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 课后巩固(3.你上过堂吗)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 课后巩固(3.你上过堂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6 13: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巩固
检查我的基础
一、广东的方言词和普通话有较大的区别,除字音外,词语的差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请将下列广东言词转换为对应的普通话话语。
1.(1)屈 (2)着数
(3)蚀底 (4)又跪又拜
(5)冇纹路 (6)起底
(7)唔好意思 (8)唔通气
(9)几好人 (10)讲少(的)啦
(11)冇面 (12)孤寒 21世纪教育网
(13)捉痛脚 (14)咪点我
(15)淹尖 (16)激死我
(17)打完斋唔要和尚 (18)漏口
(19)沙尘 (20)跳草裙舞
(21)死缠烂打 (22)执手尾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3)穿煲
答案:(1)扣帽子 (2)占便宜 (3)吃亏 (4)求爷爷告奶奶 (5)没正经 (6)揭老底 (7)很抱歉 (8)不识趣 (9)人挺好 (10)少说点吧 (11)丢脸 (12)吝啬 (13)抓辫子 (14)别给我胡指 (15)挑剔 (16)气坏了 (17)念完经赶和尚 (18)结结巴巴 (19)爱出风头 (20)闹情绪 (21)软磨硬泡 (22)擦屁股 (23)露馅儿?
21世纪教育网
综合拓展提升
二、实词运用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不是不欢迎你们,实在是家里太脏、太乱,不敢让你们__________寒舍。21世纪教育网
(2)登上峨眉山的金顶,谁不想看到日出、云海、佛光、圣灯这四大__________呢?
(3)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__________暴利。
(4)在换届选举中,他为自己拉了不少选票,尽管老厂长正派、能干,也只得__________。
A.光临 奇观 牟取 让位
B.光顾 奇迹 牟取 让位
C.光临 奇观 谋取 让贤
D.光顾 奇迹 谋取 让贤
解析:“光临”,常指宾客到来。“光顾”,多为商家用来欢迎顾客。据(1)句语境选“光临”,排除B、D两项。“牟取”,谋取(名利);牟取暴利。“谋取”设法取得;谋取利益。根据习惯搭配,应选“牟取”,排除C项。“让位”只让出职位或职务。“让贤”指让位于贤才。(4)句中“他”拉选票,行为不佳,不配称贤才。根据(4)句的语境,只能选“让位”,决不是“让贤”,故排除C项。?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__________,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2)近年来,全省对乱收费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加大了查处力度,使之得到了有效__________。
(3)人类有一种内在倾向,只愿照感知的程度来认识真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这道__________打破了。
A.成规 遏制 阻碍
B.陈规 遏止 障碍
C.成规 遏止 阻碍
D.陈规 遏制 障碍
解析:(1)句中“陈规”强调陈旧、过时;“成规”强调已有的、现成的,根据语境中的“新”,选用“陈规”更好。排除A、C两项。(2)句“遏制”即制止;“遏止”强调用力气阻止,应选“遏制”。排除B项。?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规定:“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__________关系的继子女。”
(2)一小时后,这匹烈性大红马终于被他__________了。
(3)大家听到这里猛然__________了过来,不约而同的大声拍手欢呼起来。
(4)教育部最近经过研究再次__________了学生守则。
A.扶养 治服 醒悟 制订21世纪教育网
B.扶养 制服 醒悟 制定
C.抚养 治服 省悟 制订
D.抚养 制服 省悟 制定
解析:“制订”意思是创制拟定;制定”意思是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4)句中有“再次”,因此不可用“制订”,也可根据句中的“学生守则”得出可用“制定”。“治服”用法不规范;“制服”意思是用强力压制使驯服。(2)句宜用“制服”,排除A项。“扶养”多指一般的养活,养育;“抚养”多指教育养大亲生的子女,(1)句语境中的对象是“继子女”,宜用“扶养”,排除C、D两项。?
