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两段体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响。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和律动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知识掌握和歌唱技巧的掌握不理想,给音乐教学带来了难度。本节课引导学生能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放慢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并注意点面结合,引领学生走入充满神秘的音乐殿堂。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时代风格和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又富有情趣的想象
2.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3.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难点:1.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2.唱好二声部,与一声部做好融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下雪吗
生:喜欢
师:下面老师播放一组美丽的雪景图,让你们一睹为快吧!
1.课件播放雪景图。
师:哇呜!下雪的天好美丽呀!天寒地洞,百花凋零。唯有这梅花傲立雪中,幽香迷人。让我们在皑皑的白雪中骑着毛驴闻着花香一起去踏雪寻梅吧!
2.出示课件《踏雪寻梅》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做《踏雪寻梅》。
二、新课学习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师:提问:听到这首歌你们的心情如何?
生:愉快、怡然自得……
师:你们说得真对,非常棒!那你们有谁知道这首歌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呢?
生:合唱
师:对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二声部歌曲,合唱的演唱方式进行的。
2.简介歌曲结构(出示课件)
3.简介作者。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由谁作词作曲的吗?(出示课件)
4.再听歌曲。
师:思考一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霁“ji"四声,指的是雪后放晴。
灞桥,灞“ba"四声,指的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三、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声部。
①播放歌曲,学生轻声跟唱第一声部。
②播放第二次歌曲,学生声音放开唱第一声部。
③老师弹伴奏把学生不熟练的地方进行教唱讲解。
④学生有表情地完整演唱第一声部。
2.学唱第二声部。
①播放歌曲,学生轻声跟唱第二声部。
②播放第二次歌曲,学生声音放开唱第二声部。
③老师弹伴奏把学生不熟练的地方进行教唱讲解。
④学生有表情地完整演唱第一声部。
3.练习第一、二声部的合唱。
①播放歌曲,找找合唱的感觉。
师:女生唱第一声部,男生唱第二声部。
②合唱一遍后,指出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
四、实践与创造
边唱边跟着老师用身体打节奏。
五、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我们不仅要学会唱这首歌,更要学习梅花那凌霜傲雪,顽强不屈的精神。
师:聆听《铃儿响叮当》结束本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