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压强 测试卷(A)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36 分)
对于下列物品的指定部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增大压强这一因素的是 ( )
A. 旅行包的背带 B. 电钻的钻头
C. 坦克的履带 D. 汽车的轮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有益摩擦
骆驼长有宽大的脚掌,有助于减少它对沙地的压强
C.100 N 的力一定比10 N 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明显
D. 飞机飞行时,机翼下方空气的流速小,压强大
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桌面上。切割后,桌面受到的压强大小减小一半的是 ( )
如图所示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情景,玻璃容器底端扎上相同的橡皮薄膜,竖直放置后注入适量的水。若玻璃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的大小不同(Sa=Sb=Sc( )
液体同一深度处的压强相等
液体内部存在着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受容器形状的影响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受容器底面积大小的影响
海上舰艇护航编队在距离较近时一般采用“前后”形式,而不采用“并排”形式,下列现象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
6.1648 年,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装满水的密闭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 然后在楼房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几杯水就把木桶撑裂了。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 )
A. 水的深度 B. 水的体积
C. 水的质量 D. 水的密度
如图所示,一个重4 N、底面积为20 cm2 的薄壁玻璃杯放在表面积为 1 m2 的水平桌面上,将重 5 N 的水倒入杯中,水面到杯底的距离为10 cm,g 取
10 N/kg,则 ( )
水对杯底的压力为5 N
水对杯底的压强为2 500 Pa
盛有水的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为9 Pa
盛有水的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为4 500 Pa
医院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査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血液便会自动流入采血管,此时的血液是 ( )
靠自身重力流入采血管
被真空吸入采血管
被空气压入采血管
由血压压入采血管
如图所示,一杯水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水对杯底的压力大小等于水所受的重力
杯子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与桌面所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杯子和水所受的总重力与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如图所示是小敏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象。如果用上述两种物质做成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立方体,再把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则根据图
象可知,甲、乙两种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
D. 深海鱼到浅海后由于压强的减小而不能存活
如图所示,将两端开口的环形塑料管注满水,并用手堵住 A、B 端。如果将两手同时放开,则水将 ( )
A. 从A 端流出 B. 从B 端流出
C. 不流动 D. 无法判定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6 分)
体重为500 N 的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冰面上时发现冰面有破裂的危险,他及时卧在冰面上匍匐前进,避免了意外的发生。已知两只脚与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400 cm2,则小明双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为 Pa,平卧时能避免意外发生的原因是
。
在矿泉水瓶同一高度的不同位置扎12 个小孔, 往瓶内加入适量的水,从瓶口正上方往下看,可 以看到水向四周喷出的距离都相同,如图所示, 此现象表明 。若此时盖上瓶盖并拧紧,水就不再喷出,这是由于瓶内气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
p 甲 ∶p
乙为 ( )
于”)瓶外大气压。
A.8∶1 B.4∶1
C.2∶1 D.1∶1
下列关于压强事例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
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利用了大气压强
航母上的舰载机起飞后,航母底部受到的海水的压强变小
民航客机能够腾空而起,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5.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缓慢滑动,在木块前端离开桌面至一半移出桌面的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 ,木块对桌面的压强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2020 年11 月24 日,搭载“嫦娥五号”的运载火箭顺利升空,火箭升空过程中,仓外大气压逐渐
。着陆器支脚底座都安装了面积较大的底座,是为了 压强。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样品,样品质量
。(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利用了 的作用。如图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由于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 ,乒乓球将不会下落。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内装有相同质量的水。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分别是:F 甲 F 乙; p 甲 p 乙。(均填“>”“<”或“=”)
如图所示是我国研制的首个深海型海洋温差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在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机器人”,它能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从海面到
2 000 m 深度的海水剖面资料。该“机器人”下潜至1 000 m 深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Pa;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所受海水的压强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海水的密度取1×103 kg/m3,g 取10 N/kg)
