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 第九章 第三节 功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 第九章 第三节 功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4 20:0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功》教学设计
课题 功
教 学 目 标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知道功的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计算。 结合功的单位的命名,了解物理学家焦耳,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钩码,水杯等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课 题 1、播放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视频 2、劳苦功高、功勋卓越、功不可没等生活中的“功”都有哪些含义? 引出课题,[板书] 第三节 功 学生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倾听。 通过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疑、提起学生学习的愿望。
新 课 讲 授 观察生活中的两个场景,找到活动中的共同点。 [板书] 一、功的概念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生活实例,判断是否有力做功 提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继续出示生活实例,判断是否有力做功 归纳什么情况力不做功 回顾课前火箭升空,分析气体燃烧产生的推力是否做功? 学生观察活动,思考并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根据学习的功的概念,思考图片中的实例中力是否做功 同桌两人相互讨论,回答是否做功并说明理由 学生归纳总结,并回答问题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回答是否做功并说明理由。 学生归纳总结,并回答问题 (1)有力但没有移动距离 (2)有力有距离,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3)移动了距离,但移动方向上无力 肯定大家的想法,又指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事实和现象说话,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对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特别是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对哪几种情况下,不做功情况的分析,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做功的理解与认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 课 讲 授 教师演示实验: 1、提升一杯水做功,提升一杯水到更高位置做功。 2、将一杯水和半杯水提升至相同的高度。 3、将半杯水提升至更高处。 引出功的计算 [板书] 一、功的大小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表达式: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多媒体介绍焦耳的主要成就。 多媒体出示例题 判断比较两次提升做功的多少 第三次实验两次做功的多少不能确定。 学生自学课本78页,掌握相关知识。 学生思考分析 板演例题 贯穿“控制变量”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也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 通过自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塑造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板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
出示本节的评测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 业 设 计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学生课后自己完成 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功   一、功的概念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功的大小 在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