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怎样写演讲稿
要弄清演讲的场地、对象和时间。
要确定是备稿子演讲、大纲式演讲,还是即兴演讲。
演讲稿的篇幅要依时间长短决定。
一、写作前须知
二、演讲稿的结构
第一行中间写题目,字略大
顶格称呼(如: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空两格问候(大家好!)
正文:先介绍演讲的题目是《-----》,再说出观点,然后分几段论证。
结束时多展望、呼吁、鼓舞或总结。
最后:(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格式:
①顶格写称谓语;
②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
③正文;
④结尾,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当然,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演讲稿,其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开门见山,亮出主旨
②主体部分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
③结尾要概括演讲的主题及目的,自然收束,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富有感召力。演讲稿的结尾,是主体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尾或归纳、或升华、或希望、或号召,方式很多。好的结尾应收拢全篇,卒章显志,干脆利落,简洁有力,切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并且演讲稿要贴近生活。
正文:
1、提出的观点必须鲜明,不可模棱两可。
2、用真切感人的事例,以情动人。
3、可列举强有力的数据,事实胜于雄辩。
4、引用名言警句,修辞等增强说服力。
5、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使演讲真切感人。
结尾:
用强有力的语言号召听众或鼓舞听众。
点金术
让演讲稿生动的方法
大道至简,劳动为要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习总书记曾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诚如斯言,劳动对于每个人的发展,乃至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是一剂良药。于此且谈“大道至简,劳动为要”。
《诗经·大雅》有言:“夙兴夜寐,洒扫院内。”悠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热爱劳动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不曾间断。且看革命时期,百万民众有小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且看建设岁月,河南林县的农民,腰悬绳索,一锤一锤在山崖上凿出红旗渠;且看改革年代,“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让一座新城从南海之滨拔地而起。这些蕴藏在人民之中的劳动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便会创造改天换地的丰功伟绩。
中国现在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高铁风驰电掣,“天宫”瑰丽壮观,“天眼”美目流盼……大国重器是工匠们灵感迸发的智慧结晶,更是劳动的结晶。工匠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制器、修器,正是劳动精神支撑他们不断迸发出自己的能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清谈客”举步维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靠的是劳动实干;脱贫攻坚奇迹的创造,我们靠的是劳动实干;奋进新时代,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除劳动实干,别无他途。
青春的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拔节育穗期,是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更要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今日的“洒扫庭院”正是明日劳动创造的基石。不劳动,怕苦怕累,以后怎成大事?如何担起国家富强的重任?今日以学业繁忙,科技进步,金钱买卖为由推辞劳动,明日的我们又有何人可雇,何技可依,何才可用?
在全国劳代会上,习总书记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同学们,要相信“人世间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光辉,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同学们,“为人在世莫嗜懒,嗜懒之人才智短。”大道至简,劳动为要。愿吾辈青年都能摆脱懒惰,只是向上走,不必听清谈客之流的话。愿每个人都能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与国家和民族一同前行。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2019·全国1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汗水铸造当下 劳动成就未来
----热爱劳动主题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热爱劳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滋养着华夏儿女的茁壮成长。它存在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教诲中,它存在于“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生活中。马尔克斯说过:“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而劳动才能将这活过的日子充实,使之真正成为我们记住的日子。
忆往昔悠悠岁月,是劳动铺就了历史。
且不必说都江堰令人惊叹,不必说龙门石窟气势如虹,也不必说中国瓷器炫彩夺目,单是万里长城的壮美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劳动的力量。因为劳动,才有了文化,才有了历史。诚然,在今天,我们学业繁重,但决不可因为时间紧张而放弃劳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只学习书本知识,不佐以学践,最后结局也只能落得个书呆子的下场。
看今朝泱泱华夏,是劳动创造了当下。
高铁的飞速发展,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等,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就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劳动的力量。诚如鲁迅先生所言:“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反观某些同学,说什么“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试问如若没有当今之劳动,如何有明日人工智能之发展?唯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用劳动来创造当下, 让信仰之火熊熊不熄,让劳动基因融入血脉,让劳动焕发力量。
明日锦绣,唯劳动成就。