答案:B?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__________。
(2)蒂托的人身安全将会得到充分保证,他的活动不会__________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21世纪教育网
(3)象征主义经常用__________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A.镇定 阻碍 晦涩
B.镇静 妨碍 晦涩
C.镇定 妨碍 艰涩
D.镇静 阻碍 艰涩
解析:“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语义较重。“晦涩”,作品含意隐晦不明;“艰涩”,文辞不流畅,难懂。?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公平竞争反映了人类在竞技场上的精神追求和道德__________,在当今社会中,正为其他许多领域所提倡。
(2)前往韩国的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未免__________得过于繁琐。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光盘是一种不同于软盘的存贮__________,它有点类似我们CDS唱片。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准则 限定 媒介
B.准则 规定 媒介
C.规则 限定 媒体
D.规则 规定 媒体
解析:“准则”,言论、行为等依据的原则;“规则”,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规定”,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的决定;“限定”,指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告、广播等;“媒体”,是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7.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__________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2)各大城市的城郊__________部分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严峻的地方。
(3)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____,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A.惠赠 结合 中止
B.惠赠 接合 中止
C.敬赠 结合 终止
D.敬赠 接合 终止
解析:“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接合”,连接使合在一起;“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中止”,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
答案:C?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__________长年无敌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2)无论国际风云如何__________,我国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不变。
(3)这场比赛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灰心,他们接受教训,__________,争取胜利。
A.宁愿 变换 卷土重来
B.宁愿 变换 重振旗鼓
C.宁可 变幻 重振旗鼓
D.宁可 变幻 卷土重来
解析:“宁可”,权衡两方面利害得失选取的一面,往往与上文的“与其”或下文的“也不”“不可”呼应,所以应选“宁可”。“变幻”意谓不规则地改变。“卷土重来”,含贬义。?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_____科学,最终将危害科学。
(2)近几年我国出土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__________。
(3)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__________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误解 甄别 周游
B.曲解 甄别 漫游
C.误解 鉴别 漫游
D.曲解 鉴别 周游
解析:“误解”,理解不正确或不正确的理解;“曲解”,错误地解释。“甄别”,审查辨别或考核鉴定;“鉴别”,鉴别真假好坏。“周游”,游遍;“漫游”,随意游玩。?
答案:A?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夏秋之交,长江水位__________涨了上来。
(2)在冷酷和仇恨充斥社会生活的那些岁月,我们民族的精神道德受到了严重的__________。
(3)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__________其间,那才真有味。
A.逐渐 摧残 徜徉
B.逐渐 摧折 徘徊
C.逐步 摧折 徜徉
D.逐步 摧残 徘徊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逐步”,一步一步地;“逐渐”,渐渐。“摧残”,使政治、经济、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摧折”,折断、挫折。“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徘徊”,在某一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答案: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__________着这个小镇的经济发展。
(2)最近上演的表现当代戒毒工作中的电视剧《红处方》,__________了众多的观众。
(3)天山最高峰有常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闪射出__________的白光。
A.限制 感染 剧烈 21世纪教育网
B.限制 感化 强烈
C.制约 感染 强烈
D.制约 感化 剧烈
解析:“限制”,约束或规定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感染”,受到传染或语言,行动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感化”,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思想或行为向好的方面变化。“剧烈”,猛烈;“强烈”,极强的、力量很大的或鲜明的、程度很高的。?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作文异化为时政?
新中国的小学语文课程,曾经有过异化为时事政治教材的历史。我想,对于这一点,经过了历史反思和拨乱反正,不会再有人持异议。这种异化,发展到“文革”,可谓达到了极致——干脆取消了中小学的语文课本,语文课成了“老三篇”“语录本”“最新指示”的世界。这种中小学语文课程异化为时政教材的问题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我认为,这是一个专门的且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经过了历史反思和拨乱反正,人们对这种异化虽然有所认识,但是,这种异并没有根本绝迹。从近两年高考语文的试题中的作文命题看,这种异化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命题:去年全国题是“诚信”,今年全国题是“选择”,北京市是“规则”。?
