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粒子的还原性顺序为:( )
Cl-<Br-<Fe2+<I-<SO2,由此判断下列各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2Fe2+++4H+
B.2Br-+4H++====SO2+Br2+2H2O
C.2Fe2++Cl2====2Fe3++2Cl-
D.I2+SO2+2H2O====4H+++2I-
2.关于胶体叙述正确的是( )
A.受伤时,在流血的伤口上抹一点FeCl3可以止血,但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B.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的大小
C.丁达尔现象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任何胶体都看电泳现象
3.0.5mol 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数为( )
A.3.01×1023 B.6.02×1023 C.0.5 D.1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的半径在10-9cm ~10-7c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B.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作出了很大贡献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经加热浓缩、蒸干灼烧后仍能得到原物质的是( )
A.AlCl3 B.Ca(HCO3)2 C.NaAlO2 D.Na2SO3
6.某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要求KCl、K2SO4和NH4Cl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若配制该营养液,取428 g NH4Cl,则需KCl和K2SO4的质量分别为( )
A.53.5 g和214 g B.74.5 g和348 g
C.74.5 g和696 g D.149 g和696 g
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加热胆矾成白色硫酸铜粉末
B.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C.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变成金刚石
D.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物质所含微粒的数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人们规定的数,没有单位
C.H2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H2的质量之和
D.标准状况下,H2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1
9.0.25 mol A的质量是16 g,A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是( )
A.32 g·mol―1 B.64 g·mol―1 C.32 D.64
10.化学概念是对化学现象与事实的总结和概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散系只包括溶液和胶体
B.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氨的合成即为固氮。
C.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1 mol物质的质量完全相同
D.物质失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11.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molO3,与11.2 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5℃与60℃时,水的pH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 ( Na0H)相等
D.2SO2(g)+O2(g) = 2SO3 (g)和4SO2(g)+wO2(g) = 4SO3 (g)的△H相等
13.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C.水变成汽油 D.海水淡化可以缓解淡水危机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溶液中或融熔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已知化合物SO3的水溶液能导电,由此判断SO3属于电解质;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主要由气体的物质的量决定;
C.2mol水的摩尔质量与1mol水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1;
D.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化合价只升高,则反应过程中该元素被还原了。
15.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胶体:物质的微粒直径是否在1nm~100nm之间
B.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
C.共价化合物: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非金属元素
D.化学变化:是否有热效应、颜色变化、气体或沉淀生成等四种实验现象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B.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
C.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D.饱和(NH4)2SO4溶液和饱和CuSO4溶液都能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且原理相同
1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后发出黄色的火焰。
B.Na2O2是淡黃色固体,是强氧化剂,可用来漂白织物等。
C.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都降低。
D.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弱电解质、单质等写成化学式。
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B.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C.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除了伴随着物质的变化还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X
Y
Z
W
19.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四种元素均为非稀有气体元素。下列关于这四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X>Y
C.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可能相等
D.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为强碱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就是非金属氧化物
B.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看是否只含有一种元素
C.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是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大小
D.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浅绿色烟。
B.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后生成碳酸钠。
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D.胶体中分散质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备用盐酸制H2,可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氯化氢
B. 168O、188O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硝酸钠固体,铜粉仍不溶
D. 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但在化学反应中可能作还原剂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3.碘缺乏症遍及全球,多发生于山区。南美的安第斯山区、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和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区是高发病地区。我国云南、河南等10余省的山区发病率也较高。据估计我国患者大约有1000万人。为控制该病的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含碘食盐,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合成下列哪种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雄性激素
(2)长期生活在缺碘山区,又得不到碘盐的供应,易患
A.甲状腺亢进 B.佝偻病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糖尿病
(3)可用盐酸酸化的碘化钾和淀粉检验食盐中的碘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4)已知KIO3可用电解方法制得。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KI+3H2OKIO3+3H2↑。在某温度下.若以12 A的电流强度电解KI溶液10 min.理论上可得标况下氢气___________L。
24.镁不仅能在O2中燃烧,它还能在不支持燃烧的氮气、能灭火的CO2中燃烧。与CO2性质相似,镁亦能在SO2和灼热的水蒸气中燃烧,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
(1)Mg+SO2
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2)Mg+H2O(g)
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25.纳米TiO2作为一种光催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正广泛开发运用。
(1)制取纳米TiO2的方法很多,氢氧火焰水解法是将TiCl4气体导入氢氧火焰中(700~1000℃)进行水解,其化学反应式为: 。
(2)纳米二氧化钛可光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若无水蒸气存在,三氯乙烯降解反应为:C2HCl3+2O2→2CO2+HCl+Cl2,若有足够量的降解后的尾气,实验室检验产物中有氯气的简单方法是: ;通过质谱仪发现还有多种副反物,其中之一为:,则该有机物核磁共振氢谱有 个峰。
(3)利用半导材料TiO2与染料、铂电极及I和I-的混合物作电解质(I2+I-I),可构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工作原理如右图,该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
(4)在不同的载体(钛片、铝片、陶瓷)表面制备二氧化钛薄膜,来考察不同载体TiO2薄膜光催化使甲基橙脱色,每次光照20min取一次样,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载体,无论何种温度一定是钛片最好
(b)约在520℃时,钛片载体的光催化活性最好
(c)无论何种载体,催化活性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d)不同负载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