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4 10:0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历史部编版
中外历史刚要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旱见局面。为了引导革命胜利前进,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这幅图表现了工兵代表热烈欢迎列宁的场景。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绘画作品)
列宁主义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沙皇专制统治却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经济基础
政治基础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思想基础
史料阅读
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苏]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四卷
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列宁认为,(列宁主义内容)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 关系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继承

发展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
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列宁主义影响
历史纵横
二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军的失利使沙皇政府陷入困境,国内危机加剧,“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1917年2月,首都彼得格勒面包俱应短缺,食品价格猛涨,工人和市民举行罢工抗议。3月8日(俄历2月23日),示威人群走上街头,革命爆发。奉命镇压的军队转而支持民众,宣布起义。工人和起义士兵建立了革命领导组织——工兵代表苏维埃。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众叛亲离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寿终正寝。由资产阶级政党组成的临时政府宣布接管政权。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达成协议,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原因
材料一 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恐吓、束缚和监视…… 1861年获得解放之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更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
——《人类文明史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政治基础: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经济基础: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背景
◆阶级条件:无产阶级壮大
◆组织条件: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思想条件:成熟革命理论—马列主义
◆群众条件:工农联盟
1917年4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并亲自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结果
十月革命攻占冬宫
次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思影响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由理论到实践
由理想到现实
“新和谐公社”蓝图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打冬宫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革命性质
打击对象
革命力量
结 果
两者联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参加,并起到积极作用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十月革命的胜利(意义)
①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④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⑤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 世纪的世界格局。
⑥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说出十月革命的意义
对人类:划时代事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从1918-1923年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在东方,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从1918年-1923年间,中国、朝鲜、蒙古、越南、印度、印尼、土耳其、伊朗等国都兴起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对世界: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的局面,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
1918年夏,国内战争开始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
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作用
内容
苏联地图(1940年)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苏联的组成经历了历史的变化。1922年苏联成立时为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外高加索联邦1936年分为三个加盟共和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
在苏联成立后先后加入的共和国是:土库曼(1925年)、乌兹别克(1925年)、塔吉克(1929年)、吉尔吉斯(1936年)、哈萨克(1936年)、摩尔达维亚(1940年)、立陶宛(1940年)、爱沙尼亚(1940年)、拉脱维亚(1940年)、卡累利阿一芬兰(1940年,1956年并入俄罗斯联邦)。这幅1940年的苏联地图显示了加盟共和国最多时期的联盟结构。
学思之窗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苏]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苏]列宁《关于其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作了怎样的说明
列宁的论述告诉我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适应战争条件的特殊政策,它的“功劳”是有限度的。如果脱离了战争条件继续推行这种政策,就会犯违背经济规律的错误。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就是根据形势的变化纠正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和商业原则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过两个“五年计划”,
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途径或措施
成果
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措施。通过农业集体化,苏联改变了农村的所有制结构,将分散的农户集中到国家控制的集体农庄中,农业生产被纳入“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在短时间内强制推行的,拥有生产资料的“富农”阶层被消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国家在获得农民向工业化提供的“贡税”(斯大林语,斯大林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必要举措)的同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长期处在落后状态,“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评价
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
它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特点
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
+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苏联模式(积极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但苏联模式(消极影响)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经验教训:①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应比例协调发展;
③要注意调动生产积极性,发展成果要惠及人民;
④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手段,应将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来发展经济。
思考点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有何历史影响
回答特点与影响即可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历史纵横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一部小说。作者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曾作为红军骑兵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1920年因重伤转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在病床上历时3年创作而成的。作品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为祖国、为理想不懈奋斗的形象,既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写照,又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千百万个爱国者的典型化身。该书出版后不仅得到苏联群众的喜爱,还陆续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指出:在二月革命后的特殊形势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迫切愿望,并引导人民群众用革命方式建立能够实现上述愿望的新政权、新制度。作为对比,可用相关史实说明临时政府为什么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历史上第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曾取得重大成就,为人类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历史经验;同时,这种社会主义模式也存在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领域。由于权力高度集中,排斥市场经济,导致经济比例失调,农业长期落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主要在斯大林时期形成,因为没有及时改革,后来这种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挫折,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