习总书记常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每一个人的劳动汇聚在一起才能实现大幸福。我们实现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用劳动夯基,奋斗做桨。面对有些同学说的“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 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之类的话,我只想说:不要用力量去衡量愿望,而要用愿望去衡量力量,也许你可以一时享受,但自己的幸福成功只能源于我们自己辛勤不懈的劳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复兴中学的一分子,我们必须行动起来,热爱劳动 奋斗青春。 塞缪尔·厄尔曼曾言:“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而深泉涌流的方式正是劳动,不懈的劳动,快乐幸福的劳动。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2020·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高考全国卷二的作文题属于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意在考查考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全球思维。
【文体】上,题目限定了演讲稿,考查考生对演讲稿写作格式的掌握;
【内容】上,题目以墨子和约翰·多恩的名言开头,第二、三段则是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鼓励支持的话语,结合这些材料,作文的内容应该从团结互助的角度出发阐述“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个主题;
【思维】上,题目点明了“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和“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说明应该从全球视角看待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之策,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上,题目考查的是青年对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国际形势的理解;
【对象】上,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是中国青年代表,演讲的听众是世界各国青年代表。也就是说,此次演讲要具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审题立意
作文题目以材料定下基调,墨子的名言传递的是他的“兼爱”思想,意思是对待他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的国家一样,对待他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他人也要像对待自己一样。约翰·多恩的名言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也可延展到国与国、国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人需要团结互助,国与国亦然。考生由这两则名言可以总结出话题词“团结互助”。而后两则关于新冠疫情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助的材料同样是围绕“团结互助”这个话题,考生需要从这个角度理解和运用这两则材料。
这次作文题紧扣时事热点,具有时代性,考生可以结合新冠疫情期间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故事,将团结互助对于共同发展的意义展现出来。
考生的身份是中国青年代表,因此,演讲稿要明确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且要符合国家立场,演讲内容应该立足于国际合作,针对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提出团结互助共赢的理念,并且从青年的角度出发提出携手同行的号召。
考生需要注意不要局限于新冠疫情,应该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下青年人担任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安排演讲内容,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以小见大,将对于青年共创未来的思考借演讲表达出来。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以在合理规范的基础上求新求异,突出个人风格和深刻情感。
你我携手,共创未来
各位与会的青年代表: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此次论坛,我的演讲题目是《你我携手,共创未来》。
洪水滔天,火山爆发,狂风席卷,地动山摇,野兽袭击……从古至今,我们人类经历了重重生死考验,之所以能 顽强地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存,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并非孤军奋战,他们于危难中相互依存,相互扶持。人类仰赖于地球生存发展,面临同样的生存考验,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渡难关。无论是为自身还是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团结互助都势在必行。因此,我们青年人应该顺应时势,团结起来,担负起推动世界各国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重任。
团结互助方能互惠共赢。早在汉代,互利共赢理念已经为许多国家所接受。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建立起东西方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各国经济贸易的合作和生产技术的交流。后来丝绸之路被阻断,各国纷纷组织海上探险寻找新丝路。团结互助若无益处,又怎会有那么多国家耗费人力物力去建立与外国的联系呢?时至今日,中国仍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合作关系,带动沿线经济的同时,中国也受益匪浅。可见,国与国的团结互助有利于共同发展。互助亦自助,何乐而不为?
青年人是促进团结互助的关键力量,是团结互助的践行者,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在天灾的考验中,青年人用互帮互助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灾后救援中,各国青年向中国伸出了援手,或捐款,或出力搜救,向世界诠释着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国遭疫情侵袭时,各国青年纷纷以言论鼓励和捐款捐物的方式援助中国,而后疫情波及多个国家,中国青年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汇入对外援助的洪流。凡此种种,无不证明青年人在推动各国团结互助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团结互助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各自为政终会一损俱损。中国有个成语叫“同舟共济”,正是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真实写照。何为“同舟”?生存环境相同,面临同样的难题,有共同的目标。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就是“同舟”。如何“共济”?当船只前进时,你我齐心协力;当暴风雨来临时,你我并肩抵御风雨;当你遇上难题时,我愿助你一臂之力;当我处境窘迫时,你愿为我送来温暖。正如此次新冠疫情,世界各国愿意助疫情中的中国一臂之力,中国投桃报李,将抗疫经验倾囊相授。倘若各国选择独善其身,疫情也许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届时人人自危,遑论各国之发展。在疫情这场风暴中,我们用团结互助推动世界大船平稳前行,共求生存,共谋发展。既然团结互助确有益处,我们何不戮力同心,携手前行?