三、实验探究题(20、21 题每题 6 分, 21 题10 分,23 题9 分,共31 分)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张和小黄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器材设计了图乙所示的三个实验。
小张选做 (填序号)两次实验得出: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明显。
小黄选做(a)(c)两次实验得出:压力一定 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 显。请你分析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 原因是 。
物理学中我们用 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小明利用微小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 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
反映出来。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填“漏气” 或“不漏气”)。
通过观察图乙、丙两次实验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
小明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 下,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 。
小明保持图丙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明得出了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实验过程存在
的问题是 。
如图所示,将下面几种情况中,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如何变化表示出来(以下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甲 乙 丙
在水平桌面上有一盛水的密闭容器,如图甲所示,如果将其倒置,则水对容器底产生的 压强将 。
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装了半杯水的杯子,如果将一用线拴着的金属块放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将 。
如果杯子里盛满了水,再放入一个重5 N 的木块,如图丙所示,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将
。
科学研究需要收集和处理数据,在已有大量数据时,要科学地分析这些数据并找出规律,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下图中给出的是大气压跟对应高度的一些测量数据。
根据图示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根据题中提供的数 据,用科学的方法把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这一规律,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
四、计算题(22 题9 分,23 题8 分,共17 分)
热播纪录片《远方的家》,其中一集介绍了古代皇宫贡品——龙池砚。小胖同学观看节目后, 想估测制作龙池砚的岩石的密度。他找到一小块体积为40 cm3 的岩石,并利用自制“浮筒质量仪”测其质量(如图甲所示),从浮筒上标注的刻度可直接读出浮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浮筒和被测物体的总质量 m。h 随 m 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空浮筒在水中漂浮时h 为6 cm,放入岩石后浮筒在水中漂浮时 h 为 9 cm。(g 取 10 N/ kg)
岩石的质量是多大
岩石的密度是多大
若岩石与浮筒底的接触面积为 2×10-3 m2, 岩石对浮筒底的压强是多大
25.2014 年4 月14 日,为寻找失联的MH370 航班,启用了“蓝鳍金枪鱼-21”(简称“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进行深海搜寻。其外形与潜艇相似(如图所示),相关标准参数为:体积 1 m3,质量
750 kg,最大潜水深度 4 500 m,最大航速可达
7.5 km/h。(不考虑海水密度的变化,海水的密度ρ 取1.0×103 kg/m3)
(1)“金枪鱼”在最大深度所受的海水的压强 是多大
(2)假设“金枪鱼”上有面积为2×10-3 m2 的探测窗口,该探测窗口在最大深度处承受海水的压力是多大
第九章测试卷(A) 答案与点拨
1.B 2.C 3.C 4.B 5.D 6.A
7.D( 点拨: 水对杯底的压强 p= ρgh=1.0×103 kg/
F
m3×10 N/kg×0.1 m=1 000 Pa, B 错误; 由 p=
S
可得, 水对杯底的压力 F=pS=1 000 Pa×20× 10-4 m2=2 N,A 错误;盛水的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F'=G 杯+G 水=4 N+5 N=9 N,盛水的玻璃杯对桌面
20.(1)(a)(b) (2) 没有控制受压物体材料相同(3)压强
21.(1)U 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 (2)不漏气 (3)深度 (4)相等 (5)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22.(1)增大 (2)增大 (3)不变
23.(1)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列出表格(见下表)或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
F'
的压强 p'= S
正确。)
8.D 9.D
9 N
=
20 × 10-4 m2
=4 500 Pa,C 错误,D
10.B(点拨: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 m
比ρ 甲∶ρ 乙=8∶1,由ρ= V 得,质量相同的这两种物
质的体积之比 V 甲∶V 乙=1∶8,则它们的底面积之比S 甲∶S 乙=1∶4,因为质量相同,所以它们对水平
F
面的压力相同,由p= S 得p 甲∶p 乙=4∶1。)
11.A
12.B(点拨:如图所示,A 点和 A'点的压强均为大气压强,B 点的压强是大气压强,而 B'点的压强是A'点的压强加上 A'B'段水柱的压强。因此,B'点的压强大于 B 的压强,所以,水会沿着塑料管从A 流向B,直到液面相平为止。)
24.(1)根据图象可知,空浮筒的质量m 筒=200 g, 浮筒和岩石的总质量m 总=300g,
岩石的质量m 岩=m 总-m 筒=300g-200g=100g。
岩石的密度ρ = m岩= 100 g =2.5 g/cm3。
岩 40 cm3
13.1.25×104 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岩石的重力G岩=m岩g=0.1 kg×10 N/kg=1 N, 岩石对筒底的压强
F G岩 = 1 N =500 Pa。
p= S = S
2 × 10- 3 m2
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小于
不变 不变 变大
减小 减小 不变
大气压 小18.= > 19.1×107 增大
25.(1)在海水中4 500 m 处时,“金枪鱼”承受的海水的压强p=ρgh=1.0×103 kg/m3×10 N/ kg×4.5×103 m=4.5×107 Pa。
(2)F=pS=4.5×107 Pa×2×10-3 m2=9×104 N 。
高度/km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大气压/kPa 101 90 80 70 62 54 48 41 36 31 26 23 19
V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