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4 09:1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历史部编版
中外历史刚要下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秘鲁的西班牙殖民者强迫印第安人在矿山劳动,获取了巨额黄金、白银,将它们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供西班牙王公贵族挥霍,而印第安人却在残暴的奴役下大量死亡。
18世纪秘鲁金银矿的作业场面
墨西哥
中美洲
南美洲
西印度群岛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
国王任命总督和高级官吏,并派人监督总督,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统治制度:
总督制
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葡萄牙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葡萄牙国王任命总督治理巴西。总督享有行政权和征税权。
政治
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
印第安人
经济
政治
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同时,为保证殖民者的利益,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学思之窗
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 000吨。
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殖民者从美洲掠夺了巨额财富,加剧了美洲的贫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但这些金银财富流入欧洲,一方面,引起货币贬值、价格暴涨,形成了所谓的“价格革命”,造成对社会结构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也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原始资本积累。
西方列强对亚非拉殖民扩张的表现
(1)对拉丁美洲:
扩张过程
①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②16世纪中叶,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北美洲变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
统治方式
①政治:实行专制统治,设立总督制度;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实行黑人奴隶制。
②经济:实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开采金银矿。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到达东方。他们最初在亚洲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几乎与此同时,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成为殖民侵略活动的主角,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西、葡从殖民掠夺中获得的巨额财富并没有被转化为资本,而是被国王、贵族等阶层挥霍掉,他们用大笔钱财购买英法等国生产的奢侈品。西、葡的殖民优势很快衰落下去。到了17世纪,其霸权地位便被荷兰所取代。
荷兰向海外扩张的组织形式,与西、葡不同,荷兰向外发展不是由政府包办,而是通过独占贸易公司进行的。
荷兰在1602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和在1617年成立的西印度公司就是这样的商业组织。参加殖民扩张的不是贵族骑士,而是有商人和富于冒险精神的教徒。公司是私人集资筹建,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殖民地和管理殖民地。
——《世界史·近代史(下)》
荷兰过度依赖外界经济,资源短缺,发展工业不利,经商高于一切,缺乏强大国家后盾,后来被英国所取代。
①英国、西班牙:1588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②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③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夺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
英荷战争中荷兰战败,说明了什么?
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
英国最终战胜法国,成为海上霸主,又说明了什么?
资本主义制度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
影响殖民霸权变化的根本原因?
综合国力。
在南亚,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另外,英国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弱点,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渔利;或者直接进行武力侵略。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历史纵横
英国掠夺印度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就从当地土王的全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事后他曾说:“我出入于只为我敞开的金库……此刻,我对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英国议会因克莱武做出巨大的贡献”对他予以表彰。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
在东南亚,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领了整个印度尼西亚。
到19世纪末,英国已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在西亚,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士。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伊朗也遭到了类似的对待,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而且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在东亚,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时间 殖民扩张史实 16世纪 17世纪至19世纪 南亚
东南亚
西亚
东亚
葡萄牙在亚洲建立商站,控制商路西班牙将菲律宾变成了殖民地
①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从印度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
②英国通过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或者直接进行武力侵略,基本控制了印度全境
①到19世纪末,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②到19世纪末,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③荷兰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④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取菲律宾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英法等国的半殖民地
②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
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在奥斯曼帝国扩张
②俄国在伊朗北部、英国在伊朗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他们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殖民者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工业革命后,他们逐渐放弃了罪恶的奴隶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
在北非,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埃及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重点。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法控制了运河。它们还利用埃及的财政危机,控制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英国还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
这是一幅著名的漫画。画面上的人物是英国殖民头目罗得斯(1853-1902),他脚跨非洲南北两端,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对非洲的侵略野心。
罗得斯出生于英国,1870年移居南非,是一名狂热的殖民主义者。他在南非投资金刚石矿和金矿,很快成为当时世界黄金业巨头。1881年,他成为英国开普殖民地议会的议员,从此进入政界。他积极鼓吹在非洲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到开普敦的殖民帝国,并付诸实施,发动了一系列殖民战争。
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它们各自制定了侵略计划。
英国企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
德国则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列强经过激烈讨价还价,达成协议。
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会议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因此,这次会议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
英德矛盾:
英法矛盾:
非洲示意图
英国2C计划
法国2S计划
德国赤道
扩张计划
史料阅读
第三十四条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或迄今没有这类领地而即将获得这种领土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
第三十五条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国际条约集(1872—1916)》
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概况表
殖民国家
被侵占国家和地区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
英国
法国
比利时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埃及、苏丹、尼日利亚
摩洛哥、几内亚、马里、
马达加斯加
扎伊尔
坦噶尼喀、西南非洲等
利比里亚等
安哥拉、莫桑比克
西非、北非一些地区
880多万 4、5千万
1090多万 约3千万
230多万 1500多万
250多万 1000万
208万 500万
225万 100万
葡萄牙
思考点观察地图,结合正文想一想:图中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 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柏林会议提出“地图上作业”的特点,分析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是非洲内陆国家和地区与列强之间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也说明列强在瓜分非洲时完全不顾非洲传统,在地图上划界,国界线大多平直。
对非洲:
历史阶段 侵略非洲特征 主要史实
工场手工业时代(工业革命之前) 自由资本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⑴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⑵持续进行奴隶贸易
⑴转向全面侵略;
⑵深入非洲腹地探险
北非:⑴英法争夺埃及和和苏伊士运河;
⑵英国侵占埃及和苏丹;
⑶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⑴英、法、德侵略非洲的计划
⑵1884年,欧洲列强召开柏林会议
⑶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瓜分非洲狂潮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这些国家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
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起来的时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但是,它们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影响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原因
过程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在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开始进行殖民掠夺,亚、非、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扩张,亚、非、拉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庸国。
(3)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影响
(1)西方列强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市场等,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矛盾导致了新的更大的冲突。
(3)世界各地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4)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反抗逐渐高涨。
(5)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认识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2)它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这是一个极其不平等的体系。它是建立在西方列强侵略、奴役亚非拉人民基础上的,体现的是列强对世界广大地区的奴役和控制。必然遭到世界人民的反抗。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一1914》: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在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过程中,西方列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又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它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实力,表现为经济、军事和政治等多种方式并用。它在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掠夺,给西方列强带来财富,结果是西方确立了对东方的统治,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统治了世界,欧洲也成为世界的“中心”。
本题两则材料论述了殖民侵略的“双重使命”:一是殖民者对被殖民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就是所谓“破坏的使命”;二是改造了殖民地旧的落后的社会经济,引入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这就是所谓“重建的使命”。因此,殖民者主观上是掠夺殖民地,但客观上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