的大浩劫,形成排比,强有力地揭示了尽管反动派对人类文化精神一再扼杀、毁灭,但文化精神是永远不会真正中断死亡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全文的整体把握。注意本文是抒情散文。文中叙写拍卖员建议那些德国的竞争者把书让给老德国留学生的和平情节是诠释文题的,且是下文情节的基础,与主旨相符合,不能删去。
答案:AC
二、语言运用
15.仿照下列例句,以“快乐”和“纯真”为话题,各写一个句子。
例句: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
快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仿造句子其实考的是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要看清例句的修辞手法和句式。例句是一组由排比句构成的整句,那么“快乐”和“纯真”话题也要写成排比句,写成整句形式。
答案: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