青年们,我们同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同担国家发展的重任,同样有着对祖国越来越好,世界越来越好的期盼,让我们借鉴历史,放眼当下,携手前行,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同一个世界,给世界一个美好未来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少年感”,是网络流行词。对于什么是“少年感”,网上也有很多看法。有人说“少年感”不仅仅是少年清澈的眼神和阳光的笑脸,也是历经人世沧桑的中年人、老年人依然拥有的珍贵特质。有人说所谓“少年感”,不是无知而无畏,而是有知而无畏。有人说“少年感”就是一直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还有人说,“少年感”很难保持,因为人生难免陷入困境,陷入困境之时人们可能会选择屈服,而从屈服了的那一刻起,“少年感”便消失了,所以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保持永不放弃的心,这也是一种“少年感”。
作为复兴中学“校友大讲堂”邀请到的优秀校友,你将给高三的学弟学妹做一次以“少年感”为主题的演讲,请结合上述材料与他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世殊事异,少年不移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早上好!
曾几何时,我也如你们一样,如新露,如朝阳,怀惴着青春梦想拥有着清澈目光。(首段即运用比喻手法,体现“少年感”)
时序流转,我已不再年轻。但看着你们,我仿佛还是可以看见自己。我想,岁月无法抹去,我与你们共享的少年气质。(作者身份隐藏其中,现场感明显。)
少年感,不只是年龄其表,更在于气质其里。少年感,是一份有知而无畏的气概,是一颗不愿随波逐流的心是一种永不放弃的信念。(采用阐释法引出三个分论点,总领下文。)
少年感,鲜活于“有知而无畏”。常人言“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一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慨更有如划破暗夜的流星,照亮人类精神长空。哪怕预知结果,仍保持少年无畏。在中华民族面临庚续危机之时,正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血肉之躯献身革命,才激发千万国人奋发进步。他知道菜市决狱之结果,但他拒绝苟且逃亡,保持革命无畏勇气,保持青年一往无前的勇毅。在如今百年大变局语境下,时代也在呼唤“谭嗣同们”,秉持有知而无畏的精气神,开拓进取,以少年感为桨,渡发展破局之舟。
少年感,流转于“保持独立自我”。少年感者,当如顾城笔下“白昼的月亮”,不慕炫目的荣华,不淆世俗的浊浪,拒绝随波浊浪流,坚守独立之自我。人云亦云者,湮没于乌合之众;保持自我者,不失少年尖锐锋芒。毛姆《月亮与六便土》中的主人公,便是“视他人目光如盏盏鬼火”,去往无人小岛,才保持少年般旺盛的想象力、创造力,绘出一片天马行空的世界。在如今,网络使“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分流意见”。身为新时代青年,同学们也应坚守独立思考立场,保持少年锐气,不淌党同伐异的浑水,以少年感为帆,渡独立真我之舟。
少年感,寄寓于“永不放弃”。志之所趋,虽远弗界;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人的一生,难免遇上岛屿与暗礁,但若不经过黑暗之径难以抵达光明。正如卢梭所言,“大雨可以延迟我们到达的时间,但无法阻止我们前进”,荆棘仍在,但我们仍然“追风赶月不停留”,选择向理想之地进发,步履不停。夺冠的女排队员,坚持数十年寻药方的屠呦呦,不断攻坚克艰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他们都以“永不放弃”为笔,为少年感写下生动注脚,如少年般纯粹于理想,执著于当下。你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乃至人类的未来,需要这份不放弃的少年感,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少年感为锚,航向心之所向,驶往想方向。
我所理解之少年感,有知无畏,保持自我,永不放弃,人的心灵如浩瀚百川,唯有不断接受少年感的百川,才能够风华长存。愿同学们保持少年,愿此间的少年,是永远的少年。祝愿同学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向在场同学们提出寄望收束全文。)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演讲稿格式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