为什么去年高考作文题定为“诚信”?据报纸介绍,因为去年的时政重点是“德治”。既然讲“德治”,那么,就必然要讲“诚信”。为什么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定为“规则”?又据报纸介绍,中国今年实现四十年的梦想,参加了世界杯足球赛。足球赛,自然要讲“规则”。还有WTO,它也是一个规则……?
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还可以预见明年高考的作文题——“安全”。因为,今年是个“安全事故年”,年底要实施《安全法》,安全自然是明年的时政重点。?
甚至,我们还可以预见到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那年中国承办奥运会,高考作文题自然要绕着“奥运”转……?
大家看,这不是语文异化为时政的新版本么??
为什么至今还会出现这种异化现象呢??
我们不是高考语文试题的具体制作者,无从知道这些试题的具体出台过程,不过,从一般规律上讲,我们还是可以探究出一些原因的。?[21世纪教育网
首先,中小学语文向时政的异化,存在着一种惯性。这种异化,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它经历了几十年漫长的时间。终止这种异化,非一日之功。
另外,这种异化,也不是一两个人的认同了,它已经是教育界大多数人的思维惯性,在教育界,这种异化,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
此外,我认为,出现这种异化,还和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传统的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不能够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有关。比如,“文以载道”,是一个中国古典文艺命题。语文异化为时政的实践者,常以这个命题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把“道”偏执地定义为时事内容和政治思想甚至是一段时期内的媒体宣传重点任务。而实际上,古人的云之“道”,乃道家所云“道”,即宏观之“道”、太极之“道”,包括宇宙、人类社会发展运动规律。又比如,“文艺反映现实”,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命题。语文异化时政实践者,也常以这个命题作为自己的行为旗帜。但是,他们却用“时事”“中心”置换了“现实”。至于当年异化实践者中“句句真理”、“两个凡是”的侵入,必然还会在今后继续围绕“语文为政治服务”的“方针”兜圈子。?
这样看来,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诚信”“规则”这类语文异化为时政的新版本,虽然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但它仍然是需要我们仔细斟酌的事情。21世纪教育网
12.本文中心观点是什么?(20字以内。)21世纪教育网
13.为什么会出现“语文异化为时政”的现象?
14.作者面对“语文异化为时政”现象的看法是__________。(5字以内。)
15.语文应该表现什么?请你指出作者的看法(用原文语句回答)。(20字内。)
答案:
12.从近两年高考题看,作文有异化为时政的情形。?
13.(1)这种异化存在一定惯性。(2)这种异化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3)这种异化与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传统的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不能完整准确的理解有关。?
14.仍需研究?
15.“文艺应该反映现实”;应该反映宇宙、人类社会发展运动规律。
四、语言表达及诗歌鉴赏
16.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21世纪教育网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狭窄,追求华丽辞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和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诗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17.根据下面一则消息,拟一条保护狮子的公益广告。(25字以内。)
据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一名猫科研究专家2006年1月9日称,如不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剩余的狮子栖息地和制止人类与狮子的冲突,被称为“兽中王”的狮子将在本世纪内灭绝。
(新华社)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文意补出横线部分的内容。
人真是个奇怪的动物,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人类能文雅和善良得去可怜一个蚂蚁;在一个野蛮的时代,__________。一切都是时代的产物,一个人很难逃出时代的束缚和塑造。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
韩 愈
天街②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③。
注:①张十八员外: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③皇都:指京城长安。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摆脱了南朝诗风的影响,开阔了题材,律诗体式定型完成。?
17.(1)人啊,退一步,远一点,莫让“兽王”的英姿成神话。(2)你的存在,是人类昂扬精神的最好见证。(3)你王者的身影如果消失,草原上将是一片亘古的荒凉。?
18.人类会残忍和凶狠得谋害自己的兄弟?
19.(1)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2)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