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四节
课 题 大气压强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重难点 考点 【重点】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解释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举例法、总结法 学法:记忆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大气压强 1.由谜语引入课题 答: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跟液体相似).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大气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3.学生分小组设计并演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3个小实验 ①演示:在一只水杯中倒满水,并且在水杯口上盖上一张纸片,将水杯倒过来。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②演示:在刚盛过热水的密闭空塑料瓶上,浇上冷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③演示:两个塑料吸盘轻压和用力挤压再拉开。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通过分析并总结现象产生原因。 并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大气压现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原理。 我们同学可以设计好多实验用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历史上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可费了些周折。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的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出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①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大气压强很大,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 想一想: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何感觉不到呢? 答:因为人体内也存在压强,内外压力相互平衡;另外,人长期生活在大气中,已经适应这种环境了. 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知识点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学生纷纷猜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但是都不知道大气压究竟有多大。 教师指出学生已设计用塑料挂钩的吸盘来模仿了马德堡半球实验,感受到大气的压力,估测大气压的值。 用测力计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测出吸盘的面积,可以估算出大气压的值。 教师: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估算大气压的值。但是我们怎样才可以确切地测定大气压的值呢? 历史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是托里拆利实验。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9-50,思考以下问题: 1.管内为什么要灌满水银? 2.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有没有空气? 3.管内水银柱为什么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 4.怎样算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小? 【当堂测试】 课堂小结 9.4 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3、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利用吸盘估测大气压的值。 2、托里拆利实验精确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二备记录:
教学反思