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加热胆矾成白色硫酸铜粉末
B.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C.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变成金刚石
D.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0.5mol 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数为( )
A.3.01×1023 B.6.02×1023 C.0.5 D.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易溶于水
B.硅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
C.金属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D.NaOH溶液通常保存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 K、Zn分别与少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 Li、Na、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 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5.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下列微粒中,既可以看做酸又可以看做碱的是( )
A. HCO3- B. CO32- C. S2- D. NH4+
6.下列有“国防金属”美誉之称的是( )
A.铁 B.金 C.铝 D.镁
7.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B.碱金属单质都可保存在煤油中
C.钠离子半径比钠原子半径小
D.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熔、沸点最高的是铯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B.从氟到碘,单质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越来越难
C.14 C和14N两种核素的质量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但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健
9.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油蒸馏 B.淀粉水解 C.蛋白质水解 D.煤的干馏
10.下列物质均含有碳元素,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C60 B.CO C.C2H2 D.CH3OH
11.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酸:电离时生成H+的化合物 B.胶体: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
C.电解质:物质本身导电性 D.氧化物:化学式中含有氧元素
12.下表中所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图1的是( )
X
Y
Z
A
钠元素
金属元素
主族元素
B
氢氧化铁
胶体
分散系
C
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
D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放热反应
13.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
14.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边缘科学”即代表了一个新名词,页说明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学科间的分工依然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仍有所不同。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 B.原子弹发生剧烈爆炸
C.钢铁厂冶铁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15.下列关于对燃烧现象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燃烧一定发光放热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 D.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
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与碱反直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B.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17.通过高一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一组是( )
①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②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③根据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在熔化状态和水溶液中均不能导电的物质称为非电解质
⑥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⑤ C.只有③ D.只有②④⑥
18.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10mL 1mol·L-1AlCl3溶液,在甲烧杯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乙烧杯中加入与上述NaOH溶液等体积、等pH的氨水。下列有关两个烧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中产生的沉淀一定比乙中多
B.乙中产生的沉淀一定比甲中多
C.甲和乙产生的沉淀一定一样多
D.甲和乙中产生的沉淀可能一样多
19.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溶液与胶体:本质不同的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C.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酸酐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化学反应不能将一种离子转化为另一种离子
C.正四面体分子中的键角都是109°28
D.羊油和重油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加以区分
21.已知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溶液密度╱g·cm-3
乙溶液密度╱g·cm-3
1%
0.95
1.02
5%
0.92
1.04
9%
0.90
1.07
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大于5%
B.混合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C.混合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等于5%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具有能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试剂三种用途
B.已知1mol NaHSO4能电离出1mol H+,从而可知NaHSO4属于强酸
C.若:A酸溶液中C(H+) > B酸溶液中C(H+),则酸性:A酸 > B酸
D.蒸馏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3.(1)一种变色眼镜的镜片和普通照相感光胶片中含有卤化银。镜片变化是因为卤化银在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式是 ,照相感光胶片曝光的化学反应是 。
(2)在我国干旱严重的华北地区,近年来利用飞机、高炮或火箭等运载工具向过冷支层中播撒碘化银(AgI)或干冰,实现人工增雨(或人工增雪),达到减灾的目的。下列有关人工增雨的评述中,你认为不甚理智的是( )
A.它对农业生产条件和大气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效益
B.它使用的碘化银中的重金属元素对土壤造成污染
C.它使用的AgI如换成干冰,可避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
D.它是人类彻底战胜自然的表现,体现了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
24.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工业废渣,其中含莫来石(Al6Si2O13)的质量分数为43.4%,还有含量较多的SiO2(其他成分不含Al和Si)。用粉煤灰和纯碱在高温下烧结,可制取NaAlSiO4(霞石)、Na2SiO3和NaAlO2,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Al6Si2O13 + 3Na2CO3 → 2NaAlSiO4+ 4NaAlO2 + 3CO2↑ ①
Al6Si2O13 + 5Na2CO3 → 2Na2SiO3 + 6NaAlO2 + 5CO2↑ ②
SiO2 + Na2CO3 → Na2SiO3 + CO2↑ ③
(1)粉煤灰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
(2)用1 mol Al6Si2O13 和 4 mol SiO2制得5mol NaAlO2、1mol NaAlSiO4,还应制得Na2SiO3____________mol,共消耗Na2CO3 mol(得到的固体中无SiO2)。
(3)若粉煤灰中 Al6Si2O13 与 Si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1kg粉煤灰与6mol Na2CO3反应(反应物全部都参与反应),可制得NaAlO2_________________mol。
(4)若用100 mol Al6Si2O13同时生产NaAlSiO4和NaAlO2,且n(NaAlSiO4):n(NaAlO2) = x,消耗Na2CO3 y mol,试确定y与x的关系式。
25.现有下列电解质溶液:①Na2CO3 ②NaHCO3 ④CH3COONH4
⑤NH4HCO3
(1)在这五种电解质溶液中,既能与盐酸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是(填写序号)
(2)已知酸性。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②、③溶液pH大小顺序为(填序号) > >
(3)写出⑤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已知常温下CH3COONH4溶液呈中性,根据这一事实推测⑤溶液的pH 7(填>、=或<)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